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报记者 张明敏 1992年,在巴西里约召开了首届“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那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一次讨论全球环境的大会。有108位各国领袖,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2.5万人来到里约,参加那次为期两周的历史性会议,并见证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诞生。 20年后,巴西当地时间6月22日晚上8点左右,联合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峰会“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里约+20”峰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正式闭幕。193个国家领袖签署了峰会成果文件———《我们期望的未来》(The Future We Want)。会议成果文件写道,世界各国“再次承诺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为我们的地球及今世后代,促进创造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的未来”。 “我站在这里,心急如焚。对当今世界的现状,我感到困惑、愤怒。我们是来解决我们自己制造的问题的,为了确保我们有一个未来。”17岁新西兰女孩布列塔尼·特里尔福德面对着台下就座的130国领导人喊出心声。 当地时间6月20日至22日,号称联合国会议史上最大会议之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按照惯例大会开始首先由一名青少年上台演讲,布列塔尼幸运入选,这位有着新西兰血统的17岁女孩是全球“与历史约会”青年视频演讲竞赛的获胜者。 “我希望年轻人简单、无私的愿望,能为130国领导人带来启迪:将狭隘的自我利益放到一边,共同为人类的未来做出勇敢行动。”布列塔尼说。 会议期间,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12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齐聚一堂,共商全球可持续发展大计。联合国193个成员国有188国派出代表团参加本次会议。3天的峰会上,“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背景下的绿色经济”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框架”成为与会领导人和代表展开讨论的两大主题。大会全面评估20年来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进展和差距,重申政治承诺,应对可持续发展的新问题与新挑战。通过了最终成果文件《我们期望的未来》,重申里约原则,特别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峰会开始前从13日起就举行的以来自全世界的民间NGO为主角的多场边会,而中国NGO们还是有史以来头一回参与其间。《公益时报》记者通过各种方式,走近“+20峰会”上的中国NGO力量。 边会上的中国激情 从峰会开始前直至结束,6月13日到22日在里约每天都会举行数十场边会,这些边会无一例外均是由世界各地民间非政府组织发起,由NGO和企业携手唱主角,其中很多中国身影最为抢眼,这是中国企业首次参与联合国可持续大展大会,实现了政府、民间NGO组织、企业首次跨界合作。 首次参加“里约+20”峰会的中国NGO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表现着自己的激情。 6月18日,一份中国民间机构联合撰写的报告在此次“+20峰会”期间发布了,这份名为《中国可持续发展回顾和思考1992-2011:民间社会的视角》的报告,其主要内容是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现状和思考。报告展示了相关案例,审视中国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问题和挑战,并试图有系统地在国际会议上将中国民间NGO组织的声音带给全球。 这是“绿色中国 竞跑未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的一部分。中国本土民间机构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创绿中心,携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以及万科、万通、溢达集团等21家中国企业,在峰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展馆一起参与了此次活动。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也只有一个未来,在全球的可持续发事业中,中国的努力举足轻重,为此这份报告提出了许多制度建设方面的建议,以推动中国更切实有效地实践可持续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报告总论作者郑易生表示。 除以上报告发布之外,中国NGO们还参加了由世青创新中心主办的全球可持续发展领袖论坛“里约+20”峰会专场。另外,在20日下午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开幕当天,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国际扶贫与发展机构乐施会,在“里约+20”峰会中国代表团展馆“中国角”举办了主题为“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公众参与新路径”的边会。 此次峰会前后,中国NGO组织以及相关领域企业的身影异常活跃。据记者了解,像中欧社会论坛、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北京地球村这样的民间机构等或作为“里约+20”的中国民间团体举办各自的边会,或邀请专家讨论交流经验,又或展示各自机构在中国的环保实践。 可持续发展大会秘书长、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表示:“绿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NGO以及其他民间力量的充分参与。”