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社会创新
   第07版:自述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10版: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
   第15版:国际 新闻
   第16版:国际 案例
“需要我的地方我就会出现”
“需要我的地方我就会出现”
于海波:为社工专业学生插上翅膀
于海波:为社工专业学生插上翅膀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社会创新

第07版
自述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第15版
国际 新闻

第16版
国际 案例

新闻内容
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于海波:为社工专业学生插上翅膀

    于海波,1970年出生,因患先天性脆骨症身高仅有86公分。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羸弱纤小的身躯中,竟蕴含着无比巨大的能量:1995年5月,坚强的她开通为残疾人服务的心语热线;1996年8月,她创建长春心语志愿者协会,累计接听服务电话36000余人次,回复信件7600多封,热心助人多达数万人;经她呼吁和募集,使2500多名特困孩子得到助学金160多万元,41名残疾人获得捐赠电脑、轮椅;22名孤寡老人得到长期义务照料,500余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获得职业技能培训,400多名单亲家庭及农民工子女获得心理援助。她因此荣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奖、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全国自强模范,全国学习雷锋先进个人、中华慈善奖等多项殊荣。

    2003年5月,在北京参加颁奖活动的于海波得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正在酝酿一项面向民间组织负责人的专门培训。9月,她走进中青院,在来自全国15个民间组织的学员中,她是身体残疾最重的一位。在一位大姐的协助陪读下,于海波不仅坚持完成了为期3个月的专业社会工作课程,而且利用周末策划了一次有残疾人和志愿者参加的“心之语”社会工作主题实践活动。

    2005年,于海波创办的长春心语志愿者协会成为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在东三省唯一的民间组织社工实习基地。基地主要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硕学生提供专业实习课程,设置了丰富多彩的实习内容,让学生在丰富自身理论操作技能的同时强化对专业课程的认知。

    黑、吉、辽一些高校了解“长春心语”的情况,陆续安排学生前来实习。据统计,已有东三省11所高校201名社工专业的实习生在“长春心语”完成了专业课实习,其中本科生196名,硕士研究生5名。于海波在搭建起社工学生实习平台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协会自身建设,利用高校社会工作教学优势和师生智力资源,她已经累积了覆盖20多门志愿者培训课程的档案记录文件近百种,总结了不同领域社工实务经典案例近百个。

    “长春心语”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培训体系:以“打造优秀基地,培养专业人才”为目标,根据不同年级、各专业课程的特点,结合协会服务领域以及服务对象的特征,不断创新实习课程。2011年5月至7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三的社工专业学生,在“长春心语”实习期间,在协会指导老师的支持下,组织近百名残友开展了为期两天的互动联谊活动,过程中运用“同理心”、“团体治疗”、“小组工作”等社工知识,使学生们在运用专业知识和理念进行操作的同时,增加了自身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通过与残友的互动交流,学生们对帮扶对象有了全面了解,对自身定位、社工价值以及专业发展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2012年3月28日,中国社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蓬奇来到长春心语志愿者协会,他打开装满学生实习资料的卷柜,翻看一本本装帧质朴、记录详实的档案感慨万千,称于海波为我国社会工作实务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长春心语”不愧为深受欢迎的优秀社工实习基地。

    (作者:长春市社会工作者协会 唐天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