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全国两会
   第05版:第五届公益新闻年会专题
   第06版:第五届公益新闻年会专题
   第07版:第五届公益新闻年会专题
   第08版:第五届公益新闻年会专题
   第09版:第五届公益新闻年会专题
   第10版:第五届公益新闻年会专题
   第11版:新闻
   第12版:专题
   第13版:国际 案例
   第14版:国际 人物
   第15版:国际 观点
   第16版:公益第一访谈
共话多元公益时代的媒体使命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全国两会

第05版
第五届公益新闻年会专题

第06版
第五届公益新闻年会专题

第07版
第五届公益新闻年会专题

第08版
第五届公益新闻年会专题

第09版
第五届公益新闻年会专题

第10版
第五届公益新闻年会专题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国际 案例

第14版
国际 人物

第15版
国际 观点

第16版
公益第一访谈

新闻内容
2013年03月05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2012年度十大公益新闻事件及2012中国传媒公益推动力奖揭晓
共话多元公益时代的媒体使命

    2月28日,第五届“中国公益新闻年会暨中国传媒领袖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图为“2012中国传媒公益推动力奖”获奖代表合影

    ■ 本报记者 刘丽波

    ■致辞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顾勇华:

    要为树立人人公益的观念不遗余力

    由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和《公益时报》社联合主办的新闻年会如今已经走过了五个年头,而今年更是不同以往。大家知道,前不久,党的十八大对于中国社会的可持续与科学发展提出了一个“五位一体”的概念。从最初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后来的“两手抓”,再到“三位一体”,再发展为“四位一体”,直到现在的“五位一体”,描绘出了一个科学发展的路径。在此背景下,今天,大家在这里努力想办好公益事业这件事本身就愈发显示出它的分量,而我们努力推动的公益事业,也愈发闪烁出耀眼的光辉。

    公益是好事,公益也是难事。好在哪里?它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造福。难在哪里?只有让公益成为我们全民族的共同观念,它才有不竭的生命力。我们既要有像今天这样努力推动公益发展的大型活动,同时我们还要让每个人知道,细微的公益人人可为、处处可为。

    今天在座的有推动公益事业的媒体,还有专程前来报道今天活动的各位记者同行。我们通过辛勤的劳动,既要使大型的公益活动声名远播,也要为树立人人参与公益的观念不遗余力。我想告诉大家,中国记协2013年将要做一件事情:我们正在酝酿对在报道当中表现杰出的记者予以选拔宣传,我们非常希望有跑公益口的记者能够以自己出色的贡献光荣入选。

    中国公益新闻年会我几乎每届都参加,每届都讲这句话,今天还想重复一下:希望我们做的不但是一个好事,而且关于好事的报道也要写得非常出色。

    2013年,中国记协将对全国22.4万名时政记者和数倍于此的我们的同行进行培训的“全覆盖”。当然,我们讲的“全覆盖”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新闻职业道德。但与此同时,我们还想把关于公益的宣传报道纳入记者担当社会责任的培训内容。做社会公益的代表人物,这也是记者的职责所在。

    (本报记者刘丽波据会议实录整理)

    2月28日,第五届“中国公益新闻年会暨中国传媒领袖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年会发布了“2012年度十大公益新闻事件”,揭晓了“2012中国传媒公益推动力奖”。相关领导、知名媒体领袖、公益机构高层及各界专家学者等近200名嘉宾出席年会,。

    本次年会揭晓的“年度十大公益新闻事件”、“年度传媒公益推动力奖”经由各大公益组织及主流媒体推荐、网络投票公示、专家评议等多个环节综合评价后产生并发布(名单详见本期9版)。

    本届年会由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和《公益时报》社联合主办。年会以“多元公益时代的媒体使命”为主题,下设“新环境与公益新契机”、“公益资源的整合挑战”、“企业CSR的中国之道”三个分论坛,就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技术革新为人人公益

    提供实现路径

    “中国红十字会启动转型改革,引入社会监督机制”、“中华儿慈会系列事件引发社会对基金会专业化关注”入选2012年度十大公益新闻事件,而这些热点事件发生背后,是由微博等新型传播工具为代表的网络传播力量。

    互联网技术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普及,到2012年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近6个亿。十几年的时间,它给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带来了一场变革。不单是中国,放眼全世界,尤其是近几年伴随着数字化媒体的发展,互联网为人们的商业生活和日常生活提供了无穷机会和可能。

    互联网时代,技术革新正带来新闻传播模式的变化,而微博、社交网络等公共传播平台,为人人公益提供了传播和实现路径。前有“免费午餐”、后有红会改革,由网络传播引发的公益变革已不鲜见。

    现代公益理念的核心就是“人人可公益”,这也是公民社会的标志之一。技术革新带来的公众传播和公益参与模式的改变,对尚处成长期的中国公益事业将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人人公益浪潮下的

    资源整合机会

    人们常说公益行业,而在与会者看来,公益是一条产业链。在中国,它应该是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公众为源泉、社会组织为主体、传媒为引导和监督、社会需求为平台的一条辐射所有社会成员的产业链。这个链条不断滚动,带动整个公益事业向前发展。

    而在“人人公益”浪潮下,中国公益潜力无限。

    2011年,中国GDP达到47万亿元,同比增长9.2%,继续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而当年我国全年的捐赠量为845亿元,相当于我国GDP的约0.18%,平均下来人均捐款约62.7元。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中国2011年的GDP是美国的48%左右(未考虑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等因素直接计算的比例);而捐赠只是美国的4.5%。尤其值得重视的是,美国的捐款70%以上来自于成千上万普通公众的小额捐赠,美国人均捐赠是中国人均捐赠的97倍。

    幸运的是,中国的各大公益机构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并且开始放下身段,努力亲民。尤其是郭美美事件之后,公益机构更加体会到公众信任和大众参与的重要性。2012年7月,首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在深圳开幕,包括公益慈善组织、基金会、企业在内上千家单位参加,共同探索行业资源匹配的解决之道。

    公益产业链上的

    媒体角色

    2012年,党的十八大对社会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为社会组织发展带来新机遇,《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发布,强调公益组织能力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这些政策动向给中国公益事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与会者认为,种种微观迹象表明,政府对于社会领域发展的关注已经提到了新的高度。

    我们有理由相信,管理机关会不断完善和推出各种有利于行业发展的规章制度;以引导和监督为主的媒体,已经从之前单一的纸媒达到了如今电视、广播、网络的全面发展,使信息传播和舆论监督都更加有效及时;社会组织本身的发展也很乐观:截至2012年底,全国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达到49.2万个,2013年2月,基金会数量超过3000家。

    与会者认为,在人人公益的热潮中,媒体掌握话语权,理应更多地传递公益理念、教育倡导,通过各种成功案例,撬动政府资源,推进政策改变,并且引导更多的民间力量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

    (本期专题报道未单独署名图片均为本报记者刘建民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