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报记者 艾已晴 是什么让台湾花莲的一个小小的慈善团体得到世界的关注和认可?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约200万志工群体说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11月3日在京举行的中国第六届宗教公益事业论坛上,台湾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的模式被公认是宗教慈善的成功案例之一。 行在思前 慈济注重当下的因缘,“因为缘分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遇见也即为正见,有人需要帮助其实就是菩萨对人的考验,因此没有不帮之理,也没有等一等之说。”慈济基金会创始人证严法师这样说。 早在1966年,当时证严法师前往花莲凤林镇某私人医院探望信徒,见地上一滩血迹,听人说,是丰滨一名原住民妇女小产,却因缺少开刀所需的八千元(新台币)保证金而无法开刀,只能又回去了。由此,证严法师便带领三十位信众创办了“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 1979年,证严法师发起建立慈济医院。但即便证严法师自己理解了行动是慈善的第一要义,但追随她的善者恐怕也有不同理念。在功德会建立最初,有学者觉得一介清幽贫尼想要募集那么多的钱建立医院简直就是天方夜谭,面对质疑,证严依旧秉承行动优先的原则,先募款再说。 5年之后,终于筹到善款,两年后完工。慈济医院也成为了台湾地区第一家免缴住院保证金的医院。 慈济的这种理念和中国传统的“先思后行”文化互为矛盾,但也是佛家讲求的心之力量,被慈济转化为了及时有效、精准可靠的现实行动,使得在俗世人眼中被误读成虚幻假空高高在上的佛教形象变得亲切真诚。 志工的力量 在慈济,志工是最重要的力量。在花莲的静思堂内,极少看到工作人员的影子,都是身着蓝色套装的慈济志工,慈济基金会发言人何日生告诉记者,慈济95%以上是志工,仅台湾地区就有20万慈济志工。“义工是义务工作,而志工则是将付出、服务人群当作志向,不计较时间和代价去完成任务。是一种责任心和使命感。” “以爱做管理,以戒做制度”一直是证严法师秉持的组织之道。这样的“自我管理”途径颇具佛教“真我修行”的教义。而慈善本身也非强人所难之行,因此,这样的组织理念是极为契合慈济佛教慈善组织这一身份的。 通过自觉、包容、净欲、超世等信仰修炼使得慈济解决了动力源的问题,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心灵基础。所以,证严法师的“不严”体现在对所有慈济人的平等和尊重,论资排辈、邀功请赏、居官居派在慈济里是没有的。而如此宽松的氛围反而使得人们严恪教义,便是一种善的“约束力”。 1996年贺伯台风席卷台湾,造成台湾重大灾情。证严法师毅然改变慈济会员原有的人脉推动模式,推展“社区志愿者”计划,要求慈济委员、慈诚队员改以社区为单位,于各地推展健康照顾、环保志愿者、社区绿化等工作。 慈济人以社区为根本,再由各社区联合组成小区,并于每年年底依志愿者人数增加,进行重新扩编组队,以此方式有效率地将资源统合。该模式促使慈济人经常能走在最前,做到最后。 女性式慈悲 慈济美国分会副执行长葛济舍回忆起自己加入慈济的缘起,那时的葛济舍是美国的一个华裔医生,在当地颇有成就,随着事业的慢慢发展,他也有困惑:为什么给员工再多的钱,也不能让他们真正快乐地为我工作?为什么财钱不缺,仍不能体会真正的快乐? “当时我坐在飞机上,证严法师特有的真诚感动了我,现在想起来仍觉得她充满了慈悲平和的光芒。”他说。证严法师身上的东方女性特质杂糅着佛家人出世随缘清远的气质,让她看起来跟其他传教士有着很大的不同。 于是葛济舍做了一个改写他人生的重要决定:放弃打拼多年的事业,全身心投入到慈济的佛教慈善事业中来。“女性在当下的时代能够发挥特别的作用,因为她们不同于男性的特质,能让世界变得包容、温情,甚至少很多征战杀伐。”他说。 随着更多的女性力量加入,男性们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感召,纷纷参与到慈济的慈善行动上来,也有像蒋经国、郭台铭这样男权社会的成功人物。 没有呼来喝去,没有雄性争斗,女性舒缓人心的天赋在慈济被得以重用。正是这种特质,以台湾为根据地,全球男性的善心被激发,在轻柔如春风缓慢如小溪的“女性腔调”里传播悠扬的善之梵音,想起来,都觉得甚为美好。 链接 慈济慈善基金会 慈济慈善基金会的前身是由证严法师在1966年4月14日在台湾花莲创立的“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1980年,台湾政府核准“财团法人台湾省私立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立案,至此,“慈济功德会”改名“慈济基金会”。1991年,慈济美国分会发起美金“一人一员”的劝募活动,借此援助孟加拉飓风灾民,从此开启了海外救援工作。2008年,慈济获中国国台办正式批准,在大陆成立慈济基金会。2010年,慈济获得“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非政府组织的特殊咨询委员”资格。目前慈济人的足迹已遍布全球32个国家及地区。截至2012年9月30日,慈济的骨髓资料库共为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2986例造血干细胞,中国大陆有1262例,成为最大的受益地区。 (据公开资料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