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报记者 闫冰 公益链条上的终端,停留着一群受助者。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越快,过程中撕开的裂迹也会同比增加。 教育、扶贫、环保、救灾、动物保护……各个领域的公益项目在社会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惠及到社会发展所能涉及的方方面面。从大病医保、大病救治,到爱心衣橱、免费午餐,有不计其数的被贫困、疾病的阴影所笼罩的人们从公益的阳光中沐浴到了温暖,体现出文明进步过程中的人文关怀。老人和孩子作为弱势群体总是被关注的焦点所在,然而,也有太多的事实告诉我们,没有做到的,还太多太多。 2012年年初,一个四岁女孩的离开似乎预示了这一年的不平静。小益益走了,自小与父母分离留守贵州老家,三岁与母亲相聚,却遭遇家庭暴力。被好心人救助后,在北京的希望儿童之家度过短暂的幸福时光,最终突发疾病,黯然离世,她短暂的一生却经历了太多曲折苦难。帮助小益益的过程中志愿者和爱心机构做了什么?能做什么?这样的孩子我们怎样去帮助、去解救? “虐童事件”没有停止发生,10月,一张照片流传在网络上,女子两手揪着一孩子的双耳向上提,孩子的双脚离地十几厘米,孩子在哭,女子却在笑。这是温岭市一幼儿园内发生的女教师虐待幼童案件,最终该教师也因没有相关法律可依而无罪释放。她不该得到惩罚吗?受虐待的儿童心理阴影该如何抹去?这样的事件为什么会频频发生? 依然是孩子。3月的一天,贵州省毕节市的八步镇中心小学,早饭过后约70名学生陆续出现头痛、心慌、肚子痛等症状,而后,来自八步全镇900多名学生先后因相似症状到医院就诊。是营养早餐出现了问题么?本为改善学生伙食的爱心行动为何成了“致毒”的罪魁祸首?为什么3块钱的早餐也会有人谋取利益? 11月,毕节市又一次将全国人民的目光引向了这里。5名十岁左右的男孩儿被发现死于七星关区街头的垃圾箱内,经当地公安部门初步调查,5名男孩是因在垃圾箱内生火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亡。这群天寒地冻里点火取暖的孩子并不是安徒生笔下童话里卖火柴的小女孩儿,他们的死深深地刺痛了每一个人心里柔软的地方。他们是谁?他们为什么不回家?他们仅仅是淘气玩耍吗? 9月份,深圳又发生两起颇有代表性的事件,19岁的自闭症患者李孟因在学校偶发的咬人行为被19名家长联名反对入学,而另一名9岁的自闭症男孩在被停课期间,背起书包试图从五楼窗口跳下去上学而不幸身亡。为什么周围的人始终接受不了这群心智障碍的孩子?他们为什么不能很好地融入正常教育体系当中? 每一件事情的背后,都有太多个“为什么”,有公众太多的追问和不解,但是多数事件终究在散去热度之后不了了之。 2012年年初,全国老龄办在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称,到2015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约占总人口的16.7%,年均净增老年人口800多万,超过新增人口数量。而这样庞大的一个数字,在城市或乡村,因为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差异而面临各自不同的问题。一时间,“空巢老人”、“失独老人”、“留守老人”等因养老问题派生出的专有名词层出不穷,而且每一个问题都会相应地引起热烈的关注和空前的探讨。我们老去了怎么办?成了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的话题。 留守儿童、受虐儿童、心智障碍群体、留守老人、空巢老人……我们的社会全力抓经济发展的同时没有将人文关怀更多地投向这样的弱势群体,也没有赋予他们更多的生存便利和生活尊严。那么在这其中,公益作为弥合政策与社会之间的柔化剂,能否有更加广阔的视角去看看那些还在挣扎中的群体?社会工作者的介入,能否让这一部分人群得到更好地照料和关爱? 在岁末年初之时,仅提出一点希冀,让公益的阳光,更多地洒向那些依然黑暗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