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公益新力量
   第03版:公益新力量
   第04版:公益新力量
   第05版:公益新力量
   第06版:公益新力量
   第07版:
   第08版:公益新力量
   第09版:公益新力量
   第10版:公益新力量
   第11版:公益新力量
   第12版:公益新力量
   第13版:公益新力量
   第14版:公益新力量
   第15版:公益新力量
   第16版:寄语2013
侠之大者 心怀天下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公益新力量

第03版
公益新力量

第04版
公益新力量

第05版
公益新力量

第06版
公益新力量

第07版

第08版
公益新力量

第09版
公益新力量

第10版
公益新力量

第11版
公益新力量

第12版
公益新力量

第13版
公益新力量

第14版
公益新力量

第15版
公益新力量

第16版
寄语2013

新闻内容
2013年02月19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新工场协力中心总干事贺永强
侠之大者 心怀天下

    ■ 本报记者 闫冰

    贺永强被很多人记住,或是因为他曾经的“光头照”,并非他自己喜好或标新立异,而是他参加了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发起的“中国最大的光头行动”,用这种方式向白血病患者表达“我和你一样”的理念,为他们筹集善款。

    贺永强有不少人知道,或是因为他的实名制注册微博很“敢说”,这个“敢说”区别于很多人为顾忌身份而出现的小心翼翼,或者干脆不说的“智慧”。

    贺永强喜欢墨家。墨家是一个有领袖、有学说、有组织的学派,并且有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墨者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把维护公理与道义看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实现“非攻”的主张,战国时期,墨者们要时刻准备着投入到守御弱国的任务中。

    80后们是看着《杨家将》、《岳飞传》长大的,再到后来痴迷于金庸、古龙笔下所构筑的江湖,那份侠义与豪气,锄强扶弱、劫富济贫,是那个时代和虚构世界中的行善。

    他说自己是个有棱角的人,而他很庆幸的是,在现实中还能保留有自己那部分不愿被磨圆的棱角。而青基会自由公平的环境,无比包容地接纳了像他这般不那么世故的人,也接纳了形形色色保留有自己特点的人。

    这种包容使青年一代还留有的理想主义不被现实吞没,这里的人都带着一股侠义和坦荡,这个地方总让人能感到一点激情与梦想。

    “这项事业,本身就是需要热情和使命驱动的,但是一定要感性做人,理性做事。”贺永强如是说。

    2012:

    新工场协力中心

    每次说到新工场,贺永强都是滔滔不绝,这是他从头到尾倾注心血做的一件事儿。“但是我只是个牵头者、服务者,并不是个决策者。”

    从一开始,建立理事会、新工场的定位、入驻NGO的条件要求、招募流程审核,一切制度层面的制定便无比明晰。服务于草根公益组织,为其搭建平台而非孵化,这样的目标也传递出“希望体现一种平等互助”的信息。

    贺永强笃信“一个好的制度,好于一个有能力的CEO”。这个观念,由来已久。

    贺永强分享了他的故事。13岁,初一,一天晚上他和同学半夜不睡觉,工工整整地写大字报“反对腐败、反对公款吃喝、反对打麻将”,然后趁夜贴到乡政府的大门口。

    在他出生的地方很穷,村民冬天吃储藏的地瓜土豆甚至揭不开锅,但是仍有腐败现象存在。

    贺永强慢慢意识到,那种腐败是社会上一种固化的东西,这种不公平和贫穷仅仅依靠资助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谁的命运的,而是要通过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从根本上改变资源分配不公平和很多不好的社会现象。他便开始有了“法治”的概念。这种想法,有点理想主义,有点愤世嫉俗。

    故事的最后,以他遭到家长一顿“胖揍”而告终,“因为当时自己还在上边英勇地写上了名字,某某中学,几年级几班,贺永强。”

    2013:专项基金与微公益

    说起2013年新协力工场将要承接的两项重要业务,专项基金和微博微公益的管理,贺永强着实有点犯难和头疼:好事,难做。

    专项基金和微公益,用现在流行的说法打个比方,一个是“高富帅”,另一个是“屌丝”。“高富帅”正在逐渐形成组织化运作,而“屌丝”正在崛起。

    “专项基金从募款能力、执行能力来看,相对来说都是比较强的,也是公益创业的存量,要通过规范制度把他们管理好,能够给他们匹配更多的资源来适应社会的需要。”

    “天使妈妈”最近的一系列事件,反映的更多是社会上怎么看待公益领域专项基金,一旦出现质疑,最终公众的矛头无疑会指向上面的基金会,即儿慈会。“所以要加强统一管理,加大监管力度,比如透明度、信息披露等方面。”

    微公益,可以视作社会创新和公益领域的增量,但是没有走上组织化、规范化运作的轨道。“但是个人发起人可能也没有想过公益是不是可以成为事业,他这种一次性的公益行为,需要通过公益组织的介入和运作,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服务,产生公益事业的增量,通过用户体验提高对公益的认识,有可能使这群人以后投身公益,帮助更多的人。”

    如履薄冰,两件难做的事儿摆在面前,未雨绸缪,总是必要。怎么办?“微公益方面什么案例能做、什么不能做,不是一两个人说了算,而是有代表性的一群人。”

    微公益目前集中在医疗救助方面,所以青基会在组建医疗项目专家库,来论证资助额是否合适、救助方法是否合理。以“小传旺”事件为例,“天使妈妈”在特定的情况下沿用一贯的决策方式,而忽略了与公众的互动,新捐赠时代,捐赠者不再是单一地出钱,而有了更迫切和升级的参与需求。

    “因为公益机构代表的是公众利益,要扩大公众参与性,加入公众决策性,每一个公众都不能免责,所以这也是我们致力于要去做的事情。”

    公益:探索与法治

    这两个词是贺永强写在2012年终述职报告里的两个关键词,也是他沉淀后的理性与思索。

    “不论是新工场还是微公益,首先要做一个制度的表率,不能由着性情来,不能搞个人英雄主义,这对事业的发展是没有帮助的。也许你不做了,你身后那些人的命运就不会有太多改善,因为太过于依赖一个人了。应该是建立一种不可逆的制度,形成一种规范,这个事业以后不管是谁来做,都不会开倒车。”

    从人治到法治,公益领域是时候也该摆脱一下个人英雄主义的“江湖习气”了。

    “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有很多类型,公益只是其中很小一股力量,甚至很多时候它不仅不是推力,反而是阻力。比如一个地方资源被掠夺造成贫困,我们只是去资助生计而不是着眼于改变制度,抑制了矛盾爆发,扼杀和分化了诉求改变的决心和能量。”贺永强如是说。

    而终究,通过探索与法治,我们要做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