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全国两会
   第05版:第五届公益新闻年会专题
   第06版:第五届公益新闻年会专题
   第07版:第五届公益新闻年会专题
   第08版:第五届公益新闻年会专题
   第09版:第五届公益新闻年会专题
   第10版:第五届公益新闻年会专题
   第11版:新闻
   第12版:专题
   第13版:国际 案例
   第14版:国际 人物
   第15版:国际 观点
   第16版:公益第一访谈
企业CSR的中国之道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全国两会

第05版
第五届公益新闻年会专题

第06版
第五届公益新闻年会专题

第07版
第五届公益新闻年会专题

第08版
第五届公益新闻年会专题

第09版
第五届公益新闻年会专题

第10版
第五届公益新闻年会专题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国际 案例

第14版
国际 人物

第15版
国际 观点

第16版
公益第一访谈

新闻内容
2013年03月05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企业CSR的中国之道

    何龙盛 任峰 杨钟仁 栾江红 李玉宵

    本场论坛主持人为东方企业家杂志社执行出版人张忠

    ■ 本报记者 闫冰

    从概念上讲,企业CSR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关注到本身的社会责任;从另外一个观点来看,投资慈善和影响力也能获得回报。任何人在做任何事情之前,要以积极改善社会为最终目标,企业创富也是这个目标的一部分。

    企业从事公益与NGO有所不同,企业一般会将公益放到战略层面理解。由此,企业要考虑上游资金的来源,要考虑公益定位,要考虑如何做与自己产品品牌资源紧密结合的事业。

    英特尔中国首席企业社会责任官杨钟仁

    社会创新需要群策群力

    企业的使命很多,而每个企业都有其社会属性。对于英特尔来讲,我们的全球使命就是怎么样通过科技让人生活得更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中国的团队从四年前就发起了一个长远的规划,决定在社会领域做到三件事情。第一,英特尔在中国的教育界开展了大面积的投入和培训,希望在中国教育领域加速改革;第二,汶川地震后,我们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在非常蓬勃的社会生态链之上;第三,如何利用科技帮助中国节能减排。

    今天的话题是公益,当时我们帮助汶川地震的重灾区建立200个电教室,但我们有没有根本解决中国的公益问题?在欧美,尤其在欧洲,公益组织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量不到平均水平的15%。十年、二十年之后,如果中国经济能够持续、包容性地智慧增长的话,是否能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公益组织是一个黏合剂,如果要促使这个进程发展的话,我们还缺少什么?资金、人才、管理和技术都需要创新,那么需要怎么样来建立创新的机制?

    说到社会创新,中国需要的是社会创新的实验室,这个实验室不是在学校、公司、办公室里面,而是在社会的各个层面。英特尔的“芯世界”公益创新计划就是搭建一个线上和线下的社会创新实验室,把所有的公益力量凝聚在一起,产生共同的影响。把全球最热的公益领域话题和经验聚焦到中国的企业、基金会和NGO中进行共同探讨,碰出更好的火花来共同探索发展之路,这就是现在的思路。

    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政府事务及公共关系副总裁栾江红

    企业CSR不能急功近利

    实际上对于现在我们讲的公益也好、CSR也好,应该是一个大的概念,不只是企业每年拨出一笔钱来做善事,或者开一张支票给公益组织,而是如何将整个CSR思维加入到企业的经营战略中。CSR是不应与企业战略分开的,每三至五年的CSR规划要能融入到公司战略规划之中。

    第二点,企业选择的CSR方向如果与企业产品或业务相关,其好处是企业能够利用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资源来带动这块公益的效果最大化。在麦当劳的店面每天有成千上万的顾客,我们就利用这个资源发起草根慈善,在店里设置捐款箱,通过这个小窗口带动普通的市民一起跟我们做公益。别看消费者是一分一分地放进去,但每年也是几百万的收入。

