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趋势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10版:社会创新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专题
   第13版:国际 案例
   第14版:国际 观点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公益第一访谈
葛芮:人与动物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趋势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社会创新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国际 案例

第14版
国际 观点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公益第一访谈

新闻内容
2013年07月09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专访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亚洲区总代表
葛芮:人与动物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人物档案:美籍华人葛芮出生并成长于中国,在加入动物保护和福利事业之前,她先后在中、美两国的电视台担任编导工作;目前,通过香港和中国大陆的代表机构,她负责全面指导IFAW在亚洲地区开展的项目。在葛芮的带领下,IFAW中国办公室同中国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合作,完善动物保护政策,提高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加强国内和国际野生动物保护立法和执法的工作。

    一谈起动物,她就感慨万千,喜怒哀乐溢于言表。

    1997年,身为美国犹他州电视台一名记者的葛芮,受邀拍摄当时即将开张的番禺黑熊救护中心。“当时的情景让我触目惊心、终生难忘,也改变了我的生活。”她曾对媒体这样说过。由此,她走上了为各种动物奔走呼吁的职业道路。

    从一名媒体人到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的亚洲区总代表,葛芮认为自己身份的转变不足为奇,与自己的天性是分不开的。她认为,这些年来,中国公众及民间组织在动物保护领域所发挥作用的变化之大,让她刮目相看。

    《公益时报》:你是如何由一名媒体人转型成为职业动物保护者的?

    葛芮:那是1997年,我受邀回中国给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以下简称IFAW)拍几个片子。在番禺的黑熊救助中心,那些被监禁了十多年的黑熊,就像被解放出来的黑奴一样。按理说,熊天生生活在树林里,对草地应该很熟悉。但这些熊,一辈子都没碰过草地,当时看到它们从笼子里面出来的时候,都不敢碰草地,像是触电了一样。它们只知道爪子应该放在笼子里,放在水泥地上。园子里也有条水泥路,是为了车能进去。结果这群黑熊,就那么沿着窄窄的水泥路,走来走去,怎么也不肯回到它们真正的栖息地——土地和草地上去。作为媒体人,当时我就觉得我是否能在保护黑熊方面产生一点影响。当时,IFAW只是在中国做一些小的项目,我征求IFAW同意在中国开设专门的办公室,自己改了行,一步步走到今天。

    《公益时报》:除了具备爱心和专业知识之外,动物保护工作者还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素质?

    葛芮:在某个层面来说,在国外做动物保护方面的倡导会相对容易,因为许多国家的法规比较健全,并且法是针对人来设立的,惩罚的对象是人,而不是动物。但在中国,政府还没有意识到人和动物的关系,没有意识到动物问题的责任对象。

    但是,我们必须有乐观的性格和坚持的态度。我也经常和员工讲,悲观的态度在工作中不会起到作用,得不到公众支持。凭我们的一己之力其实做不了太多,但我们起的更大的作用是折射,折射出光、折射出一种力量,能让社会上更多的人起作用。

    其实,在动物遭受虐待的残酷现象中,我们不时能够找到社会上的亮点。2007年我们做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70%的中国人不知道象牙来源于死亡的大象,哪怕是正常死亡的大象。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形成了一个“小象长牙”的广告,反响非常大。比如,有一个象牙雕刻师给我们写信说以后不用象牙做料了。还有一个36岁的象牙收藏者,看到我们的广告后决定向媒体曝光象牙非法市场的问题。今年4月份,我们再次做调查,90%的人表示如果知道大象会被猎杀就不会买象牙。

    所以在许多令人懊丧的信息中,我们发现,中国人对大象没有偏见,他只是不知道。这一点让我感觉很有希望。我们的工作,就是要给更多人以希望,鼓励更多的人加入进来。

    《公益时报》:在现今公益组织普遍筹款困难的情况下,IFAW在中国是否有一些独特之道可供参考?

    葛芮:在这些年中,IFAW的理念和工作方式一直得到全球200万支持者的赞赏,所以我们资金的一部分来源是他们,以细水长流的方式在为我们筹集资金。当然我们也意识到,光靠这样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现在的资金来源也包括和我们志同道合的企业。如德高公司、百灵时代,以及众多的杂志报纸给予了我们免费的公益广告刊位,光就去年计算,我们在国内得到广告刊位的价值就高达1900万美元。

    我们也得到了民间组织的帮助,在网络上对野生动物犯罪进行监测,把监测信息反馈给执法机构和网站。通过这样的行动,2008年,淘宝网主动把野生动物的保护列入了网站政策中,禁止虎骨、犀角、象牙、鱼翅等一系列动物制品的交易。去年,我们在百度上发现象牙吧、虎骨吧等贴吧,在把情况反馈给百度以后,百度不但撤掉这些贴吧,删除34000多条贩卖濒危野生动物和制品的帖子,并且还让用户在百度图片库中下载图片时会收到一个“不要购买野生动物制品”的弹出广告。据说,这是他们第一次运用该技术,并且第一次就给了像我们这样的公益组织。所以公益组织也应该积极寻求与这些有公益意愿的公司进行合作。

    《公益时报》:在培养公民公益意识方面,人们可能会关注度首先放在与人自身有直接关系的议题上,那么在亚洲,尤其在经济不甚发达的地区,公益组织通过何种方式能够唤起社会对动物保护议题的关心?

    葛芮:的确,在政府的众多关注点下,人肯定是占第一位的,但大家忽视了一个现象——人和动物其实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民间组织需要把动物的事情和人联系在一起,并且要让这种联系让有关的领导部门越发地注意。我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现在都在说食品安全的问题,这是个很重要的关乎人的问题。但是不合格食品的来源,很多时候都发生在动物身上。如今这种对动物大型集约化的养殖,从饲养、宰杀到上市的整个链条上,都缺乏对动物生理和心理需求的满足。如果能保证它们的生活质量,我想自然而然也能在餐桌上保证食品安全。

    另外,现今对伴侣动物的这种残酷的虐待和打杀的行为,其实会给下一代带来心理上的一种很错误的概念,就是漠视生命。这会让许多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产生错误的概念,没有培养出对其他生命的善意,其恶果会在其成人后反映出来。

    如果这些方面能让各个领导层认识到的话,政府在资金分配的时候,就有可能在这个方向上进行长远的考虑。所以对民间组织来说,不能永远采取让人徒生怜悯的策略,如果把自己的诉求理性地和政府的长远计划,比如说道德教育、食品安全、生态文明联系在一起,就能得到政府的重视。

    《公益时报》:从1997年你参与的那次拯救黑熊行动,到去年公众讨伐“活熊取胆”事件,你在其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变化?

    葛芮:活熊取胆是IFAW最早在中国关注的事件。由于国内政策的欠缺,实际上,从上世纪80年代这项技术被引入中国至今,被活体取胆的黑熊的数目一直在增加,这是很让人悲哀的。但的确我们在最近几年看到了一些正面的变化。以前,对活熊取胆的反对通常都是像IFAW这样的国际组织,而现在,由于社交媒体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国内的声音能够聚在一起出现,而且好像还有律师团队把活熊取胆的企业告上了法庭。这样的变化让我很高兴,因为我觉得,任何一个国家保护动物的呼声都应该来自国内,如果要改变虐待及商业剥削动物的状况,其变化必须要来自国内。

    (本报记者 高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