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马俊河/文 对于沙漠,我并不陌生。我出生在一个四面被沙漠包围的地方——甘肃民勤县,或许是“身在此沙”的缘故,在23岁以前,我对身边的沙漠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和看法。当我离开沙漠许多年后,外面的环境让我对自己生活过的那片沙漠有了新的认识。 大漠孤烟 民勤,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东端石羊河下游,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所包围。历史上的民勤是水草丰美的滨湖绿洲,土沃泽饶,可耕可渔。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人类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日益严重,加之石羊河上游的垦区拦蓄引水,气候趋于干旱,出现了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质加剧恶化、绿洲萎缩、植被衰亡、土地盐渍化加强、沙漠化加快等现象,民勤生存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严峻挑战,目前已演变为一场严重的生态危机,面临崩溃的边缘。 沙漠给外人的感觉总是有些神秘的色彩,“大漠孤烟直”的浪漫,让无数人对沙漠产生了许多美好的想法。但对我这样一个长年在沙漠里生活过的人来说,“大漠孤烟”更多的是伤痛感:年复一年的风沙扬尘,严重的缺水,极度的干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给绿洲农业带来致命性的创伤,这样的情景总是充斥着我的记忆。 到现在我还很清楚地记得1993年的那场黑风暴,只看见天边远远地升起了一大片灰黄色的云雾,那片云雾就如故事中描写妖怪出山那般,以非常迅疾的速度遮天蔽日地向我们的村庄覆压过来。母亲告诉我说是黑风来了,我赶紧拿起农具就朝家里跑。从田地到我家也就300来米的距离,当我冲进院子的时候,风头已经从我家院子的上空冲下来又掠了出去,风声如雷,似千军万马呼啸而过,院子里所有屋子的门窗在黑风的暴烈攻击下发出尖锐的嘶叫声。外面已经没有丝毫的光线,伸手不见五指,我摸索着推开门进到屋子里,把灯泡点着,60瓦的电灯只剩下钨丝那线一般的黄色光亮。大风带来的沙尘,直冲冲地往我的鼻子、嘴巴和耳朵里钻,让人睁不开眼睛,张不开嘴巴,只有闭上眼睛,用手拉起上衣袖子捂住鼻子,才能勉强呼吸。后来看新闻报道才知道,那次大风暴中有许多鲜活的生命也随风而去了,邻村一个放羊老汉因摸索不着回家的道路,不慎跌入枯井里殒命,牛羊、庄稼等财产损失无计。 对长年生活在南方或是某个大城市的人来说,沙漠离自己很遥远。每天早晨起来,把水龙头一拧,洁净的自来水便哗哗地流了出来。而在沙漠地区,很多人用水要走到离自己家十几公里以外的地方去取。自然植被的大面积枯死,使得沙尘肆无忌惮。风一起,人便满眼满嘴全是沙子和细细的黄色尘土了。很多人更因为水质条件的恶化和枯竭,而不得已眼含热泪背井离乡。 日渐严重的沙漠化正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生活。 从心愿到行动 环境保护已刻不容缓。2007年以前,除了在网络上呼吁环保外,我一直没有想好为民勤、为沙漠做些什么。在2007年春节前的那段冬日里,我蜗居在兰州北山脚下的一栋小楼里,已经记不清楚是第多少次,在网上和与我是同乡也是好友的韩杰荣再一次谈论起了民勤的沙漠和沙漠化带来的生态问题。一番言辞后,我们决定把自己的想法变成行动,用自己的方式在方便的时候,为民勤的荒漠添加绿色。 按我和韩杰荣的计划,我们应该找一片合适的沙滩建设一片生态林。在这片沙滩的附近有当地人赖以生存的庄稼地和世代居住的村庄,在庄稼和村庄的不远处就有成片的沙漠。最后,我们把生态林的地址选在了民勤夹河乡国栋村,并和国栋村委会签订了400亩沙地的承包合同。 国栋村不到八百口人,分五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四面环沙,分布有县境内面积最大的胡杨林,在民勤算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村庄。