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中华慈善总会I Do基金前往重庆合川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及四川省凉山州泸沽湖达祖小学开展了“爱心电脑教室”项目的探访行动,了解捐建的电脑教室的实际使用情况。 “爱心电脑教室”项目旨在促进信息技术在偏远、贫困地区的普及与应用,改变中西部贫困地区的数字化教学模式。以在全国范围内的儿童福利机构和贫困地区中小学校以及捐赠方指定的学校内建立“慈善爱心电脑教室”的形式,提升各学校的多媒体教学,改善上万名山区孩子信息化教育普及过程中设备匮乏的局面。 I Do基金的“爱心电脑教室”项目自2010年3月启动至今,历时两年已成功为四川、甘肃、重庆几个地区偏远、贫困的66所学校筹建电脑教室,共捐赠1300台电脑及配套设施,累积投入660万元。 推动农村教育信息化 目前, 国内城乡差距很大,使得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造成教育不公平。我国城市和东部地区农村学生拥有和使用计算机已十分普遍,对于学生学习水平和素质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对于我国广大农村和贫困地区,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地区学生而言,拥有一台计算机仍然是一个遥远的梦。推动农村教育信息化成为践行教育公平的一种方式。 为了帮助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孩子实现拥有计算机的梦想,I Do基金参与“爱心电脑教室”项目。I Do基金的“爱心电脑教室”项目让这些孩子开阔视野,打开了心扉,使他们增强自信,走出孤独。四川慈善总会副会长徐幼琴女士表示,I Do基金“爱心电脑教室”项目的建设不仅推动了整个重庆地区数字化教学的发展,更实现了城乡数字化教育的均衡,未来还将改变贫困山区信息化教育的建设。 泸沽湖是纳西族和摩梭族聚居的村落。地处四川省凉山州的泸沽湖达祖学校,被称为“中国最美希望小学”。2011年底,在I Do基金的支持下,建起了多功能电脑教室。古老而闭塞的少数民族山寨,自此多了一条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单纯而美丽的少数民族孩子,自此多了一扇与外界交流的窗口。 达祖小学的林校长表示:“电脑教室的捐建极大的改善了当地少数民族孩子的信息化教学状况,目前孩子们的电脑课程学习虽然还处在很初级的状态,但是在将来的某一天,当孩子们需要的时候,他们就能很好的利用电脑、利用网络,改善自己的生活现状。” 用科技改变命运 在探访行动当天,I Do基金创始人李厚霖先生来到电脑教室,指导孩子们上网查阅资料。明星童瑶更是以I Do基金爱心大使的身份给孩子上了一节特殊的音乐课,与孩子们共同演绎了手语歌曲《感恩的心》。 I Do基金的工作人员不仅与孩子们一起上电脑课,还向各学校的校长了解电脑教室的使用情况及孩子们接触电脑后的变化。特教学校何校长表示,合川区特教学校是一所聋哑小学,现有学生95名,其中聋哑学生72名,智障学生23名。这些特殊的孩子,由于听力、智力上有障碍,无法与正常人沟通,很多孩子被家人嫌弃,导致他们内心极度自卑,平日里宁愿生活在这个相对闭塞的校园里。其实,孩子们内心非常渴望与正常人沟通,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学校现代教学设备缺乏,数字化教育滞后。而I Do基金捐赠的 “爱心电脑教室”项目不仅提高学校的多媒体教学水平,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形式灵活生动,互动性强,更重要的是打开了这些孩子们长期封闭的心。有了电脑,即使对方不会手语,聋哑的孩子们也可以通过打字与对方交流。现在孩子们都学会了与学校支教的志愿者网络聊天,有的还通过网络交到了新朋友,他们还能制作PPT、编辑文稿等。特教学校的老师介绍,有了这些基本的技能,将来孩子们走进社会,也就少了许多障碍。 I Do基金创始人李厚霖先生表示,通过与校长、孩子们的交流,发现无论是贫困山区还是特殊学校的孩子,个个天真好奇,他们与同龄的孩子一样,有对现代科技的渴望,有对来自外界的新奇事物认知的需求。这些在大城市看似普遍的工具却被这些孩子当做宝贝珍视。推进贫困地区信息化教育的普及,还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I Do基金还向每个学校捐赠了数十套儿童科普光盘,同时为每位同学赠送了爱心书包,并鼓励他们要坚持梦想,用科技改变命运。 背景资料 “I Do基金”是中华慈善总会下属的定向专业基金,2008汶川地震后由李厚霖个人斥资2000万元成立。成立四年来,I Do基金秉承“为了爱,我愿意”的理念,一直致力于慈善公益事业。迄今为止I Do基金行程40000多公里,对四川地震受灾地区实施紧急援助、三赴青藏高原为西藏贫困地区的儿童送去生活和学习物资。目前已先后对近15000名儿童实施了包括助学、医疗、心理成长等方面的帮助。 (张吉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