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首届慈展会特别报道
   第06版:首届慈展会特别报道
   第07版:首届慈展会特别报道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10版:专题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专题·人物
   第13版:专题
   第14版:趋势
   第15版:国际·新闻
   第16版:国际·案例
慈展会上演世界咖啡馆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要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首届慈展会特别报道

第06版
首届慈展会特别报道

第07版
首届慈展会特别报道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专题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专题·人物

第13版
专题

第14版
趋势

第15版
国际·新闻

第16版
国际·案例

新闻内容
2012年07月17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300市民共话公益理想
慈展会上演世界咖啡馆

    慈展会“世界咖啡馆”的讨论现场

    现场参与者在绘制海报

    ■ 本报记者 高文兴

    想象一下,在300多人的咖啡馆里,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讨论着共同关注的话题,会是一种什么感觉呢?7月12日,来自深圳社会各界的300多位深圳市民就在慈展会的首日感受到了这种全新的开会方式——世界咖啡馆。

    12日下午,慈展会将一个巨大的咖啡馆搬进了6号展馆的二楼平台,邀请了300多位深圳市民,就“深圳如何打造志愿者之城”这一话题进行探讨。当天,参会者来自政府部门、企业、公益组织、媒体、普通民众等社会各界,为深圳市打造志愿者之城献计献策,场面十分热烈。

    自1989年起步以来,深圳志愿服务事业在全国率先探索推进。20多年来,我国内地第一个法人义工组织、第一批国际志愿者、第一部义工法规、第一个“义工服务市长奖”均在深圳诞生。2011年,深圳市委、市政府下发了《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志愿者之城”的意见》,至此,深圳也成为全国第一个系统提出建设“志愿者之城”的城市。

    一座城市的公益梦

    在此次的世界咖啡馆现场,来自中央财经大学的刘思城老先生表达了自己的心愿,虽然他已经73岁了,但是未来仍然希望参加公益服务,帮助那些处在家庭纠纷问题中的家庭。刘老先生的心愿背后,是一座城市的公益梦。

    此次世界咖啡馆针对“深圳如何打造志愿者之城”展开了三个回合的讨论,第一回合是分享“在深圳市听到的志愿者故事或亲自参与的志愿服务经历”,第二回合是探讨“志愿服务对深圳产生哪些价值或影响”,第三回合才是讨论“深圳打造志愿者之城具有哪些优势或资源,还有哪些关键点要突破”,由浅入深地引导参会者进行有效的思考。每一轮话题过后参会者都会进行换桌,即每轮的讨论对象都是各不相同的,这增加了参会者聆听各种声音的机会。

    “深圳如何打造志愿者之城”是一次针对深圳市民的大会,更是一次针对深圳市志愿者的大会。首届慈展会正是通过此次活动,听取民意,获知深圳志愿者的心声,征求深圳如何进行志愿之城建设的意见。值得一提的是,世界咖啡馆的会议形式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会议,可以解决多人开会,多人发言的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形成多元、丰富的提议,获得不同的观点,进而汇总分类,达成统一的认识。

    目前,深圳市志愿者人数为352,009人,约占常住人口的3%。根据深圳义工服务事业发展研究调查,深圳市志愿者平均每人每年提供志愿服务时间约30小时。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深圳的一种城市基因,很多人已经将志愿服务融入了生活,其中大多数都是年轻人,而像刘思城这样的老人也越来越多,志愿服务不分男女老少,不分阶层。

    根据深圳市委下发的“志愿者之城”建设指标体系,到2015年,全市志愿者人数将占常住人口比重的10%,参与志愿服务的社会组织数要达到1000个,然而这和美国的志愿者人数占总人数的56%的比例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小玩偶、便签贴和海报纸

    记者在现场也感受了这样一种特殊的会议模式。在现场布置上,组委会非常用心地营造了咖啡馆的氛围,将所有会议用桌变成了咖啡桌,并在现场设置了咖啡区,使参会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专注主题讨论,发表真实意见。开会的工具还使用了小玩偶、便签贴和海报纸,便于参会者记录讨论过程的意见,更有效地沟通和总结。

    通过三个回合的讨论,每桌将各自讨论的内容以关键词的形式记录在便签贴上,大会通过对关键词的归纳,提炼参会者总结的方向。比如在关于“志愿服务对深圳产生哪些价值或影响”这一回合的讨论中,“传递爱”、“无偿奉献”、“促进沟通”、“幸福感”、“和谐”等关键词多次被提及。

    一位绰号叫“熊猫”的参会者说:“我觉得深圳的义工氛围是深圳独一无二的,这是因为深圳有一颗强大的包容心。我们做好事除了得到内心的收获,更重要的是结交了正面的朋友。还要强调一点的是做公益不是单向的给予,在给予的同时,我们每个人都在收获。就像一位前辈说的,做公益就是减法,把我们每天的压力减掉一点点。”

    “一次真正的市民大会”

    对于深圳如何打造志愿者之城,参会者在相互引导下迸发出了各种不同观点,但更多的是达成了相当数量的共识。而咖啡馆这种贴近百姓的形式,更利于促进普通市民的参与积极性。

    来自深圳航空的飞机工程师盛玮丽就激动地对记者讲述了参加“世界咖啡馆”活动的感触。她认为,首先,社会应该端正对于公益、慈善和志愿者的态度,不要给受助人群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也应该对好人好事做更加准确的定义,即“关爱无大小,慈善无深浅”。“世界咖啡馆”这样的活动是利于传播这样一种从小处着手的消息的。第二,社会应该加强对于公益和慈善事业的宣传力度,让义工、社工之外更多的普通人来了解公益,应广泛利用诸如公交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第三,让社会资源和受助人群有办法互相进行寻找和匹配,这才是当今公益事业的重中之重。

    中山大学公益慈善研究中心研究员、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胡小军表示,我们的公益只有扎根于普通人才能焕发出可持续的生命力。他还说:“每个人在深圳打造志愿者之城的过程都承担着三重角色,第一重是开拓者,第二重是推动者,第三重是见证者。”

    据悉,此次活动结束后,组委会将把每组讨论的内容进行整理总结,汇集建设性的观点将发表在慈展会的官方网站上,以飨每位参与者。同时还将形成报告,呈交深圳市《“志愿者之城”政策指标体系》制定的相关部门,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可以说,此次在深圳开展的“世界咖啡馆”,是一次真正的市民大会。深圳人,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和参与,见证深圳志愿者之城的建设和推动。

    链接>>>

    世界咖啡馆于1995年由Juanita Brown提出,是一种集体的对话方式,适用于共识创造和解决问题,强调尊重和鼓励每个与会者独特的见解。对话的进行藉由咖啡桌主持人引导四至五人的小团队对谈,且不断移动参与者至不同桌次,以交换、分享与散播不同角度、不同心境之想法。经由关键问题的引导与温馨会谈气氛营造下,使与会者能有更深的共识与解决问题之方法与有效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