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报记者 刘丽波 7月30日,浙江台州当地报纸《今日椒江》刊发名为《关于2012年“首善之区慈善为先5·15慈善公益日”募捐活动情况》的公告,公告用了12个版面的篇幅,刊登了今年5月开始至7月27日的各界捐款。公告不仅公布了“总金额达到2652880.12元,涉及捐款人数近万人,笔数近万笔”这样的捐款结果,还细化到每笔捐款的来源,诸如:捐款人的姓名,捐款的金额,捐款人单位。 这一做法引发关注和热议,业内人士及当地民众普遍叫好,但很多人提出:能不能公布善款去向?更有业内人士提出,捐赠信息只是慈善信息中很小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善款的使用信息,尤其是使用过程中动态信息的披露。 另一方面,台州椒江区慈善总会此次“晒账”相关报社并未收费,这对其他公益机构而言,恐怕难以借鉴。 晒账未花钱 为纪念2008年汶川地震募捐活动,台州市设立“5·15慈善公益日”,并一直沿用至今,是当地慈善会系统一年一度的重要募款活动,政府大力推动,市民广泛参与,募款额逐年增长。2010年、2011年椒江区慈善总会“公益慈善日”活动募款额都在100万元左右,今年则大幅增长超过265万元。根据台州市椒江区审计局公布的“2010年度慈善资金收支审计结果”,椒江区慈善总会2010年捐赠总收入约为1219万元。 “公开捐赠信息是希望鼓励爱心,无论捐多少我们都希望表达敬意。”椒江区慈善总会秘书长杨秀亮坦言,公众对慈善信息公开越来越关注,往年的慈善公益日慈善总会也会公布捐赠信息,但只公布到单位,今年则首次尝试公布到个人。 不只是募捐信息公布到个人,12个版的篇幅也让很多人吃惊。《今日椒江》是中共台州市椒江区委机关报,前身为《椒江经济报》、《台州商报·市区新闻》,2007年7月1日正式改版为《今日椒江》。据《今日椒江》一位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员透露,此次椒江区慈善总会刊登的公告是免费的。“慈善公益日”的募捐信息一次用12个版刊登完毕,这样的做法也并不多见。 椒江区慈善总会秘书长杨秀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确认了这一说法。“公告是免费的,主要是靠政府推动。”杨秀亮亦坦言,其他公益机构恐怕难以借鉴。 晒什么?怎么晒? 据了解,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慈善总会的账目主要由审计部门监督。今年公开捐款账目明细,尤其是在媒体上公布,椒江区慈善总会也是第一次尝试。 “目前听到的反馈都是支持的,还没有听到不好的声音。”杨秀亮表示。 “从积极的层面讲,当地慈总想告诉公众他们做了什么,诚意是有的。”对于椒江慈总的晒账做法,基金会中心网总裁程刚表示,“要想把信息公开做好,建议继续做,告诉公众善款是怎么花的。” “从专业的角度讲,讲信息透明、信息公开,捐赠信息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因为捐赠来的钱都会有财务账,公布比较简单,也容易。”程刚认为,公开捐赠信息只是一个开端。“钱花在哪里,还在那张报纸上,还是那么大的篇幅,比较详尽地披露出来,才是有始有终。那样也不只是一个媒体宣传的效果,更能实实在在地推动信息透明的进程。” 对于公众和业内人士普遍关心的善款使用信息的披露问题,杨秀亮回应称:“确实有过公布捐款用途明细的想法”,“考虑到被捐助人的隐私”,椒江区慈善总会正在研究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的捐款用途公布方式。 对于信息披露的渠道,程刚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地方性的报纸,公众直接关注量有限。公益机构,尤其是基金会、慈善总会这样的组织,应该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对慈善信息做更详尽、更专业的披露。”程刚建议,“用款信息应该设立单独的栏目。每一笔善款的使用都有一个过程,让公众和媒体有所了解,关注效果也会更好。” “有很多地方的慈善总会在信息公开方面做得更好,比如有简报或官方网站来定期、不定期地公布信息。”杨秀亮表示,“以后像‘5·15慈善公益日’这样的晒账会考虑常态化。” 声音 慈善账目公开不能只搞“半本账” 台州椒江区慈善总会公布捐款明细,这一做法,迈出了慈善信息公开的一大步,值得肯定和赞赏。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慈善账目只公开了“半本账”,公众最为关心的善款去向却未公开。 受到一系列的负面事件影响,公益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有所下降,饱受质疑。前几日,深圳市绿基会发起义捐活动,也遭到市民抵制,落得个“零捐款”的下场。可见,公众对公益慈善组织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希望其能公开信息,让民众知晓善款的来龙去脉。 应该说,公益慈善组织对扶救困难群体、救助灾害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公众也正是通过捐赠,来实现间接做善事、帮助他人的目的,公益慈善组织就是捐赠者与受赠者之间的桥梁,理应做到账目公开透明,以方便大家监督善款是否用到刀刃上。而且,公开善款的具体去向,以及被捐助者的信息,更有利于查证真相,避免善款被滥用、挪用。同时,亦会增强公众对慈善组织的信心,激发公众向善之心,有助于慈善事业的持续发展。 当然,如果受捐者确实不愿意公开个人信息,就应提前说明情况,那么,慈善组织和公众也将有所甄别对待,以决定是否应该对其捐赠救助。 (据《长江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