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地方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10版:企业公民
   第11版:企业公民
   第12版:专题
   第13版:社会创新
   第14版:国际·话题
   第15版:国际·综合
   第16版:国际·案例
灯光照进高原牧区
欧莱雅志愿者向农民工子女献爱心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要闻

第04版
地方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企业公民

第11版
企业公民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社会创新

第14版
国际·话题

第15版
国际·综合

第16版
国际·案例

新闻内容
2012年06月19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灯光照进高原牧区

    孩子们期待着灯光照进高原牧区

    恬静大方,爱看书的藏族姑娘索南永藏

    太阳能专家给僧人讲解太阳能灯的连接使用

    在牧民帐篷中试验太阳能移动LED灯

    ■ 李承峰/文

    今年5月中旬,我怀着敬畏的心情,再一次踏上了青藏高原的腹地玉树。这里是三江源的起点,也是世界上离太阳最近的地方。

    不缺吃穿就缺电

    玉树水资源丰富,著名的通天河横贯全境,当地人把通天河称为玉树的母亲河。脆弱的高原生态和“三江源”核心区域,关系着整个中下游地区生态,不允许兴建大型的水电站。人稀地广的空间特点,也使造价昂贵的输电线路无法甚至难以覆盖所有人口居住区。

    即使居住相对集中的县城都不能保证天天有电。我们在玉树称多县居住的三天中,就有两天停电停水。该县发改局冶西尼玛局长告诉我们:停电是经常的事,因为电站规模小,难以负载用电需求。他还说这里的农牧民,不缺吃不缺穿,就是缺电。

    在称多县扎朵镇的红旗村,我们遇到了看上去年纪偏大的一位藏族妇女,她挺着个大肚子,藏族朋友翻译后我们终于明白,这位藏族妇女得的是一种叫“肝包虫”病。原因就是由于吃生肉引起,再加上通过狗的唾液传播,就形成这种病。据当地人讲,这是一种典型的高原病,治疗并不困难,但很麻烦。需要等待包虫成熟后才能动手术,这简直就是一种煎熬。在向有关部门做反映后,我们依然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病的源头防不住,今后还会有多少这样的病人呢?当务之急要做的就是早日能够让牧民用上电,使他们不再食用生肉。

    因此,牧民对用电的渴望超过以往任何时候,他们已经开始试着利用太阳能来改变当前的生活,有的牧民已经提前买好了冰箱、洗衣机放在那里;有的已经开始购买太阳能发电设备,准备自己动手发电。但这一切还有待于规范,看来仅为牧民安装上太阳能还是不够的,毕竟牧民对太阳能发电的建设和使用还存在太多的不了解,所以我们希望的是对牧民的培训或者是类似“傻瓜相机”的“傻瓜太阳能”。

    不同境遇的三个高原女孩

    我们在玉树分别考察了称多县和囊谦县建设太阳能的村庄和学校,督查了玉树县下拉秀乡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金太阳援助工程”建设情况。在囊谦、玉树、称多三个县我们分别遇到了三个藏族姑娘。一个是活泼可爱、敢于交际的8岁女孩代青巴措,一个是性格内秀、爱看书的13岁女孩索南永藏,还有一个是不知道年龄和姓名的女孩。

    “代青巴措”在藏语中是一切平安的意思,她的家在囊谦县城。代青巴措说县城的家里有电灯、电视、电脑,比这里好。我们能够理解孩子说县城里好的意思,明亮的电灯、好看的动画片、电脑上的游戏,所以她聪颖、乐于交流、善于表现是正常的,这一切就是因为她接受的信息和所受的教育。

    “索南永藏”藏语是“夫妻聚才”的意思,今年13岁,她的家在玉树县结古镇的干达村。2011年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为这里14户家里安装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基本上解决了照明和看电视问题。我们来到索南永藏家时她正在帮妈妈炸油饼,好客的索南永藏的妈妈把刚炸出的一盆油饼全都端给了我们,索南永藏也给我们倒上了热气腾腾的奶茶。由于是阴着天,帐篷里开着太阳能发电的灯,索南永藏捧着书在灯的下面,眼睛一会偷偷的瞄我们一下,然后放下书笑盈盈的再把热气腾腾的奶茶倒满我们的杯子,然后又回到灯下看书,也不多话。就这样大大方方、笑盈盈,索南永藏不停的一会倒茶、一会看书,我们已经喝的饱饱的了。后来陪同我们的藏族同胞告诉我们,藏族人招待客人的礼节是杯子、盘子、碗子是不能空着的。唉呀,我们哪里知道,一个劲地猛塞猛灌是怕剩下浪费了不礼貌。但我们记住了索南永藏这个爱干活、懂礼节、喜欢学习的藏族女孩。

