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报记者 张雪弢 这是继今年年初红会首次公开选拔4个职位负责人之后的第二次公选尝试。有专家指出,红会在经历去年“郭美美事件”后,确实下了很大决心想推进整体的改革,这次公选正是红会改革的一部分。 近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下简称红会)面向社会公开选拔12位高管的消息再度引发关注和热议。据红会方面介绍,此次公开选拔的职位共有12个,包括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组织宣传部部长、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副主任等关键岗位。 有专家指出,红会在经历去年“郭美美事件”后,确实下了很大决心想推进整体的改革,这次公选正是红会改革的一部分。 公选哪些岗位 其实,此次公选高管已是红会的第二次尝试。与今年1月红会首次公开选拔4个职位负责人相比,此次公选职位更多,职务更高,范围更广。 据红会方面介绍,此次公开选拔的职位共有12个,其中总会机关职务3个,包括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组织宣传部部长、筹资与财务部副部长、联络部双边合作处处长。直属单位职位9个,分别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副主任、备灾救灾中心副主任、援外物资供应站项目管理处处长;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副主任、办公室副主任、信息部副部长、业务部副部长、宣传部副部长。 从职位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此次红会公选的职位多是关键岗。例如总会组织宣传部部长,负责开展重大宣传活动、新闻报道、品牌传播工作,可谓担负着维护红会形象的重要责任;此外,总会筹资与财务部副部长则要负责拟订筹资战略和计划、策划和实施筹资活动,十分关键;其余直属单位的高管岗位均涉及红会备灾救灾、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体器官捐献等核心业务,如总会备灾救灾中心副主任就需要负责备灾救灾、物流管理等重要工作。 红会的决心 这次公开选拔是红会2012年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一个环节,此前,红会还综合运用了民主推荐、竞争上岗、轮岗交流等多种方式,拓宽干部选拔任用渠道。 今年7月印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表示,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多种方式充实红十字会管理队伍,通过招聘项目人员等方式充实专业人才队伍,促进工作人员的轮岗交流和合理流动。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也曾表示,在选拔人才上,红会将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完善聘用制人员的相关待遇和激励机制政策。 “引进多个直属单位的高管,体现了红十字会广纳人才、坚定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决心和魄力。”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相关负责人称。 在清华大学公管学院NGO研究所副所长贾西津看来,红会在经历去年“郭美美事件”后,确实下了很大决心想推进整体的改革。在机构内部管理、公开透明、社会平台,包括这次公选高管这一系列方面,力图想做一些比较大的动作来推进改革。 最大的难点 这次公选正是红会改革中的一部分。贾西津认为:“这很类似一些政府部门对一些副手或者部门主要管理人员的公开招选。它能够解决的是具体职位管理上专业性和管理人员能力的问题。公开招选和之前的直接任命的方式比较,确实有助于提高它的专业性,提高管理力。” 但公选也有局限性。“真正的体制决策在于一把手,在于实质决策机制,这个最深层的体制问题是不能通过公开招选的方法来解决的。现在红会的改革面临着:一方面对存在问题的意识很强烈很迫切,另一方面受到红会自身所不能把握的因素的制约。因此它的改革是有框架有边界的。比如法律地位上对它的定位,它就是这样的人民团体性质的组织。这个框架上,突破框架是它最大的难点。”贾西津说。 贾西津认为,像红会这样的机构,问题的根本是在体制上。红会是基于计划经济产生的特殊的人民团体,在公务员序列,财政支持做社会事业。 “现在的改革可以在运作层面、专业化层面去改进,这个改进对社会组织也是有意义的。”贾西津补充道,“问题一方面源于体制,也有一方面源于机制:管理的能力、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上的一些程序等。公开招选意义肯定是有的,在现行体制下,把可变的因素做得更充分,当改革已经往前推进、运作能力加强以后,更深层原因就会显现。” 而依据红会的计划,未来两至三年,符合条件的地区将进行综合改革试点,再用三至七年时间向全国范围推广,力争在管理体制、内部治理结构、人事制度、组织建设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用五到十年完成红十字会系统的综合改革任务和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