他强调,NGO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之一,尽管中国目前的NGO发展还有待提升,但他坚信十年后,中国的NGO必然会遍布世界,在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民间NGO尚未形成合力 中国民间NGO边会一场接一场开的是如火如荼,每场主题和与会人员均有不同,但在边会火爆程度背后,旁人看到的却是中国民间NGO诸多不足。 在踊跃的举办并且参与丰盛边会活动的同时,多家中国企业和NGO还借机争先恐后地做出了各自的可衡量绿色承诺。NGO组织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与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也宣布了自己未来的中长期计划。万科、万通控股、万通地产、溢达纺织集团等企业也纷纷登场。 “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道路上,中国是以政府为主导,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中国将进一步采取措施,动员和促进社会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不断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搭建多种形式的公共平台,充分发挥非政府力量在推进可持续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中国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中国筹委会秘书长范恒山说。 但即便如此,这些中国声音还是显得不够强大。 “通过这样高频次的边会参与,你会发现中国民间NGO相互间的沟通交流还有待加强。另外民间NGO、企业与政府之间缺乏有效互动,没有形成合力。”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说,“别看中国是一个大国,但在这种大会上释放的影响力很小”。 此外,还有一些中国企业组团来到里约参与边会,“企业家介绍自己的公司发展、新技术,似乎将‘里约+20’当成了产品展销会,”现场有不少媒体记者表示。 据记者了解,此次巴西政府在主办“里约+20”峰会中为民间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开拓多渠道平台,使各方力量的沟通达到方便、快捷、高效。会前,巴西政府通过网络在全世界征集10项议题,并为每个议题邀请10位专家、学者、新闻界、商界人士。此时离“里约+20”峰会开幕尚有3天半的时间,这100名专家分10场与现场几百名NGO、政府代表和媒体人士组成的观众对话,对议题进行讨论。每个议题最终确定3个最受认可的建议,在峰会最后提交给各国领导人。杨团正是被邀请的五位中国专家之一。 “巴西政府有意识地压缩自己的角色,而不是强势地把意见强加给公众。你能很明显能听到、看到来自民间的声音。”杨团认为“是真正地去做,不是走形式”。 峰会成果喜忧参半 联合国可持续大会结束后,记者拿到了“我们期望的未来——‘里约+20’峰会成果文件(中文版)”,这份向所有政府、民间NGO、企业、媒体、公众开放的成果文件,尽管各方在峰会开始前最后一天才对其达成意向,被视为最难以达成的峰会成果文件,但却遭到环境保护界一片嘘声。 与NGO在峰会前夕召开边会“丰盛”场景相映成趣的是,各国政府代表的峰会前谈判,紧张的谈判氛围一点都不输给边会气氛,代表们都想在峰会开始前尽快结束谈判达成共识,避免本国领导人到达里约后,仍要边开会边谈判的窘境。 最终在峰会开始前一天19日下午,“里约+20”峰会新闻发言人帕斯卡尔宣布,“谈判取得了圆满结束,我们终于有了一个大会期间可以采用的文本”,以此宣告谈判结束。 记者注意到,“里约+20”峰会成果文件由六部分撰写,分别为“我们的共同愿景”、“再次做出政治承诺”、“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穷背景下的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体制框架”、“行动框架和后续行动”、“执行手段”六部分,共283个协议意向,均以“我们”、“我们认为”等字样开头,以示协议达成决心,同时协议还明确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但环保界对于这样一份协议达成还是表现出了悲观情绪,普遍表示希望不大,人们似乎对确定此次会议的清晰目标缺乏热情。 “文本呼吁对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进行(紧急行动),但并未给出具体细节、路线图或时间表。文本倒是再次确认了一些过去已经作出的承诺,如逐步淘汰‘有害且低效’的石油补贴等。”一位环保界人士表示。 “里约峰会要讨论的话题无疑十分重要”,一份面向全美的四开报纸《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称,“但目前各种征兆都显示,很有可能不能产生有约束效力的协议,换句话来说,就是说多做少。 美联社报道称,“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联合国峰会,尚未开始就可能失败。” 相对于环保界和西方媒体界的悲观,联合国和中国的声音就显的比较积极和乐观。 “我们现在是在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让我们不要浪费这个机会。全世界都在看着,看口号是否能转化为行动。我很高兴谈判取得了一个成功的文本,我也很感激巴西总统在此中帮了大忙。我提议由巴西总统担任本次峰会的副主席。自从1992年里约‘地球峰会’以来,我们这是有了第二次机会。里约+20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 中国筹委会代表团团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在评述会议具体成果时说:“最终文件重申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使国际发展合作指导原则免受侵蚀,维护了国际发展合作的基础和框架;大会决定启动可持续发展目标讨论进程,就加强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发出重要和积极信号,为制定2015年后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了重要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