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中国之行、“中国首善”陈光标高调行善、“网络慈善”兴起,2010年中国慈善走过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富豪们慈善激情被点燃。 2010年9月29日晚,盖茨和巴菲特慈善晚宴在北京昌平拉斐特城堡庄园举行,当天共有企业家等50多人出席。晚会现场并未出现之前有媒体猜测的“巴比”二人会劝捐,而是俩人各自畅谈了对于慈善捐赠的看法,而陈光标大谈“裸捐”成为慈善晚宴上最热议的话题。 晚宴结束后,相比“巴比”俩人的中国行,陈光标本人显然吸引了更多公众的目光。从西南抗旱到舟曲救灾,从在网上公布自己的“慈善成绩”到宣布“裸捐”,从四川盈江“暴力慈善”到台湾之行“感恩之旅”,2010年,陈光标要把“高调慈善”进行到底。他的行为一方面有人叫好,另一方面也着实引发不小的争议。 跟陈光标不同,曹德旺要把慈善做得更专业更透明。2010年5月,曹德旺、曹晖父子以个人名义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向云南、广西、贵州、重庆和四川五省区市贫困家庭捐赠善款2亿元,创下国内一次性个人捐赠最高纪录。5月4日,中国扶贫基金会与曹德旺签署了一份协议。这份协议包括:资助92510户灾民,每户2000元,在当年11月30日前,分布在五省区市的农户要足额收到善款,否则曹氏父子将收回这笔捐助。被称为史上“最苛刻”捐赠,亦被称为中国慈善“问责第一单”。 与中国富人阶层庞大的且在持续增长的数字相比,当下的中国富人显然尚未学会如何与其巨额的财富和平自处,而当下大多数中国人,显然也尚未学会如何平和对待这一群体——近十多年来,他们被高度关注、频繁提及却整体性面目暧昧、定论摇摆;他们与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域的财富持有者都不尽相同,他们完成财富积累的时间,多不超过十年。 围绕着财富和慈善,中国的富豪们言行各异,有高调“裸捐”者,有谨慎迂回者,也有闷声回避者。在当下的中国,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就如同任何事物的量变到质变都需要时间的积淀,国内的富豪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就拥有巴比的心态和哲学。与“巴比”相比,中国富豪们既需要财富的积累,也需要人生阅历的积淀和内心世界的升华。 富豪们的慈善界高调亮相,不得不说一定程度上汇聚了足够多的关注,在聚光灯之下一切都被放大延展,可不论是出于何种目的的关注,“公益”与“慈善”开始伴随着名人效应成为街头巷尾的谈论话题,开始以一种迈进“娱乐”化的形式成为更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其实,富豪的行动只是一种引导和身先士卒,就像中国社科院学者杨团此前曾表示,现代慈善的主角是公民以及由公民自己组织起来自治独立的各类社会组织,其实质是民间社会自发从事的公益事业。 也正如《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回应新华社记者采访的一封信》中他们说的那样,“慈行善举并非仅限于富裕阶层。在整个中国社会,我们都看到了慈善的力量!邻里之间的互助行为并不亚于一个富裕的人捐赠大笔财产,两者同样值得赞赏。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尽己所能,回馈社会。正如中国那句古老的名言所述,‘施惠勿念,受恩莫忘’。”不管怎样,“巴比”倒是不吝惜溢美之词,先学会了如何入乡随俗。 事件:“巴比”的晚餐 “巴比慈善晚宴”如一面镜子,媒体和公众透过它审视着中国慈善的进步与不足。 2010年9月29日晚,美国两位富豪盖茨和巴菲特在中国举行慈善晚宴。这恐怕是2010年中国最受人瞩目的一顿饭局,其实,“巴比中国行”早在半个月前就已经“沸腾”网络,媒体、公众对慈善事业的关注达到空前的热度。 此前的公开信中“巴比”二人强调此次中国之行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倾听,以及与那些对慈善活动感兴趣的人分享经验,但鉴于两人此前在美国曾成功说服40名富豪捐出一半财产用于慈善事业,此次盖茨与巴菲特的中国之行仍不免被外界贴上了“劝捐”的标签。 当天赴宴企业家和家属合计约五、六十人,这些企业家中既有此前高调确认出席的王石、陈光标 巴菲特、盖茨未借助慈善晚宴对中国富豪“劝捐”。与会人士讨论的话题包括对待财富和捐赠的态度,捐赠如何更有效,以及慈善对家庭的影响,但现场讨论最热烈的是关于“裸捐”的话题。但发言的多数人表示做慈善应该保持理性,富人做慈善也要循序渐进。 (张明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