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中国慈善排行榜系列报道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社会创新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10版:专题
   第11版:专题
   第12版:国际 观点
   第13版:国际 观点
   第14版:国际 案例
   第15版:三棱镜
   第16版:公益第一访谈
一场尚未落幕的公益知识产权纠葛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中国慈善排行榜系列报道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社会创新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专题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国际 观点

第13版
国际 观点

第14版
国际 案例

第15版
三棱镜

第16版
公益第一访谈

新闻内容
2013年04月09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万科公益基金会被指违约 禾邻社称创意被抄袭
一场尚未落幕的公益知识产权纠葛

    ■ 本报记者 艾已晴

    2013年清明节期间,一个名为“禾邻社”的草根公益组织在微博上发表长篇声明,控诉万科公益基金会不遵守契约,擅自窃用禾邻社的“全民植物地图”方案。一时间,此事件聚焦了众多公益人士的视线,随即,《公益时报》记者与禾邻社的相关负责人取得了联系,其执行长田晓耕接受了采访。

    截至记者发稿前,禾邻社艺术总监卢璐告诉记者,万科公益基金会的执行秘书长沈彬在休假期间临时决定以个人身份与禾邻社方面进行面谈。随后,记者又拨通了万科公益基金会吴良的电话,她回应说:“目前,万科公益基金会还没有接到面谈的通知,更具体的事项,现在还不宜透露。”

    合作洽谈

    禾邻社是一个以自然艺术推广可持续社区理念的非营利艺术机构。“全民植物地图”的这个想法从禾邻社成立之初就开始酝酿。2009年9月,禾邻社得到上海社区公益创投大赛的支持,进入浦东三林世博家园开展“生活在这里”社区融合互动剧场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创始团队的艺术青年们尝试用各种好玩的艺术形式吸引社区居民走出房门,参与发生在社区公共空间的艺术活动。

    “在尝试的过程中,公共空间逐渐成为一个关键词,我们开始以社区艺术工作室为载体,引入艺术家和其他艺术机构与社区居民互动,以艺术活动来复活社区公共空间的活力。这也是现在‘全民植物地图’的源头。”田晓耕说。

    2012年6月1日,禾邻社通过邮件就“全民植物地图”向万科基金会执行秘书长沈彬先生提出合作建议,沈彬先生表示对项目感兴趣,并转交其同事吴良继续与禾邻社沟通。因几次电话和邮件沟通都未能使双方明晰彼此的诉求,遂约定于同年7月在深圳召开的首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上见面详谈。

    同年的7月13日,禾邻社的工作人员拜访万科基金会展台,沈彬未能如约参加会面,由吴良和张凡与禾邻社商谈项目。沟通中,禾邻社希望能和万科基金会签订关于本项目的长期合作协议(包括试点、一年计划、长期推广计划),万科基金会并不接受此提议。

    田晓耕告诉记者:“当时我们确实有这种担心,万科集团有活动操作能力很强的万科物业,担心试点项目之后方案会被万科的商业公司复制使用。但是我们觉得既是福泽大众的公益项目,首先要以信任做基础,而吴良也做出担保,万科这样的大公司很讲信誉,决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于是通过这次会谈,禾邻社打消顾虑,和万科基金会达成合作意向。

    2012年8月,禾邻社对选定的试点上海“万科假日风景”进行了认真的调研,与万科基金会以及上海万科地产公司多次沟通,制定和修改项目方案。

    大约一个月后,禾邻社和万科基金会正式签订了“‘熟悉的新朋友’全民植物地图——万科假日风景项目合作协议”,包括了详细预算以及具体方案。其中第四条最后条款“乙方拥有乙方制作的项目中所有材料的知识产权和版权,包括工作方法和模式,工作坊教材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影印、复制、抄袭、传播或用做其他商业用途。

