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接05版) “真筹不够就基金会往里填钱呗。”同时,宋波告诉记者,年初,有一个理事单位捐赠了友成基金会大部分的员工工资,解决了大问题。 与友成基金会不同的是,万通基金会从成立之初的策略就是“小而精”。万通基金会于2008年成立,注册资金来源于万通地产、万通实业和万通控股集团董事长冯仑的个人捐赠共计400万元。2008年汶川地震,基金会公益支出较大,动用了原始基金,基金会账户只剩208万元。到了2009年,基金会将原始基金数额变更为200万元。 从捐赠收入上来看,2008年,基金会的捐赠收入约为130万;2009年和2010年,捐赠收入持续上升,分别为627万和1330万;而2011年,基金会的捐赠收入又有所下滑,为401万,其中包括冯仑的个人捐赠25万。再加上2012年的450万,万通基金会近5年的捐赠收入不到三千万。 由于原始基金很少,又出于上市公司对于股东负责任的考虑,这家以试水性质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从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投资行为。冯仑彼时将万通基金会的定位总结成7个字:独自、专业、可持续。但目前看来,在捐赠收入下滑的背景下,该基金会甚至没有通过投资收益来支持后续运作的可能性。而其“独立性”也将受到考验。 “基金会是否可以向企业理事会申请扩大捐赠的比例,比如将0.5%扩大到1%?”记者问道。 “绝不可能,经济状况越不好,企业越不愿意向外拿钱。”李劲回答。 压缩开支 收入下滑,基金会要解决的最直接问题就是年度检查。李劲告诉记者,从往年的经验来看,基金会约需要70万元左右的行政经费来维持正常运转。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这就意味着,基金会每年至少需要700万元的捐赠收入并且全部投入到公益项目。 而以万通基金会2012年450万的捐赠收入来看,基金会可支配的行政经费最高为45万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李劲考虑过采取一些机构的方法,将项目官员的工资分摊到项目支出中。然而这种做法很快变得行不通。 7月29日,民政部正式印发《关于规范基金会行为的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对于规范基金会接收和使用捐赠行为,基金会的交易、合作、保值增值行为以及基金会的信息公开行为作了更具可操作性的指导。其中,进一步明确了“项目人员的工资福利应计入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和“公益事业支出”的规定。 “这就把分摊这条路堵死了。” 行政支出不能压缩,又不能分摊。除此之外,李劲想到最现实的做法只能是向企业“靠拢”:“将主要员工的工资都放到企业里去,包括秘书长、项目官员、传播官员,都由企业来发工资。” 这种通过降低行政经费来降低募款压力的方法,李劲之前从未尝试:“坦率讲,我不知道行不行得通。” 除行政支出外,基金会还必须从项目入手,通过减少项目支出来应对现状。 8月6日,万通基金会组织合作伙伴进行了一场项目交流研讨会。除了对项目进行总结和梳理外,李劲也表示了基金会的捐赠收入将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运作。 对此,李劲告诉记者,“项目支出可能会有所减少,一些做得比较难的效果也不是特别好的事情,可能会砍掉。另外一些可以延迟的开支,就不催促财务开支,基金会是资助型的,比如12月份要清款的项目,那就先缓一缓,明年再清。” 相关链接 公益人对于“政府购买”的期望在民间公益组织“北京红丹丹教育中心”(以下简称红丹丹)身上得到了印证。 “虽然经济不好让企业效益受影响,但今年我们获得了大量的政府购买,所以,总的来说,我们感觉发展前景很乐观。”红丹丹创始人、中心主任郑晓洁的声音透着喜悦。 据郑晓洁介绍,去年,红丹丹的“盲人出行”项目实现了北京市的政府购买,得到5.6万元的项目费用,今年红丹丹提交了三个项目参与政府购买的申报,郑晓洁觉得“申请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去年政府购买占红丹丹总收入的5%,今年应该可以达到30%,我们明显感觉到一年比一年好!”在政府的扶持下,郑晓洁觉得,虽然全球经济衰退,“但我们并没觉得受到威胁”。 许多民间公益组织正受益于积极的政府政策,在公益筹资整体不景气的环境下走上“安全岛”。 协作者: 抵御危机依靠公众信任 虽然政府保障让民间组织在危机下仍能平稳发展,但另一家“还没受什么影响”的民间公益组织创始人则表达了一种更好的保障方法。 “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协作者)主任李涛说:“从长远来看,公益组织抵御经济危机冲击的最好方法是依靠最普通公众,如果我们的发展都是依靠普通百姓的支持实现的,那即使经济危机到来,百姓对你的信任不会影响小额捐款,即使捐款会缩水,也不至于酿成大危机。” “公益组织要健康发展,真正可以依靠的是最普通公众,因此,降低公益组织的注册门槛,放开公益组织的公募权,才是对公益组织长远健康发展的保障。同时,也只有让公益组织真正依赖公众,而不是依赖企业,才能切实有效地推动公益组织的透明化进程。”李涛说。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唇腭裂慈善救助机构美国微笑列车创立于1997年。虽经历过经济危机时期,但由于一半以上的捐款都来自于个人,而个人常态的小额捐款受经济危机的冲击不会太大,所以,微笑列车始终保持着高效运转,以“平均每5分钟完成一台免费手术”的速度为全球各地的贫困患儿带来新生。 (据《京华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