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社工事各所调查
   第06版:社工事各所调查
   第07版:社工事各所调查
   第08版:社工事各所调查
   第09版:社工事各所调查
   第10版:社工事各所调查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慈善史记
   第13版:专题
   第14版:国际 人物
   第15版:国际 观点
   第16版:国际 案例
黄如论:中国慈善地标
人物简介
价值箴言
院长点评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社工事各所调查

第06版
社工事各所调查

第07版
社工事各所调查

第08版
社工事各所调查

第09版
社工事各所调查

第10版
社工事各所调查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慈善史记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国际 人物

第15版
国际 观点

第16版
国际 案例

新闻内容
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黄如论:中国慈善地标

    黄如论向新疆捐赠5000万,用于建设新疆文化软实力

    人生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在于道德的长度和良知的宽度,在于为他人和社会奉献了什么。连续九次荣登中国慈善家排行榜前十名;两度荣誉“中国首善”称号;七度荣获“中华慈善奖”;在“影响中华公益的60位慈善家”评选中仅次于华人首富李嘉诚,位居第二位;二十年累计捐赠35亿元……

    在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中,作为责任企业家的优秀代表、世纪金源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如论,用实际行动准确地阐述了一个纯粹的慈善家的精神品质,为财富阶层树立了慈善榜样。而一向处事低调的黄如论,对慈善的理解是那样的朴实无华:“这辈子赚的钱,下一代都花不完,既然如此,那就多做点慈善吧,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做慈善是分内事

    黄如论这数十年发展和慈善之路,能让人清晰地看到他身上的传统文化烙印。即便是他自己,也一直坚定地认为他的成长得益于父老乡亲的滋润、养育和关爱。因此他在富裕之后,乐于回报社会,特别是乐于回报养育他的故土和父老乡亲。

    论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完全出于一种感恩。他表示:“作为一个中华儿女,捐赠社会公益是我分内的事,没有什么值得张扬的。我是农民的儿子,经过这么些年奋斗,事业才有所成就,因此,我理当回报社会,特别是回报养育我的故土和父老乡亲。”

    出生于农民家庭的黄如论,从小家境贫寒,但让黄如论感到骄傲的是,家里有深爱着他的父母和祖父母,周围也有不少关爱他的亲朋好友。被爱包裹的黄如论,从小就有一种感恩的心态:将来一定要用自己的奋斗改变贫困的生活,并以此答谢关心他的父辈和亲朋。这些梦想和信念,最终都化作了日后黄如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也成为他从事慈善与公益捐赠的原始动力。

    数年来,黄如论先后为公益事业捐资人民币数十亿元,在北京、福建、江西、云南、重庆等地多处捐资兴建中小学教学楼、博物馆、医疗中心,并修桥铺路,设立各类助学金、奖学金、孤寡老人赡养基金、扶养孤儿基金。

    其中,捐资1400万元资助北京市政府和海淀区政府抗击“非典”,在连江县城关按福建省一级达标校规划建成一所现代化公立全日制普通完全中学“黄如论中学”,捐资1.2亿元兴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世纪金源学校,捐资1.8亿元建四年制本科大学“江夏学院”,向中国人民大学累计捐资1600多万,捐资1000万帮助兴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大楼……2010年更是向河南省正在筹建的一所艺术院校捐款3亿元。所有这些义举,受到了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及家乡人民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在黄如论的记忆中,自小家境贫寒的他儿时最大的梦想就是两天换一套衣服,让自己光鲜一点。因为母亲长年抱病,是祖母把黄如论抚养成人,祖母看见黄如论到处乱跑,心中既爱又恨,经常不厌其烦地教育黄如论好好做人,这些教导至今仍然回响在他的耳边。

    黄如论说,儿时的经历对其性格有直接的影响,“对于我来说,金钱只是符号,赚再多也没有意义,现在,我需要做更多有益于社会和谐的事。”

    慈生我心,善行天下

    黄如论出身贫寒,早年投身于建筑业,经过一个个工程的磨练和刻苦钻研,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取得一定成绩。1986年赴菲律宾定居创业发展,事业成功后,怀着赤子之心的他1997年回到祖国。

    目前,其所创办的世纪金源集团在中国大陆投资2000多亿元,开发各类商品房6000万平方米,向国家缴纳各类税费300多亿元,安置下岗工人8000多名,间接解决了8万多人的就业问题,以企业公民应尽的责任为中国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

    黄如论在致力企业发展同时,心系社会,乐善好施,积极帮助贫困人口改善教育、生活境况,走上脱贫之路。他捐出的善款大部分用于向经济贫困的学子、老人,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民提供支持和帮助,设立各类助学金、奖学金、孤寡老人赡养基金、扶养孤儿基金、医疗救助基金,支持新农村建设等,为内蒙古、北京、福建、江西、云南、重庆、湖南、贵州、四川、山东、新疆、甘肃等地的贫困群体带去生活希望。