我们在这样一个地方沿沙漠建造一片绿色的梭梭林子,几年后这片茂密的林子就会撑开自己的臂膀,把风沙挡在离人的生活很远的地方。在沙漠里制造绿色绝对不是一件让人感觉轻松的事情,单凭几个人的力量也是不可能有多少实际效果的,更何况购置苗木,雇佣取水拉水的机械,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于是,我们决定把这个想法发到网上,让诸多的朋友们一起来参与、分享,合力去完成这件事:用几天时间,到民勤沙漠来一趟“生态之旅”,栽下梭梭。 让我没有预想到的是人们对这件事的热烈反响。很多人在看见倡议后,不但自己要参加,还要带着家人一起去,想让孩子能亲眼看看沙漠化的状况,亲自动手栽下几棵树,从小培养孩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也有人因民勤美景或美食而报名…… 增加一点绿 民勤,虽然自然环境很恶劣,却也很有自己的特色。腾格里沙漠的旖旎风光,人工绿洲的秀美景色,或远或近地交织在一起,璀璨的沙井文化,汉中郎将苏武牧羊之地,全国保护最完整的地主庄园,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这让许多初次到来的人惊喜连连。来的次数多了,待的时间长了,对民勤的了解多了,很多人又对这片土地产生了很深的感情,久久难以忘怀。 民勤的温带大陆性极干旱气候,加之超长日照时间,大蒸发量,昼夜之间的大温差,又造就了民勤瓜果之乡的美名。民勤偏碱性的土壤,含钙量很高,吃碱草生长的羊肉膻味小,肉质鲜美爽口,因而闻名四方。还有那些在沙漠里才有的纯天然的沙米、沙葱,以及用沙米做的凉粉,名贵补益药材锁阳、肉苁蓉等,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让人为之称奇、留恋。 一番紧张的准备后,确定了志愿者植树活动的时间,志愿者们准备好了自己的行囊,又去买了大地保险公司的意外伤害保险,活动在计划的时间里如期进行。 4月的民勤,天气还显得有些乍暖还寒。早上7点半,志愿者们一起来到生态林的沙滩上。认识梭梭,学习沙漠植树技术,分发劳动工具,以家庭和亲友为单位分了20个工作小组,一人拿铁锹挖坑,一人往树坑里插苗,一人提桶浇水。 活动中最让人感动的是来自甘肃东方航空公司的姚宏一家三口。姚宏夫妇带着他们4岁的女儿,姚宏拿铁锹在沙滩上挖树坑,小姑娘左手抱着一把梭梭苗子,右手不时从左右抽出三四棵梭梭苗子,轻轻地放在她父亲挖开的树坑里,一双毛茸茸的大眼睛里透出的是常人难有的专注和恬静。父女合作,每栽完一个树坑,就朝她的母亲调皮地甜甜一笑,俊美的小脸庞上洋溢着天真的笑意。在整个栽树的过程中,小姑娘随着父母栽梭梭,中间没有怎么休息,渴了喝一口矿泉水,饿了吃几块饼干。沙漠里充满阳光缺少水分的空气,让孩子白嫩的面孔有些发皴和发黑,嘴唇上裂起了一层干皮。热汗从她的发际流下来,跌入干涸的沙漠…… 第二天,民勤下起了霏霏细雨,把前一天的酷热之气一扫而光。这场及时雨,为新栽植的梭梭林带来了生命的希望。我坐在东去的车上,多次向生态林基地回望,我想秋天一定要回来,再看看这片带给我们希望和喜悦的梭梭林,我想那时,我们的劳动将会有一个美好的绿色回报。 到了秋天,我背着行囊去看那片梭梭林。这年雨水丰沛,梭梭生长的比我们预想的还要丰茂。碧绿的叶簇在阳光下发出一种翡翠般的光亮,梭梭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曳,摇曳出它们生命的威武与豁达,让我心里感觉到十分的欣慰。这片梭梭林,对民勤这样的荒漠环境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不过,据治沙专家说,梭梭成林后可以从小区域里对庄稼的生长和生态的改善,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这无疑更坚定了我的信念。 我想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能外出旅行的时间更是有限,而在有限的旅行过程中完成一件有意义的事,除了收获旅行的快乐和愉悦之外,还有一个更精彩的世界…… (作者系拯救民勤志愿者协会总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