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社会创新
   第07版:自述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10版: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专题
   第14版:
   第15版:国际 新闻
   第16版:国际 案例
“需要我的地方我就会出现”
“需要我的地方我就会出现”
于海波:为社工专业学生插上翅膀
于海波:为社工专业学生插上翅膀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社会创新

第07版
自述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第15版
国际 新闻

第16版
国际 案例

新闻内容
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一位日本旅行者的中国公益路
“需要我的地方我就会出现”

    河原启一郎和他失而复得的自行车

    ■ 本报记者 张明敏

    “我叫河原启一郎,日本人,现正计划环球骑行之旅,中国是我的第一站。在这里,我经历着中日之间最敏感的时期,也感受到地震等灾害带给中国友人的伤痛。在生活中我是一名旅行者,也是一名公益行动者,我认为在旅途中能帮助别人旅行才会更有意义。”10月16日,在腾讯燕山大讲堂上,河原启一郎对在场的听众说。

    2012年夏天,一名日本游客在武汉游玩时自行车被偷,三天后被迅速找回。这则新闻瞬间吸引了足够的眼球,很多人都认识了这位骑着自行车环球旅行的日本人河原启一郎。

    9月,在彝良震后救援中河源启一郎以志愿者身份出现,再一次将他拉进了公众视野,尽管有很多人不理解他的行为,但他依然作为一个“公益无国界”的实践者而特立独行。

    日前,他来到北京,向在场的听众讲述了自己在中国的故事。

    让自己更像中国人

    云南地震发生时,我正在湖北武汉参加一个文化交流活动,9月8日晚上,在友人家中收看电视时知道云南彝良地震了,我就准备启程前赴灾区。但由于之前已经答应为河南南阳一所高校做公开演讲,所以并没有马上到达彝良灾区。而是按照计划,10号从武汉出发,12号抵达南阳高校演讲,再从南阳到西安、贵阳,这一路上募集到了约80公斤的灾区必需品,像药品、衣物、食品等。

    同时在贵阳还等到一位从越南过来的日本朋友,他和我一样也是一位环球骑行旅行者,曾经去过中国很多地方,我们有着共同目标——去彝良救灾。

    我在微博上写了两条日志。第一条,去年三月份日本东部大地震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志愿者都前来提供帮助,“现在是轮到我们来帮助的时候了”;另一条则是,“现在我将乘坐46小时火车前往贵州,然后前往灾区救援”。

    9月16日晚,我和朋友去吃晚饭,途经一家台球厅时被一群青年人认出我是日本人,并开始起哄。

    我和中国朋友被围堵在饭店门口,刚刚起哄的那些年轻人说要打我,我的中国朋友帮忙解围但那帮人似乎并不肯轻易善罢甘休,最后还是在朋友母亲的帮助下我才脱困,还好当时并没有怎么受伤。后来我得知这群人,并不是很好的年轻人。

    说实话,经历这件事后,我有些哀伤,但没想过要放弃。当时我就想着无论如何也要把沿路募集到得东西送到灾区。

    只是事后我对自己加强了保护,首先是改变一下装束,不再一味地戴着发箍,裤子也不再是我平常的那种宽松肥大的,出门时尽量少说话。还有些中国朋友给我支招儿,使我看上去更像是一名中国旅行者。

    现在已经没有问题了,其实人与人之间没有什么不同。我在中国认识了很多朋友,都是非常好的人。在我微博上,也不时会有网友留言表示关心或者致歉,他们说:“并不是所有中国人都是这样的,请保护好自己。”

    我很感激这些理解我、支持我的朋友。

    我在救灾现场

    到了灾区之后我才发现,现场情况要比我之前想象的严重,彝良的道路已经完全坏掉,好多地方车、人都不易通过,当地没有人力、也没有物资,灾区到处都是倒塌房屋和震裂地带,村民们都住在急救帐篷里。我作为志愿者去帮助他们清理淤泥、包扎伤口、发放物资。

    在日本,灾害发生后会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民间组织进入灾区,这些组织很有次序,救援侧重点也不一样,民众只要是想进入灾区参与救灾,都能很容易找到适合自身的组织。

    在彝良,我找到了一个专为民间志愿者提供指导的工作站,这是由壹基金救援联盟联合其它几家民间组织共同成立的。我觉得这个小站就像是民间力量在灾区的主心骨,集合着各种来自大家的正能量,通过工作站把各地不同的物质汇聚起来,有序发放到灾区去。另外工作站靠近灾区,方便采集灾区信息,及时把信息放到网上、传到外面。

    最初站内有250名志愿者,后来只剩下30个,并且都只能在站内做运输,因为灾区仍然存在危险,所以普通志愿者是不能到一线救援的。

    一段时间后,我渐渐发现自己不仅可以在前方工作,同时也可以在后方进行信息支援。但是我总是感觉一个人的力量太微薄、太渺小。于是,我通过自己的微博让更多的人去关注了解彝良的灾情,影响更多的人,可能就会有更多的人寄送物资、药品,而这是我想要看到的。

    在我离开工作站后,仍然通过微博号召大家捐出一些实际装备等物品,我将这些装备物品都转给了工作站的同事,希望对他们的工作有帮助。

    对于募集来的物资,我不太喜欢捐赠人直接捐钱,因为这样有可能到时候说不清楚,我倒愿意接受一些实物,衣服、生活必需品都可以,如果要是有人捐钱,我也会将这些钱全部买成物品。

    每一个捐赠人捐赠物品时,我都希望和他照一张交接时的照片,我会将照片带到受助者身边,当面告诉他就是这个人在帮助你,你一定要记得。

    这种感觉很好。总之,中国不是有句古话么,叫“金钱是万恶之源”。

    离开也是无奈

    本来计划在灾区待上半月至一个月的,但没想到三天后就回到了北京。

    在当地待的时间长了之后,你就会发现想做的很多事情变得困难起来。这可能是普通的志愿者体会不到的。

    我去商店买水,老板听我说日语就会问:“你是不是日本人?”确认后他便说:“我不喜欢日本人,也不卖你东西,你走吧。”

    其实救援人员和我在一起时是很友好的,我们甚至一起清淤、一起搬动大块落石。但我也能感觉到当地相关部门的一些为难。可能是怕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吧。

    比如,假设我在彝良不被欢迎甚至受到攻击,就可能被媒体报道,那么日本国民肯定会不高兴。这反而会对当前两国关系制造出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我跟当地部门沟通后说“我干几天就走”。

    几天后,我很遗憾离开彝良震区。但我仍然记得,在震区时中国友人对我的帮助,不管是政府还是民众。记得我在杭州时,甚至有些记者朋友专门在我身边,他们不为采访就为保护我的安全,让我很感动。

    我打算24号再去云南昆明,不一定会去灾区,但只要灾区需要我,我就一定会出现在那儿。

    做公益不一定要加入某一个组织,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公益,当你被需要的时候你就能出现,这就是我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