    第三个藏族女孩,我们实在是不知道她的姓名,只知道她的家在称多县清水河镇一个我们开车开了很远的地方,这里是高原草原的深处,居住着三户人家。每一家帐篷旁边都拴着两到三只藏獒。

    那个女孩就站在一只尾巴高高翘起不停向前跃扑的藏獒旁边,我们无法靠近也不敢靠近。这个女孩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只露出两只眼睛,对陌生人充满着警惕和好奇。这里是高原的深处,这里没有电,据说多年后国家电网也难以到达这里。他们吃的是风干生牛肉、点的是酥油灯,这个姑娘也许还想像不出电灯和电视的感觉,但是我相信总会有一天,她会摘下头冠和围巾,让我们看到她的容貌。

    同在青藏高原、同处玉树境内、同种文化习惯的三个藏族女孩,因为“电”而使她们的给我们的感觉截然不同。

    三盏灯,能否照亮高原夜

    这次上高原我们携带了几套太阳能移动照明灯,一是作为我们在高原行动的应急之用;二是想验证一下这种灯在高原草原的使用价值。在此之前,我们曾经赠送给玉树县下拉秀镇原武装部长丹周才仁8盏,让他分发给下乡的干部使用。现在已经是下拉秀镇党委副书记的丹周才仁由于忙于工作一直没有反馈使用情况。这一次我们决定亲自试验。首先,我们在称多县一户牧民帐蓬中进行了试验,把LED灯增加到3W,其亮度一下就达到了相当于15W节能灯的亮度。对看书、写字、做针线活完全可以满足。第二,我们对白天太阳能充电,晚上使用时长进行了测定,结果要比在内地的效率高出10%。白天充电4小时就可以充足,晚上使用时间可以达到6小时以上。

    称多县发改局冶西尼玛局长说,这种灯对于牧民外出游牧、寺庙和尚夜间巡寺、村干部召集开会、学校老师备课查房非常适用。鉴于此,我们决定把带来的移动太阳能灯赠送给具有代表性和最需要的地方。

    一盏赠送给了称多县扎朵镇草原深处格新村的村长当珍,村长表示一定要用好这盏灯,在风雪夜照亮牛羊回栏的路,因为去年大风雪吹丢了许多牛羊,有了光它们就会以冲着亮走回来。

    一盏赠送给一座藏地的寺院。寺院的主持为我们虔诚地献上洁白的哈达,说有了灯就不用再用酥油灯在风雨天巡视寺院,也不用担心防火安全了。

    一盏赠送给了囊谦县教育局的一名老师,这名老师在学生放假期间还在关心着新建学校的基础建设,每天晚上都要巡视工地上的物料,还要准备新学期的教学计划,我们把灯送给他,希望他能给更多的学生带来光明。

    三盏灯能照亮高原的夜吗?在我们考察的牧民中,有一户家中有三件与电有关系的物件,分别是一台收音机、两个手电筒。除此之外,能够照亮儿的就是几盏酥油灯了。这家人三代同堂,进入帐蓬内,右侧中间是接待客人的区域,靠里面是长辈居住的区域。左侧靠里是晚辈,一个刚生了孩子不久的媳妇和婴儿就住那里,中间是两个3岁、5岁的孩子,外侧是放置牛粪的地方,帐蓬中间是取暖、做饭的炉具。我们在想,高原上像这样的牧民家庭还有多少?多少盏灯才能照亮这里的夜?

    为了高原的生态、为了牧民的生活、为了可持续的发展,使高原用上安全、清洁的太阳能,既是中下游对高原生态补偿的义务,也是我们全社会的一个责任。 

    (本文作者为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