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儿童与公益专题
   第04版:儿童与公益专题
   第05版:儿童与公益专题
   第06版:儿童与公益专题
   第07版:儿童与公益专题
   第08版: 寄语《公益时报》12周年
   第10版:新闻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专题
   第13版:社会创新
   第14版:国际 案例
   第15版:国际 观点
   第16版:公益第一访谈
社区开展青少年公益教育状况的调查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儿童与公益专题

第04版
儿童与公益专题

第05版
儿童与公益专题

第06版
儿童与公益专题

第07版
儿童与公益专题

第08版
寄语《公益时报》12周年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社会创新

第14版
国际 案例

第15版
国际 观点

第16版
公益第一访谈

新闻内容
2013年06月04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社区开展青少年公益教育状况的调查
面临设施、资金、专业化人才等资源条件的约束

    社区作为青少年社会化与再社会化的重要空间和场域,对于青少年公益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了解当前社区开展公益教育的现状,对推动社区公益教育发展,实现公益教育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教育研究所作为国内首个专门从事青少年公益教育研究的机构,于2012年5-6月组织研究团队就社区开展青少年公益教育活动的现状、支撑条件、影响因素和社区对公益教育的认识等方面,对北京市海淀区207个社区(181个社区居委会和26个村委会)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

    仪式化、组织化、政治化

    倾向明显

    绝大多数社区或多或少地开展过青少年公益活动,但主要集中在社区劳动、环境保护、安全教育和健康教育等常规性活动方面,同时也开展一些诸如慰问演出、捐钱捐物等具有仪式性、组织化和政治化倾向的公益活动。

    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的2011年,有94.9%的社区开展过青少年公益活动。从开展活动的频次来看,开展过1-2次的社区占40.1%,3-4次占41.4%,5-7次的占10.2%,8次以上的占3.2%,没有开展过活动的社区占5.1%。大部分社区在一年中开展过1-4次活动。从社区开展青少年公益教育活动的主题来看,主要分为常规性主题活动和具有政治化色彩的主题活动。其中,社区劳动、环境保护、安全教育和健康教育是社区开展的常规性活动。调查结果表明,有74.5%的社区开展过社区劳动活动,73.9%的社区开展过环境保护活动,65%和43.95%的社区分别开展过安全教育和健康教育活动。同时,社区也开展过捐钱捐物、慰问性活动等主题活动,但这些活动往往具有仪式性、组织化和政治化的倾向

    面临内外部资源条件挑战

    在社区中开展公益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程度的现实基础条件,但公益教育要扎根社区,仍然面临着设施、资金、专业化人才,以及志愿者参与、家长支持、与学校合作等多种内外部资源条件的约束。

    从社区开展青少年公益教育活动的自身资源来看,社区具有一定的公共服务设施、资金和专业人士,但总体情况不容乐观。首先,社区开展青少年公益教育缺乏专业化人才支持。从获取有效资料的151份有效问卷中发现,仅有12人获取了中级社会工作师资格证书,26人获取了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分别占总人数的7.9%和17.2%。这个比例意味着大多数的社区工作者并没有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这对于开展社区青少年公益教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其次,从社区公益活动经费来看,来源渠道单一,经费支持乏力。研究团队发展、社区开展公益教育活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社区的经费预算,例如85.2%的社区公益活动经费来自于社区经费预算。但是,专门用于青少年公益教育的资金短缺,很少有社区为青少年公益教育列出专项经费。一位社区工作者说:“社区的经费非常紧张,前段时间我们想给孩子们搞个活动,向街道文教科申请经费,最后只给了我们100块钱,甭说发奖品了,就是连购买活动材料都不够。”最后,服务机构和服务设施建设薄弱,已成为制约社区开展青少年公益教育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

    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来看,在获取有效资料中,直接或间接与青少年公益教育相关的有社区服务中心、儿童服务设施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其中虽然120个社区设置有社区服务中心,然而据研究团队多次观察,这些社区服务中心大都场地不足、办公条件简陋。另外,只有32个和33个社区分别设置有儿童服务设施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150多个社区完全没有设置相应的机构。