    意外走向

    2012年10月20日,项目正式在上海万科假日风景开展,同年11月3日项目的最后一次发放活动完成。

    “2012年11月5日,我写邮件给沈彬先生、吴良女士及其他项目直接负责人,总结活动得失,并希望在这次成功合作的基础上开启下一阶段的合作。7日,禾邻社项目经理向万科基金会及上海万科地产公司的项目相关人员以邮件形式发送了项目总结报告和项目决算。但这两封邮件均石沉大海,万科方面在月内没有主动以任何形式给予答复。”田晓耕说道。   

    “经过我反复沟通,吴良要求禾邻社等待结果。而这个等待从12月一直到了2013年1月元旦假期之后,吴良女士通过电话告知万科基金会将继续与禾邻社合作此项目,并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推广实行。”

    让人颇感意外的是,2013年农历新年之后,万科集团在全国各地的分公司陆续从微薄、电话联系禾邻社,表示对项目感兴趣。田晓耕表示:“我们完全没有想到,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万科公益基金会已向全国的分公司公开此项目的资料。”

    今年3月初的时候,田晓耕拨通了沈彬的电话,希望基金会对于合作方式的改变作出解释,并且协助禾邻社积极处理突然出现的各地分公司的要求,希望有计划地推广以保证项目质量。但沈彬称更改合作方式是为了促进各个分公司树立与本地NGO合作的意识,并且请禾邻社不要急于与外地万科公司合作,先做好上海万科的合作。

    维权行动

    2013年4月1日,禾邻社接到南京万科的电话,对方说他们已经得到经费开展“植物地图”活动,已经筹备过半,定在4月13日进行,但是自己的执行效果不理想,请禾邻社提供详细方案救急。

    “我们才意识到情况已经朝着非常不利于机构的方向发展了。”田晓耕对《公益时报》记者说。“4月3日,我再次与吴良女士沟通,明确4月3日下午3点之前,如若万科基金会不妥善处理,禾邻社将采取行动维护机构合法权益。她说将讨论之后回复。当天2点55分时,我们收到邮件,万科基金会拒绝承认侵害禾邻社权益,拒绝与禾邻社协调解决此次争端。”

    于是,禾邻社开始着手调查取证,并且采取行动维权,并将维权的法律事宜交付给“复恩法律机构”,同时将具体争议过程公之于众。

    随后,万科公益基金会在微博上发表了一封针对“禾邻社”的致歉信。不过,因为致歉内容问题,禾邻社表示暂时不能接受此封通过万科公益金会官方微博发布的致歉函,请万科公益基金会保持与禾邻社的沟通,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致歉函中有意识地简化‘全民植物地图’的作用,含糊禾邻社与基金会合作的‘全民植物地图’的项目目的,同时强调公开资源‘绿地图’的作用,无疑想弱化基金会的侵权行为。再次,根据禾邻社所收集的证据判断,致歉函中所指‘基金会向各地万科公司推荐植物地图活动’并不恰当,万科公益基金会极大地弱化了甚至说是不愿意承认违约侵权行为。在证据中,万科公益基金会、万科集团、万科地产这三个不同所指的主体又频繁纠葛在一起。最后,万科公益基金会没有承认在2013年禾邻社与其沟通中的故意欺瞒行为,并对禾邻社因此产生的损失负责。”禾邻社执行长田晓耕针对上述回应解释道:“一方面我们和基金会继续沟通,另一方面收集证据,如果这个基金会不停止盗用方案,机构将采取法律手段,也会通过我们的官方平台公布证据。禾邻社公开此次事件,除了要维护自身权益之外,更想引起公益相关各界的讨论,改善草根公益机构的生存环境。”

    链接

    “全民植物地图计划”发端于2012年春天的上海,此计划据称将要覆盖上海的城市公园、社区绿地、企业园区和近郊农场。禾邻社协同社区居民、企业员工、学校的学生通过实地探索、拍立得、植物笔记、手机签到等方式记录植物分布、标注植物基础信息。绘制而成的地图将通过免费发放、电子下载、明信片、植物图册等方式向公众传播。“计划”通过联劝(禾邻社)专项基金向公众募款,企业、社区、个人向该基金捐赠,并可选择指定捐赠支持某一地区的地图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