    另外,我反复强调公益不能急功近利,我们从来不会因为做一点点事就发一个新闻稿。我们现在的出发点在内部,让内部的员工清楚知道企业所做的每一件事。以前,我们没有很好地跟内部员工沟通,CSR部门做CSR的事,公司做公司的业务,导致了那时候我们备受责难。在汶川地震的时候,网上传言说麦当劳是“铁公鸡一毛不拔”,其实麦当劳当时通过麦基金捐出来3000万人民币,只是当时没有做宣传,令大家误解。这使得我们的十万名员工非常伤心。后来麦基金的每次筹款,都鼓励员工积极参加。比如我们的年会设一些义卖台,虽然每次筹款数不如慈善晚宴多,甚至只是后者的百分之几,但是通过这样的行为,员工能够真正融入他们做的善事,他们也自己感觉很骄傲,认为其所在的企业真正为周围的社区做出了贡献。

    《南方周末》北区总经理任峰:

    底线,模式,以谁为本

    因为工作经历原因,我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企业社会责任这个话题。

    第一个问题是底线。在底线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是鲜明的,是坚持的。作为媒体,我们有自己的底线,比如我们坚持采编的独立性,采编和经营是完全隔绝的,有鲜明的防火墙。我们企业社会责任的调研完全是第三方的调研,不受任何经营相关的影响性,这是我们最基本的底线。

    第二个问题,以谁为本。我经常在微博上面看到许多企业做了好事之后最不该做的事情,就是拉一个横幅让受助者拍一张照片,这既没有弄清楚慈善行为不可逾越某些受助者尊严的底线这个层面,也没有理解这种行为之于读者的基本判断和感受力。

    第三个是模式的问题。中国的公益,尤其是很多企业公益,它的1.0样态特别像一个盆景,是被精雕细琢、被隔离于环境的,是花了很多代价造出来一个看上去很美的东西,它本身不具有持续的生命力。而2.0样态应该是往热带雨林的方式走。所谓热带雨林,就是接地气的社会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下,必然涉及到相关资源按照生态链的模式去产生一个符合生存原则的发展方式;同时在热带雨林的情况下,各种资源是交互的。在这种生态链中,每一个存在者都是当中一个有机体,都能够去承载当中的某一个职能。在目前社会化媒体中,品牌的控制权已经被绝对削弱了,与其想控制,不如放权,而在公益领域的放权是最好的放权。

    《新京报》副总编辑何龙盛

    公益令企业发展不再独善其身

    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个媒体人,我是这样理解的。人与人之间的活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活动已经把整个社会紧密复杂地联系在一起,没有人可以再独善其身。在整个二月份里面,北京的天气也是大家所关注的一个话题,在这样的环境下面没有人能够做到独善其身。在这个过程里面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有些企业因为雾霾天气没有停止施工,遭到非常大的公众争议。在根本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的社会体系下,企业责任也不可能做到一种理想化的独善其身,企业责任的内涵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企业承担的责任底线也会不断抬高。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企业作为非常普遍的社会组织,其责任也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公众对企业公益也需要更多的理性看待。我个人理解,企业逐利是本性,也有其天然的合法性,更优秀的企业做慈善有它的必然性。但是,是不是可以拔苗助长,要打一个问号,尤其不能由此来进行道德评价或者道德绑架。《新京报》本身是一个媒体,我们第一个责任就是对所做的每个报道负责,第二是进行理性和建设性的报道。我们希望做一份美好的报纸,也是在公益层面上的诉求。

    第三点,去年《新京报》报道了一个新闻,中国第一次的国企社会责任报告发布,在我看来这是非常正确和重要的方向。国企和其他企业不一样,在运作中享受更好的资源,能够推动整体经济的发展。能力越大、权力越大,从组织本身逻辑性上来讲,社会责任也是其应该担当的责任。一直以来,国企在这方面比较低调,而公益组织和研究者,应该通过这样的报告发布去推动它更高调地开展社会责任活动,从媒体角度来讲也是我们乐于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