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地方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10版:企业公民
   第11版:企业公民
   第12版:专题
   第13版:社会创新
   第14版:国际·话题
   第15版:国际·综合
   第16版:国际·案例
小额信贷陕北十年扶贫记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要闻

第04版
地方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企业公民

第11版
企业公民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社会创新

第14版
国际·话题

第15版
国际·综合

第16版
国际·案例

新闻内容
2012年06月19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150万循环帮助7626人次
小额信贷陕北十年扶贫记

    陕西佳县—黄土高原上的山区贫困县

    现在的云手班,是大家眼中的“女掌柜”,也是很多农妇羡慕的对象

    ■ 本报记者 陈江宏

    150万能做什么?在北京,也许还不能买一间五环内的住房。而在陕北“红色小县”佳县,10年间利用小额信贷模式循环往复,150万元共使7626人次受益。重重大山将佳县与繁华隔绝,但这里的一群农妇,在大山里向命运抗争。

    十年的“还债”与“借贷”

    6月9日,48岁的段连鱼在地里耕作了一上午后,顶着烈日从山上的玉米地往家走。她一个人就要负责耕种20亩地,但辛勤的劳动并不能换来每年的丰收。在黄土高原,缺水、干旱时刻遏制住农民命运的喉咙,虽然山下就是母亲河黄河,但人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却无法引水上山。

    上半年只下了两场雨,一阵微风卷过地面都能掀起厚厚的尘土。“就是靠天吃饭了”,段连鱼拨弄着锅里的土豆,那是她的午饭。锅里的香味引来了十几个城里人,段连鱼还不知道这里面就有她的“债主”。

    对于段连鱼来说,人生中最后一次“爬坡”的关键即将到来——今年,她的小儿子就要结婚了。在陕北农村,这不仅意味着添人进口,更意味着她将背上近十万元的借债。

    这不是段连鱼第一次背债。6年前,大儿子结婚时,沉重的负债就已经压在全家人身上。为了还债,两个儿子和丈夫全部离开家,到不远的榆林市打工,将家里的20多亩地全部留给段连鱼一个人料理。

    去榆林打工几乎是佳县每个男人的共同命运。那里盛产煤炭,“开上大货车挣点辛苦钱,攒够了钱娶媳妇生娃”的做法二十年来几乎未变。

    留守在家的段连鱼,每天4点起床,20亩地上种着1000棵枣树,还有绿豆、花生和玉米。和往年一样,有点闲钱就先拿去还账,今年所有的种子、化肥都是她通过小额信贷贷来的钱买的。

    2002年,她第一次贷款的数额是600元。十年后的2012年4月,她通过佳县妇女可持续发展协会贷款5000元。这是她第一次贷款这么多的钱,一心期盼着能有个好年成。

    地里的玉米苗还没有长出来,段连鱼还第一笔贷款的日子差不多要到了。

    按照贷款协议,这笔5000元的贷款要按季分四次还清。依次为5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每一季农妇要偿还的利息是170元。

    虽然地里的苗还青着,段连鱼并不担心自己还不上钱。今年鸡蛋的行情好,她养的柴鸡下的蛋行情更好,一个蛋就能卖1元5角。“还贷款没有问题,还得起!”她说。

    靠贷款成村“首富”

    和段连鱼同岁的云手班,是佳县上高寨乡上高寨村的妇女主任。她的家可以算是村里的“豪宅”,五眼窑洞前种满了各种水灵灵的绿色蔬菜,甚至还有一个独立的洗澡间,她也成了全村妇女的羡慕的对象。据说,当年她的当选几乎是全票通过。

    2002年,一直被缺钱困扰的云手班第一次“伸手借钱”,贷款600元在村口的马路边搭上凉棚卖起了凉皮。一天能卖上100来张凉皮、挣几百块钱。五年后,她买下了身后的小饭店,把它经营成村子里数一数二的好饭馆,虽然只有三张桌子,但一天下来能有千余元的营业额。

    更让她骄傲的是,她的孩子都念上了大学,大女儿正在西安攻读硕士学位,小女儿读了医科。在这个封闭而固守成规的农村,云手班是少数能掌权的“女掌柜”。现在,她不仅承担着两个女儿的学费,就连孙子的学费也一并包了下来,一年要花掉10万多元。

    如今,云手班不再那么缺钱了,但她希望小额信贷能改变更多妇女的命运。在村里她不仅是小额信贷的宣传员,还是佳县妇女可持续发展协会在村子里的中心主任,“她可能是村里的首富,也是我们的榜样。”一旁的农妇笑着说。现在,云手班手上管理着40位农妇的借贷,而2006年她刚做中心主任时,村里只有10个妇女接受小额信贷。

