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公益新力量
   第03版:公益新力量
   第04版:公益新力量
   第05版:公益新力量
   第06版:公益新力量
   第07版:
   第08版:公益新力量
   第09版:公益新力量
   第10版:公益新力量
   第11版:公益新力量
   第12版:公益新力量
   第13版:公益新力量
   第14版:公益新力量
   第15版:公益新力量
   第16版:寄语2013
发挥网络机构的执行力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公益新力量

第03版
公益新力量

第04版
公益新力量

第05版
公益新力量

第06版
公益新力量

第07版

第08版
公益新力量

第09版
公益新力量

第10版
公益新力量

第11版
公益新力量

第12版
公益新力量

第13版
公益新力量

第14版
公益新力量

第15版
公益新力量

第16版
寄语2013

新闻内容
2013年02月19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项目总监陈宏乐
发挥网络机构的执行力

    ■ 本报记者 王会贤

    见  到陈宏乐是在2012年底的第二届困境儿童关注日活动上,他在论坛的发言中,介绍壹基金“海洋天堂”计划的网络工作模式:针对存在不同困难的儿童,6个服务网络中联合了全国相关领域的100多家民间机构,构成几个互相扶持、学习,解决共同问题的网络机构。这种利用网络机构执行项目的模式在国内还并不多见。

    创造多功能发展平台

    海洋天堂计划目前正在进行2012年的项目评估和审计,随着项目的影响力扩大,每年都有新的机构申请加入,所以项目规定每年度申请一次,让参与机构有一个良性竞争,没有达标的要退出,新的也可以加入。

    以脑瘫儿童服务网络为例,陈宏乐告诉记者,壹基金为其中的23家机构提供患儿康复训练的资助,也组织和鼓励孩子与外界社会互动,帮助孩子融入社会的同时,呼吁公众的关注,让他们看到这些孩子身上的正能量,项目执行时,根据机构需要,壹基金也可以牵线专业社工参与到服务中来。另外,网络机构也是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学习平台,23家机构共同执行项目、相互协作、以强带弱、以老带新,壹基金则提供财务培训、传播培训等能力建设支持,促进行业发展的同时,还可以推动行业标准、规范的建立,带动更多资源,并进行相关政策的倡导。

    陈宏乐说,网络机构并不是新事物,国外有很多这样的学习型网络,关注同一个社会问题的机构联合在一起,他们有相同的需求、困难和挑战,可以形成一个共同发展的平台,这个平台让信息、知识流动,快速提升这些机构的综合运作能力。国内有的领域已经存在网络雏形,但更多地是单纯学习的功能,大家一起开个研讨会、分享会之类的。壹基金在最早研发项目的时候,我们认为可以与这种网络做一个嫁接,并建立起清晰的治理结构,由所有机构选举出管理委员会来制定统一制度和规范。我们也可以孵化一些新的网络,比如目前的关注自闭症的西部区域性网络。

    网络的资源带动

    在《公益时报》对北京7·21大水救援的报道中,曾介绍过壹基金救援联盟的工作,见证了它的协作和高效,这是网络机构模式的另一个应用。壹基金在联合救灾领域有两个网络,一个是救援联盟,主要针对重大灾害;另外还有一个民间联合救灾网络,主要动员民间组织共同行动,参与日常援助和大灾后期救助等,这个更有持续性。陈宏乐说,目前民间专门致力于救灾的机构并不太多,很多机构本身是做农村开发等工作的,我们在救灾的同时也通过完善管理制度、进行专岗培训等,推进网络机构的规范化治理,从而保证救灾救助行动的质量和效率。

    壹基金在支持救援网络的同时,也希望它具有自身造血功能,能够动员当地资源,参与到救灾活动中。“在今年凝冻地区发放温暖包的项目中已经进行了一些尝试,各地伙伴都有很多资源动员,跨界合作,筹集到不少物资。”陈宏乐说,“基金会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我们能创造一个大的平台,把平台搭建好,就向‘人人公益’的使命迈进了一大步。海洋天堂计划中也鼓励大家这样做。”壹基金鼓励救援联盟进行募款,希望充分依托壹基金的公募权,让合作伙伴也动员周边的资源。当然,筹集款项需要由基金会统一管理,也必须在壹基金战略框架下,通过项目的形式来使用。

    壹基金目前着重做的儿童关怀、灾害救助、公益人才培养三个方面,项目都不算多。用陈宏乐的说法就是“我们尽可能地压缩项目,做精细化,而不是撒胡椒面,每个领域都做。”他举例说,海洋天堂关注的脑瘫、自闭症、罕见病三类孩子,数量已经很庞大。如果只是泛泛地给一些资助,当然可以做得更多,但关注一个人群应该更深入关心他们面临怎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一些综合干预手法,还要提升服务机构的能力,还包括政策促进。“2013年项目规划也不会再拓展新的项目,而是循着原来的项目,将其更精细化。”

    公益是个专业活儿

    在来到壹基金之前,陈宏乐在国际NGO“国际计划”工作了十余年,担任过项目官员、项目顾问等不同职位,对儿童教育、卫生等领域都有涉及。这段工作经历,让他比较系统地熟悉了现代的公益理念,用发展的理念做公益,而不是纯慈善的模式。“尤其是做项目时,专业术语称为权利框架,通俗一点就是说以受益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而壹基金的“尽我所能,人人公益”的理念和愿景,以及一个平台三个领域,都与他以前的工作经历有所重合。他也认为,换一个位置,从国际机构把系统的理念、经验与国内机构做一个对接,对自己来说,可能是更有价值的事情。

    国际机构有的已有七八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他们已经走过了从开始到成熟,从一般的捐助到真正公益行动的过程。陈宏乐觉得,如果年轻人能在国际机构的平台上进行系统的训练,可能对职业发展来说更好。“现在有激情的年轻人很多,但做公益是个专业活儿。”公益本身就是一个行业,跟商业机构没有太大区别,目前缺乏的,一类是专业管理型人才,比如管理、财务、人事等;另外根据服务领域的不同,需要专业性人才,比如做环保、救灾,相关的专业人才必不可少。

    壹基金在公益人才培养上也在利用网络模式做一些推动和倡导,也通过“壹基金透明典范”支持公益机构进行公开透明,并着重培养公益机构的传播能力和新媒体的使用。海洋天堂计划中一家组织负责人曾说,跟壹基金的合作中,在传播方式和与媒体沟通方面学到了不少东西,以前只顾埋头做事情。

    从国际机构回到国内的公益环境,不适应肯定是有的,陈宏乐说自己需要找一个平衡点。“一味理想化地按原来的理念来运行项目的话是行不通的。国际组织的项目更多是为解决社会问题而设计的一套综合解决方案。国内机构在项目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公众是否支持,对公众的影响教育也给国内公益机构带来很大压力。”

    尤其在近两年,公众对公益机构公信力、透明度的严重质疑。大家把目光聚焦在公益行业的一条最基本的底线上,其实公开透明是一定要做好的最低标准。在成熟的行业环境中,公益机构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在拼专业性。陈宏乐认为,一味地质疑公开透明度,而忽视了公益机构真正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个导向也不是很好,公信力和专业性都需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