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10版:社会创新
   第11版:趋势
   第12版:人物
   第13版:国际 案例
   第14版:国际 观点
   第15版:三棱镜
   第16版:公益第一访谈
潘亚文:重视每个善良的“一念之间”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社会创新

第11版
趋势

第12版
人物

第13版
国际 案例

第14版
国际 观点

第15版
三棱镜

第16版
公益第一访谈

新闻内容
2013年06月11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第十届(2013)中国慈善榜回访
潘亚文:重视每个善良的“一念之间”

    潘亚文认为,生命的长度有限,但慈善拓宽了生命的宽度和厚度,让生命更有意义

    ■ 本报记者 艾已晴

    在中奥联合置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塔耳门·中奥城开盘之际,《公益时报》记者一行来到素有巴国别都之称的重庆合川区。合川是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钓鱼城、涞滩古镇等著名历史文化古迹,这里人杰地灵、民尚习文,兴学重教之风源远流长。正是在这样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西南之区,多次荣获中国慈善榜年度慈善家称号的中奥联合置业董事长潘亚文,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以爱心赢得未来”的企业理念。

    “中奥地产将以‘用爱心赢得未来’的企业基本理念和实际行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用爱心文化折射出善待客户的美好理念,并在合川、在重庆、在西部,持续长久地进行公益活动以及投资支持,为西部大开发建设和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一直不懈努力。”潘亚文在中奥集团举办的“我的梦·中国梦·重庆行”公益晚会上告诉记者。

    诚信是至善

    潘亚文出生于福建莆田,童年的艰苦岁月给他带来了苦痛,也带来了奋斗的力量和意志。

    从13岁开始,潘亚文就进入“半工半读”的状态——每天傍晚放学后,他会骑着父亲那辆破旧的自行车花两个多小时跑到镇上买烟,然后再推着差不多跟他一样高的自行车走街串巷,到各个村里推销。不过好景不长,这辆破自行车在被他折腾了半年后终于散架了。家里最值钱的家当报废了,潘亚文最初的“从商梦”也随之破灭。

    1984年,潘亚文来到广州,在一个鸡苗孵化厂找到一份推销员的工作。在别人将公鸡、母鸡混在一起卖,甚至把公鸡当母鸡卖的时候,他却是主动把公鸡和母鸡分开。年少聪明的潘亚文,从来没有将精力放在欺骗上,而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诚信的经营之路。都说由小看大,正是这份不贪小便宜的正直、诚实的善念,让潘亚文在渐渐成长的过程中,积累起了更大的物质财富。

    入冬后,鸡苗的买卖进入淡季,回到家乡的潘亚文却再也无法安心于贫瘠的乡村。1985年春节,他前往北京谋求发展。从销售工地安全网、花盆到生产和批发板材和原木,潘亚文在一次次的销售中积累经商的经验。1988年3月,潘亚文成立了自己的木材销售处,随后的两年里,他请来几个老乡在北京联系销售,自己则长驻长白山林区,扎扎实实地拓展着自己的事业。潘亚文的诚信忠厚,让他的口碑渐立,事业小有起色。

    让自强成为连锁反应

    在潘亚文初闯北京之时,还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1985年2月,当时来北京只有十多天的潘亚文在北京站遇到了遭受众人歧视的残疾女孩杨雪梅。他自己的盘缠已所剩无几,却毅然把自己仅剩的钱给了这个素未相识的陌生女子。故事讲到这里,其实本可以作为一场“好人好事”的光荣事迹结束,但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潘亚文在事业有所起色之后,又神奇地与这个“残疾妹妹” 再次相逢。这次,潘亚文不但为这个妹妹解决了住房问题,还帮助她的老公在住所楼下开了自己的豆腐店,虽是小本经营,但生活从此不是大的问题,杨雪梅的身体状况也得以改观。