    从“伸手就给”到“自助才给”

    和云手班一样的中心主任,整个佳县共有18名,她们面对着全县128个信贷小组,632名信贷客户。通过多年实践,佳县已有了一套给农民贷款的方法。

    2002年,这里成为小额信贷的试点,至今十年过去了,她们在佳县三个乡镇的17个行政村开始业务,累积投放贷款1718多万元,坏账率为零。

    “10年没有一笔坏账?”来自北京一家担保公司私募产品部的总经理李可发出疑问。

    1999年,佳县妇联与“国际计划”合作,“一开始是无偿资助,虽然有效果,但是增长了村民的惰性。”佳县妇女可持续发展协会康彩虹说,“后来我们就有了两个‘法宝’——五户联保和整贷零还。”

    康彩虹介绍说,每个行政村是一个大组,设为中心,妇女们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互助的信贷联保小组,5个人一组,每人一次可贷款600元至5000元。这些贷款可以用来买种子化肥、可以用来养殖、也可以用来做些小生意,总之任凭妇女们去发挥。从贷款的第三个月开始还款,每三个月还款一次并付清三个月的利息,一年共四次还清,之后还可继续贷款。“那些人品不好、为人处世不厚道的妇女组建小组时就被排除在外,而且一个村里的天天见面,谁也不好意思欠账不还。”

    在佳县,这些小额信贷只贷女不贷男。慢慢地,随着妇女越来越有能力,挣的钱越来越多,在家里的地位也有了变化,原本当地称呼男人为“掌柜”,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女掌柜”了。

    公益理财也扶贫

    “要相信穷人的信用,还是尤努斯说的对。”20岁谢斯然看着黄土坡上的窑洞不禁感慨。刚刚从英国转学去美国攻读经济学不久的他,利用假期作为“爱心出借人”来到这个黄河边的小县城亲自考察。不久前,他把自己在上学期间打工的零花钱借助“宜农贷”的平台出借1万元,来帮助这里的农民。这次,像他这样的“爱心出借人”一共有15位。

    2012年4月,佳县妇女可持续发展协会小额信贷扶贫项目和宜信签约,这些妇女作为扶贫项目农户中的一员,因此通过宜信平台获得25万元借款的机会。在“宜农贷”网站上,可以看到全国上千农户的资料,包括照片、家庭情况、贷款用途、期望贷款金额以及还没有满足的贷款金额等。出借人可以据此进行选择,出借给农民的资金会分成小份来由出借人认购,每份人民币100元。有爱心有能力的出借人可以认购多份。每完成一笔出借,借款人的借款进度都会有所更新并显示在网站上,爱心人士可以通过网络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资金投向了何处,甚至是投向了哪一名贫困农村妇女,直到完成借款目标。通常的借款期限为一年,出借人能收到贷款总额2%的利息,宜信收到贷款总额1%的服务费用,剩余收益归佳县妇女可持续发展协会这样的农村小额信贷机构所有,用于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本月底,佳县里又有一批“女掌柜”们将陆续开始还第一笔贷款了,那个时候,正是满山遍野的枣树开花的日子,枣花蜜也快酿成了。

    相关链接

    小额信贷的起源:

    穆罕默德·尤努斯开创和发展了“微额贷款”的服务,专门提供给因贫穷而无法获得传统银行贷款的人。1983年10月2日,格莱珉银行正式独立,其向贫困人口发放贷款的方式自成一体,被称为"格莱珉模式"。而尤努斯在首创格莱珉银行之时,只是希望帮助孟加拉的贫困人民获得必需的资本,他并未曾想到,从此开创了小额融资的一种现代模式。这在今天亦被世人评价为一项非凡的成就。

    宜农贷:

    这是宜信公司针对农村贫困妇女发起的公益性小额信用贷款助农项目,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进行创新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宜信P2P信贷助农"平台,有爱心的出借人可以直接以"一对一"的形式将富余资金出借给那些远在贫困地区需要贷款资金支持的农村借款人。宜信的借款人需要支付两部分费用,另一部分则是宜信平台的服务费,借款用户在平台的信用级别越高,贷款就越会得到优先满足,贷款利率也更优惠。出借人可以把资金分散给多个借款对象,使风险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分散。通过P2P平台,出借人能掌握贷款人的基本信息、动态地了解其资金使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