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协办单位领导与孝心家庭代表一起践行孝心微行动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老龄人口每年以3%的速度增长,是同期人口增速的五倍多。在发展中国家中,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规模最大、速度最快、老龄化程度最高。中国的老年人口的数量即将超过2亿,中国的空巢家庭在城市和农村中的比例都已超过了50%。 立法保障老年人需求 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情况下,老年人能否有尊严地生活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老年学会副会长杜鹏教授指出,老年人要实现有尊严的生活需要三个条件的支持:一是逐渐完善社会福利制度;二是老人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参与;第三个条件,也是最重要的支持条件——子女的孝心和行动。“子女和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孝心孝行,是老年人拥有尊严生活最重要的部分。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再完善,那也只是社会的态度,让家里的老人最能有满足感的还是来自子女的孝心孝行。” 今年7月1日,备受关注的新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敬老、养老的法律规范,体现了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提醒人们:孝敬父母并不仅仅是提供物质,常回家看看,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更加重要。敬老爱老孝老,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杜鹏教授强调,在1996年10月1日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其实就已经专门提到养老实际上包括三个部分: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现在媒体在热炒的所谓的‘常回家看看立法’实际是属于精神慰藉这部分。”杜鹏说,在过去的17年里,老年人在经济保障、生活水平比以前提升的同时,精神慰藉需求更加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现在这样一条,“常回家看看”。“‘我赞成有这样一条法律去强调精神慰藉,但是将精神慰藉仅仅等同于‘常回家看看’,又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过于简单化了。” 杜鹏认为,该条入法的最终目的是希望不和老人共同生活的子女经常探望或问候老人,没有时间回家就给老人打电话或者是写信,核心是心里有老人,所以常回家看看只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我觉得这个法提供了基本的道德底线。” 让年轻人形成孝的正确价值观 在这样的背景下,已经开展了两年,今年还将会继续开展的的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心系老年—孝心工程”在爱心企业京都念慈菴总厂有限公司大力支持下一直在进行着“孝心微行动”的倡议,从物质和精神方面都能够满足父母的需求。这些微行动包括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亲自给父母做饭,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为父母建立“关爱卡”,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教父母学会上网,经常为父母拍照……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微行动”,却能够让父母体会到子女孝心,满足父母需求。 中国老年杂志社的张社长认为,由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主办的“心系老年——孝心工程”的活动发挥了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的纽带作用,及整合社会资源来关爱老年人的作用。“希望孝心工程的活动能够继续做大做实,也让更多的农村老年人得到实惠。” 更多的专家认为,“心系老年——孝心工程”值得去大力地提倡和推广,因为“心系老年——孝心工程”最主要的就是使年轻人了解“孝”的具体内容,参加了这些活动,年轻人对于“孝”才有更深刻的理解。杜鹏教授并不赞成把孝心敬老说成是年轻人的反哺本能,“如果真是本能,就不需要进行宣传和立法了。”年轻人正是在不断地参加“心系老年——孝心工程”的这个过程中,形成对“孝”的一种正确的价值观。 受到“心系老年——孝心工程”影响的不仅仅是年轻人。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常务理事、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副主任刘小平感慨地说,“心系老年——孝心工程”活动三年的开展,既是在教育别人,又是在教育自己。刘小平坦言,活动开展后,包括她在内的办公室的人员和家人们的互动更多了。“说明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块柔软的地方,都有这么一种意识,只不过我们把这个意识提炼出来,让更多的人以自己的行动来参与‘心系老年——孝心工程’。”(徐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