    2010年,黄如论捐资3000万元,成立了“内蒙古希望工程·黄如论爱心基金”,三年内,捐建30所希望小学、资助4000名贫困家庭的大中小学生,为20所中小学添置高科技教学设备,培训600名乡村教师。2009年,黄如论向山东省慈善事业捐赠6000万元,其中三分之二的资金用于救助贫困学生和孤寡、困难老人,三分之一用于敬老院和中小学校建设,主要用于临沂、菏泽两地。2008年,黄如论先生向云南出资捐赠1亿8160万元,围绕扶贫开发、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第三产业、社会事业等重点内容,进行更为科学、系统地捐赠,把单纯的“输血”改为促进“造血”,将传统意义上的“济贫”升级换代为可持续发展的“扶贫”,根本性地提升捐助的有效性和长效性。他还先后为重庆市教育事业捐资超过2000万元,让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实现继续上学的梦想。

    有一年,黄如论回家乡福建期间,听说福建古田县有一个农民因为穷困看不起病,在身体和经济双重困境的压迫之下,产生了异化心理,拿着炸药在公交车引爆自杀,伤及他人。这让黄如论既震惊又同情,为了避免再上演这样的悲剧,他决定拿出一亿元来建立福建省江夏百姓医疗互助基金会,成为国内个人非公募基金会之一。时至今日,这笔资金已经捐出数百万,惠及了众多家境贫寒的患者,给予他们雪中送炭般的及时帮助。

    二十年来,黄如论平均每小时捐出两万元。他的大爱精神,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赞誉。

    我捐出的都是真金白银

    “做人一定要低调。”这是黄如论经常说的话。按照这一原则,他绝少接受媒体采访、参加各种论坛,只是因为实力雄厚,黄如论在地产界的名声很大。

    “一个人要实实在在做事情,不要做一点儿事就讲话讲得过分。有些人讲只给富人盖房子,讲七讲八,好像自己很了不起。中国有多少富人?赚了一点点小钱,对社会根本没有一点关爱,还没有走一步,就跑到十步去了。”

    黄如论有资格这么说。累计捐款近35亿元,在中国的地产商里绝无仅有。如此庞大的资金对一个地产商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当然,这些钱如果去投资,可能赚很多。但是不一样,一个是求事业的发展,一个是对社会的关爱,境界不同。一个人老想着我捐的钱要是去投资能赚多少,那就捐不了钱了。有的光承诺捐多少多少,你捐了几个学校?学校在哪里?光承诺,不算英雄,我拿出的都是真金白银,绝大多数是我的个人财产。”黄如论说。

    黄如论自言以后不会留给后代很多家产,大部分会捐给社会。“在我老的时候,走到那些学校去看看,对我也是个鼓舞,是个不会磨灭的纪念。”

    “别人支持我1,我支持他10”

    黄如论从小由祖母带大,祖母多年中反复告诫他“不要骗人、害人、欺人、诈人”、“慈悲为本”。早在十几年前,黄如论开始每个月定期给家乡村子里满60岁的老人发生活费。“那时候我的钱不多。这些老人温饱没有问题,只是缺少零花钱。”现在,接受照顾的老人的数目增加到了300个。

    黄如论认为自己村子里一位给他讲过三国等故事的老者对他影响很大,因此把老者的儿子培养成了公司里的一个总经理。早年在菲律宾寻求发展时,黄如论不通语言、举目无亲,但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发达之后,当初帮过他的人都得到了回报。“饮水思源,以德报德,别人支持我1,我支持他10。不报答,那成了什么人啊。”

    在慈善路上,黄如论始终孜孜不倦、默默奉献,他崇尚“饮水思源,以德报德”的价值观念,竭尽一己之力,参与和谐社会之创建。黄如论认为人生的幸福有三个方面:第一,拥有完美自我、获得事业成功;第二,与社会、与他人和谐共处;第三,拥有幸福的家庭。“人活一世,谁都渴望有成功的事业、健康的身体和幸福的家庭,经过努力,也可以拥有这些。但时光的流逝,却是人类无法抗衡的,所以我认为,人生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在于道德的长度和良知的宽度,在于为他人和社会奉献了什么,有了这些有品质的思想,才能成就真正有品质的人生。”

    黄如论领导世纪金源在发展中,将企业发展的愿景深深植根于个人、企业和社会共同进步的人文土壤中,以优质的产品与服务,积极解决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以内外兼善的胸怀和慷慨无私的捐赠践行企业公民的责任与社会价值,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郭素 章高荣 徐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