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趋势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社会创新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人物
   第13版:国际 案例
   第14版:国际 观点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深圳“好人法”正式实施
地方动态
慈善超市市场化,会否变味?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趋势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社会创新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人物

第13版
国际 案例

第14版
国际 观点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13年08月06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慈善超市市场化,会否变味?
广州慈善超市四种模式探究

    广州慈善超市大部分不具备超市功能,影响了扶贫功能及自身发展,引来不少坊间的疑问。民政部发布的《关于创新慈善超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提到民政部门应逐步从对慈善超市全包全揽中退出,由具体操办变为着力推动,由直接管理变为行政监督,甚至鼓励社会组织或企业来负责运行,成为自我管理的独立法人单位。这一意见无疑将加速慈善超市市场化的进程,广州近30家慈善超市将何去何从?

    连日来,记者走访市内十个区街的慈善超市、平价超市,发现已经有慈善超市在摸索适合自身的方向,开始了市场化并提供多元化服务的尝试。然而这些尝试会否帮助慈善超市走出困局,增强慈善功能?又会否丧失原本的慈善性?

    传统模式

    募捐或财政供养,只是物资发放点

    缺点:货源不足、种类单一

    目前广州市内的慈善超市主要以区街民政部门出资主办或主管,由民政部门安排人手承担物资募集、仓储、派发等工作。如在光塔路的越秀区慈善超市,店内几排货架上陈列的米、油和日用品均是通过社会捐赠和政府出资添置的。越秀区慈善超市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超市还是依靠社会捐赠及政府资助来添置货物的办法,并没有走上市场化的操作。而超市要进行调整的主要方向仍是在扩展物资募集渠道以及物资发放的信息化和透明化操作。“例如慈善超市会在8月转移到一楼开业,整个超市没有墙壁,都是玻璃包围,市民可以从外看到超市的所有情况。我们还设有大屏幕,显示有谁捐赠了物资,被哪个居民领取了,保证超市所接收的每一样东西都能准确交到居民手中。”该工作人员表示,通过这些展示可以吸引更多人愿意捐助,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嫁接模式

    商家进驻或在超市内开设慈善专柜

    缺点:暂停了募捐功能

    部分慈善超市开始尝试市场化发展,直接由商家进驻,委托商家直接操作;又或者直接“嫁接”在一般超市,在超市内开设慈善专柜。无论哪种形式,都会比以前要规范,能较好解决货源不足、种类单一的问题,和民政部新发出的《意见》的思路相近。但是,这些慈善超市原本的募捐功能则暂停了。

    位于东圃大马路的美华超市本是面向一般居民生活消费的普通超市,但在2005年与车陂街道办合作,加入了慈善超市的功能,资助街道内的困难家庭。车陂街民政科负责人介绍,民政科负责慈善超市领物券的统一印制和发放,并征求特困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慈善超市的各项服务工作。而超市方面则按需储备、发放物资,重点把关服务内容和质量。“这样通过与社会力量合作,可以减轻街道的工作量,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

    相邻的棠下街选择和广东新供销旗下的百合超市合办慈善超市。“有时街道会发慰问的油米,而以往的慈善超市能换的也只是这些,我们其他缺的只能到外面买。现在转移到一般超市了,可选择的东西多很多,都能用慈善卡购买,省了不少钱。”住在棠德花苑的陈先生说。

    造血模式

    街道做“包租公”帮自己造血

    缺点:需要提供好地段

    为了摆脱需要民政部门持续补贴的困局,荔湾区华林街道办尝试自己做“包租公”,让慈善超市自己造血。在荔湾区文昌路兴贤坊,有多个紧靠着的铺面形成了一个“慈善超市群”。这些商铺有卖油米杂货的,有卖早点的,也有福利彩票销售,甚至连洗衣、家电维修以及理发等服务都能提供,并全部挂上了“慈善”的牌匾。

    华林街民政科主任陈丽华介绍,街道通过出租商铺,除管理成本后每月获得的纯利润为6000~8000元,作为给困难群众提供生活物品和服务的固定投入。“除了前期装修的必要投入,现时街道已经不需要再补贴。”陈丽华认为,华林街慈善超市的运营设计,类似于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商铺自负盈亏,街道只需监督不需操办,很契合《意见》的设想。

    不过,陈丽华认为华林街慈善超市能自己造血,关键还是街道是否有决心开放平台。“慈善超市临近长寿路地铁站,人流量很大,因而本身租金很贵,在这样的好地段开办慈善超市并非所有街道都愿意。但我们街道考虑的是,街道无需补贴和直接操办,只提供平台和便利,才能让慈善超市走上市场化社会化的管理模式,发挥更好的作用。”

    连锁模式

    结合平价超市,救助送到“家门口”

    去年,荔湾区民政局将实物救助纳入平价超市,并对低保、低收入家庭按救助标准发放平价超市购物充值卡。其中,有12家小鲜驿站中标荔湾区慈善超市实物救助项目,提供实物救助物品的种类从原来40多种增加到2500多种,而困难群众还可以享受平价超市的购物折扣。

    “以前都是需要跑好远去固定的慈善超市领取物品,现在就在家门口的小鲜驿站就可以购物。而且平价超市的物价比市面上的要便宜,慈善超市搬进来是好事。”住在长寿路的张大爷说。

    小鲜驿站总部丁经理告诉记者,“小鲜驿站的功能增加了,扩大了我们的影响力。而民政部门则可以省下慈善超市的场租、人员配备、工作经费等,一举两得。”(据《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