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是一句大家都懂的话,但是这里的细节包括人际细节、文字细节和数据细节。 举个例子:如果你和一个陌生人在慈善酒会上见面,通常应该第几句话切入主题?当你打电话跟别人募款的时候,应该第几句话切入?再比如,在酒会上两个人站多近沟通最有效?这里又分,周围没有别人和有别人是不一样的,两人见过一次和从来没有见过又是不一样的。这些内容,光学理论不行,平时还得演练。 写邮件的学问也很大,首先你的信写多长?字体多大?写多少行要另起一段?因为你想募款,就要让大家在很自然、很舒服的状态下看完。还有,在哪段话提钱?同样的内容,写给同一个人,在开头、中间和结尾表达,效果截然不同。这些都是募款人员每天必须琢磨的募款细节。 美国人做事情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靠数据说话,而不是想当然、拍脑瓜。美国同行经过长期、大量的统计,可以精确指出:10%的大客户贡献了60%的捐款金额;20%的中客户贡献了20%的捐款金额;70%的小客户贡献了20%的捐款金额。 我们常说,针对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募款的方法各不相同。这句话是对的,但不应该成为我们疏于积累数据的借口。当积累的数据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最后统计出来的数字一定能说明问题。实际上,积累数据对募款的指导作用特别大。中国公益慈善界的同仁如果想在募款方面有所突破,而又无从下手,不妨就从积累数据做起。 (作者为北京万通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陆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