    在食不果腹之时,潘亚文选择义无反顾地帮助弱势;在钱袋充盈之后,潘亚文的这种善之品质、爱之行动,更以“光速”发展:2006年,他与全国青联委员张汉龙共同捐建了黑龙江省镜泊湖希望小学;2007年,在“春暖2007”青艾工程大型公益活动上,他捐款支持在全国一万所学校的青少年中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并救助部分艾滋孤老;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第二天,他即通过共青团向灾区捐款30万元人民币,并于6月下旬亲自到四川灾区北川、映秀等地看望和慰问受灾民众,累计向灾区捐款超过133万元;2008年9月,在震后第一个学期开学之际,他又资助了100名四川大学受灾学生,让他们得以安心完成学业;2009年2月,他随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联合会慰问团赴西沙群岛慰问,并向中国海监83船、西沙水警区赠送慰问金……

    四川大学的一名老师说,潘亚文已经连续多届资助该校的贫困学生,最先接受帮助的一些孩子,如今已经找到了好工作,有的则被保送了硕士、博士。一位已考上化学博士的同学罗佳说:“从‘潘先生’,到‘潘叔叔’,再到‘潘爸爸’,我们对他的感情是实实在在地在递增。在听说他奋斗的故事之后,我深受触动,是他让我知道,贫困并不是一种劣势,更不应成为人悲伤的借口。‘莫笑少年穷,男儿当自强’,他不仅帮我完成了学业,更让我知道自信何来。”

    身为四川大学自强社社员的罗佳还表示,在他今后的人生岁月里,他将以潘亚文为榜样,将慈善之心发扬,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师弟师妹。“以一传十,让自强成为一种连锁反应,我相信这种力量的强大。”罗佳说。

    善良成就大人生

    在潘亚文给四川大学自强社同学们的回信中,他告诉这些他帮助过的孩子,“善与恶、进取和放弃,皆在一个个‘一念之间’,而不放弃每个善良的‘一念之间’是成就大人生的必须选择”。

    “老舍在《我这一辈子》里有这样一句话——我这一辈子活得像纸一样轻飘!这是很有道理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活得像纸一样轻飘,不管怎样也逃不出社会和命运的摆布。但是我们可以选择用自信和坚强、用善意和理解、用积极和乐观的心态来完成这个过程。这样的话,我们会变得快乐,对生活对社会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期待。”潘亚文在信中写道。

    “而人生的态度,积极和悲观,善良与恶意,常常是在一个转念之间。只有不断尝试,愿意释放善意,永远向上的人,人生才会成功。”潘亚文觉得,虽然有时候,一分耕耘未必等于一分收获,可是,不去耕耘,一定不会有收获。“一味地沉浸在问题可能带来的后果中,那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生活是那样的美好,我们要积极地去生活,这本身就是一种对待人生和社会的莫大善意。所以要尽情去追求,去发现善美、感受善美和享受善美。”

    的确,潘亚文心中自有一股独特又向上的“善意哲学”。他每次都会将善良的“甜头”无私地分给他帮助的人,除去财物的布施,他从不放弃心灵布施的机会,因为他甚为懂得每个善的“一念之间”或许就是解开人一生困惑的钥匙。“如果生活偶尔让你失望了,还是要积极,要乐观,要仰着头微笑。我们知道,每一个人都心怀梦想,每一个人的善之行动,都是一颗希望的种子。怀着善意与希望生活的人,一定会拥有充满色彩的人生。”潘亚文对记者诚恳地说。

    本着“用爱心赢得未来”的基本理念,将诚信、重才、务实、求真的气质融入经营的过程中,潘亚文始终用行动在践行着他“敬天爱人,利他利己,谋利有道,善行天下”的企业文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国十大慈善家、中华慈善奖得主、新长城教育扶贫慈善明星、中华慈善总会青艾工程爱心人士……潘亚文已获褒奖无数,然而,如今的他,对慈善事业仍保有清醒认知。“慈善事业值得我一生去奋斗。这种奋斗不仅仅是捐多少钱的概念,而是尽我所能,付出真心,去帮助别人,关心社会,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说这话的一瞬间,潘亚文的眼中绽放着善良的光彩。汇集起无数个生命善意的一念之间,潘亚文期待用慈善构筑他美丽的事业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