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公益新力量
   第03版:公益新力量
   第04版:公益新力量
   第05版:公益新力量
   第06版:公益新力量
   第07版:
   第08版:公益新力量
   第09版:公益新力量
   第10版:公益新力量
   第11版:公益新力量
   第12版:公益新力量
   第13版:公益新力量
   第14版:公益新力量
   第15版:公益新力量
   第16版:寄语2013
公益项目
应完善社会影响评估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公益新力量

第03版
公益新力量

第04版
公益新力量

第05版
公益新力量

第06版
公益新力量

第07版

第08版
公益新力量

第09版
公益新力量

第10版
公益新力量

第11版
公益新力量

第12版
公益新力量

第13版
公益新力量

第14版
公益新力量

第15版
公益新力量

第16版
寄语2013

新闻内容
2013年02月19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泛海公益基金项目高级经理谭红波
公益项目
应完善社会影响评估

    ■ 本报记者 王会贤

    如  果要给谭红波一个评价,他应该是公益人才中摸爬滚打出真知的那一种。所谓“摸爬滚打”,是说他从发起高校的学生公益社团做起,参与创立了当初的草根组织、现在已发展壮大的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然后到国内基金会、国际慈善组织工作,现在又回到国内的泛海公益基金会。近十年的工作和生活的历练,让他对公益行业的理念和运作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和理解。

    公益起步

    2003年非典期间,正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专业的谭红波,同宿舍的兄弟创立了一个公益社团,之后的几年,因为公益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这个社团成为中央民族大学规模最大的社团之一。这一年,北京师范大学的尚立富(《行走西部》作者,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助理)从西部考察回来,带了很多照片要做展览,找到了这个社团。展览的时候和谭红波商谈,想组织大学生过去支教。不同学校展览一圈下来,几个志同道合的人碰到一起,在杨东平老师等人的支持下,发起了西部阳光行动。

    西部阳光的前几年,这些发起者做了很多基础工作,那时候参与进来的一些捐助人,很多至今还在支持西部阳光的项目。现在的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在队伍和项目建设上都已经很专业,驻校社工、农村幼儿园等方面做得也比较持续和深入,这是当初没有想到的。

    2005年,谭红波去了为西部阳光资助方之一的美新路,做它的大朋友项目助理。虽然这段经历只有四五个月,但他在项目制度、流程管理等方面收获颇多。随后谭红波到杭州工作,做市场和生产管理,同时做明日中华教育基金会的中国区项目。项目最初很简单,只是做些扶贫资助的事情。后来在谭红波的影响下,开始做教师培训、代课教师支持等更持续性的工作,宁夏西吉村医培训、梯田改造等项目也在那时候展开。

    感受这些年公益领域的变化,谭红波说:“最初做西部阳光的时候,还觉得有点曲高和寡,志愿者都是新鲜的事物。现在进入公益行业的人明显多了,尤其在汶川地震之后。形形色色的人都来了,也带来很多问题,不像原来那么单纯。”

    认识社会影响评估

    从杭州再回北京,谭红波来到救世军北京办事处,一做就是四年。救世军科学完善的项目管理流程、审批制度,每年针对项目人员的培训,对他的专业性和公益理念认识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原来打游击的方式变成了规范系统的手段。”谭红波说,最初做草根NGO,完全没有可借鉴的东西,都是自己摸索。

    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救世军对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估。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管理员会不断追问方方面面的细节。比如在青海为农户做的饮水项目,管理人员会问这样挖掘和埋水管会不会对周围环境、地理造成破坏,会不会影响原来使用此处水源的居民。即便你身处当地,觉得这些都没有必要问,也要详细解释清楚。

    “最初会觉得幼稚和束缚,但最终发现,这种社会影响评估是非常必要和合理的。我们在出台一个重大项目之前,一定要对工程实施可能产生的影响做足够充分的评估,会产生哪些正面和负面影响,如果有负面影响,要想办法将其降至最低。”有些项目的前期评估和申请阶段可能会做上一年的时间,但立项通过之后,就能很顺利地做下来。因为实施之前已经把可能带来的问题都考虑到或解决掉了。

    这恰恰是国内很多大小项目都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许多事情拍拍脑袋就做出决策了,缺乏充足的社会影响评估,而后则会引发一连串后续的问题要继续弥补。不好的地方则是过于强调民主带来的效率太低、拖延,没有人敢承担责任、进行决策,这也会导致浪费人力和财力成本。

    深度参与

    谭红波说,在救世军的这段时间,最开心的就是大部分时间都在真正地做项目,不是肤浅地应对问题,而是深入当地,与受益对象在一起,研究执行办法。比如青海的饮水项目,跟村民商量埋水管的方式,不能像自己简单设想的那样,把水管引到每所房子里就行了,当地的房子是用土建的,一旦水管破裂,房子可能会塌掉,所以就在村子里建几个取水点。实际执行中也发现当地人丰富的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国内机构中感觉对项目的实际参与比较少。”

    谭红波现在就职的泛海公益基金会由企业筹建,不用考虑筹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把项目做好。工作之外,谭红波也会自己参与和组织一些公益活动,比如申请成为美新路的“大朋友”项目志愿者,体验它的项目流程;组织一对一助学,看看这其中到底存在什么问题;组织给学校换桌椅。他认为,有些事情顺便做了,就会帮到一些人;另一方面,也通过小的项目体验这些活动方式的症结到底在哪里,同时了解捐助人和受益者的想法。

    对国内慈善组织的观察,谭红波认为,整个公益大环境包括政府的容忍度是越来越宽的,比如《北京市慈善事业促进办法(草案送审稿)》中规定的联合劝募,原来是没有的,现在正处在一个越来越开放的过程。

    “现在真正在公益项目上投入得不够,而是关注筹款和公关,而这两方面做得也并不好。其中项目没做好是一个非常重要原因。”谭红波认为,其实任何机构都会有问题,正视问题,甚至坦诚自己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未必不能获得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