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慈善排行榜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10版:趋势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专题
   第13版:国际 案例
   第14版:国际 观点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人物
慈善救助模式需要创新
嘉康利向孤残儿童献爱心
第二届“中华女性公益慈善典范”推选活动将启动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慈善排行榜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趋势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国际 案例

第14版
国际 观点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人物

新闻内容
2013年03月26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贫困地区大量小学生缺鞋穿
慈善救助模式需要创新

    2013年3月20日,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委托公域合力管理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的《贫困地区小学生缺鞋状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

    需先解决前端问题

    根据《贫困地区小学生缺鞋状况调查报告》的实地调查,贫困地区仍有大量的小学生缺鞋穿,两年只有一双鞋、与兄弟姐妹合穿一双鞋、鞋穿得实在无法穿了才能有新鞋的现象比比皆是……

    N县受访的两所村小的小学生们获得过少量鞋类捐赠,捐赠者直接将鞋子寄到学校,由学校安排发放。该村小的校长谈到此事时说,“去年(2012年)收到过一批鞋子,有的孩子给了2-3双,有的没有(因为没有适合他的尺码的鞋子)”,甚至“曾经有小学生领到的鞋子是40多码的,根本没法穿”。

    给孩子们捐鞋,应该怎么捐?这里面可能就涉及诸多琐细但必须面对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比如每个孩子鞋子的尺码是多少;长年在山里行走,他们平均多久就需要换一双鞋;正在成长期的他们,多久需要换一双更大的、具体多大尺码的鞋……

    而由于贫困人口聚居的地理位置通常较偏远,加之交通不便、信息传递不便等诸多客观因素,爱心企业或爱心人士个人往往既没有精力、物力和人力去做针对性的先期调查,也就无法确知待捐助的人群的具体需求,进而整个社会也就无法做到“缺啥捐啥,按需而捐”。

    如果这些问题没有解决,有针对性的按需而捐就是一句空谈。而想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在启动捐助之前“先问所需”——做针对性的需求调研、调查工作。

    报告认为,前端的问题解决了,后续的捐赠才能顺理成章,同时也容易形成全社会的持续性捐助。

    捐助模式需创新

    种种窘境,敦促公益领域——甚至催促全社会共同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怎样的模式,既能解决需要帮助的群体的具体需求,又能让全社会的公益资源、慈善物资得到最高效、最大化的利用?

    据《2012慈善蓝皮书》显示,中国捐赠在多个领域的捐赠结构中仍存在失衡问题,许多需要得到社会资源的领域获捐数量严重不足。比如我国全国服装鞋帽捐赠就缺乏统计数据。据《2011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款物捐赠总额达845亿元,其中物资捐赠总价值159亿元,物资捐赠主要领域为教育和扶贫,而围绕鞋、帽、衣、袜的捐赠则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

    该报告还对社会起到了另一个提示作用:在捐款额不断攀高的今天,仍有很多生活在贫困线下的小学生亟待帮助。这些艰难生存在社会关注之外的小学生,由于长期没有得到关注,被社会“集体无意识”地忽略。这说明如果慈善行为没有最终落实,再多的钱物也起不到大的效用。

    报告也指出,公益慈善应该是一种长期的、持续的爱心付出,相比“一掷千金”,慈善捐助需要的是可持续的“精细化、专业化、针对化”创新流程。在捐助之前,是否能够出现更多的“先期调研报告”,不再是“一次性的、不问所需”式的捐助,而是“先问所需”,做好先期调研、调查,进而后续确保受助人得到真正所需的关爱。这样的公益,才是物尽其用的公益,这样的慈善,才是人人参与的慈善。

    (徐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