    从社区开展公益教育活动的外部支持资源来看,大部分活动中有志愿者和家长参与,但参与程度不高,与周边学校的沟通合作程度较低,缺乏互动性。调查结果表明,16.4%的社区认为所有活动都有社区志愿者参与,44.7%的社区认为大部分活动有社区志愿者参与,27.6%的社区认为一些活动有社区志愿者参与,另外还有5.9%的社区认为很少的一些活动有社区志愿者参与,5.3%的社区认为社区志愿者没有参加任何活动。家长实际参与社区青少年公益活动的情况不容乐观,仅有38.85%的家长有时参加,29.3%的家长偶尔参加,18.47%的家长很少参加,4.46%的家长从不参加,8.92%的家长经常参加。从社区在开展青少年公益教育活动中与周边学校的互动情况来看,44.1%的社区与学校有过偶尔合作,29.6%的社区与学校极少合作,16.4%的社区与学校从未合作过,而仅有9.2%的社区与学校合作比较多,0.7%的社区与学校合作频繁。父母双方有一方来参与和祖孙一起来参与是目前家长参与的主要方式,两者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58.7%和27.1%。父母双方都来参与和都不来参与的各占3.9%。

    三大瓶颈因素并存

    缺乏资金支持、社区机构设施不足和人力资源短缺是影响当前社区开展公益教育活动最为主要因素,安全问题与学习成绩次之。

    从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有89.2%的社区认为影响社区开展公益教育的主要因素是缺乏资金支持;25.5%的社区认为家长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是主要因素;34.4%的社区认为家长担心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是主要因素;63.1%的社区认为社区机构设施不足是主要因素;54.1%的社区认为社区工作任务太多,人力资源不足是主要因素;12.1%的社区认为社区缺乏专业化人才支持,社区工作人员不知道该如何开展是主要因素;2.5%的社区认为其他因素是主要因素。从这组数据来看,缺乏资金支持、社区机构设施不足和人力资源不足是影响当前社区开展公益教育活动最为主要的三大瓶颈因素。此调查结果进一步印证了“社区开展公益教育活动现实基础条件”中的调查结果,由此说明社区自身对制约其开展社区公益活动的相关因素认识比较清晰、准确。有意思的是,与学校认识不同,社区认为安全问题、学习成绩并非主要影响因素。

    主体意识有待增强

    尽管大部分社区工作者对公益教育概念认知程度不高,对公益教育责任主体认识比较模糊,但对社区开展公益活动对青少年成长作用的认识较高。社区对公益教育的认识与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公益教育在社区的实施与推进。

    研究团队从社区对公益教育概念的认知与理解程度、社区对开展公益教育活动对青少年成长意义的认识、社区对公益教育责任主体的认识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对公益教育概念的认知程度较低,从来没有听说过的社区占6.33%,非常了解的占3.8%,比较了解的占14.56%,了解一点的占75.32%。从社区对公益教育责任主体的认识来看,认为政府、学校、家庭、社区是责任主体的社区分别占38.85%、26.75%、18.47%和13.38%,还有2.55%的社区认为是其他责任主体。实际上,社区公益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社区教育为依托的教育模式,家庭、学校和社区才是真正的责任主体。但是,仍有高达38.85%的社区认为政府是公益教育的责任主体。

    当然,政府的参与对推动社区公益教育发展至关重要,但不是主要的直接责任主体。社区的这种认识偏差与我国社区“单位制”和“行政性”制度惯性所造成的社区自身功能定位错位不无相关,即社区往往把自己定位于完成各级政府机构交办的行政性任务,以及履行“补缺型福利”和“政府守夜人”的角色,而忽视自身对青少年公益教育所发挥的功能,自然认为这是政府的事情,政府应该承担主要责任。

    社区对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性程度认识较高,38.9%的社区认为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重要,43.3%的社区认为比较重要,17.2%的社区认为一般,0.6%的社区认为不太重要。其中,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两项数据合起来高达82.2%。从社区认为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应侧重在哪些方面培养青少年的认识来看,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社会责任感、社会交往、安全与健康知识、合作精神。82.3%的社区认为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应侧重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博士白列湖、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卫小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