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地方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社会组织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10版:封面报道
   第11版:社会组织
   第12版:社会组织
   第13版:企业公民
   第14版:国际·趋势
   第15版:国际·观点
   第16版:国际·案例
美国文科男的中国梦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要闻

第04版
地方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社会组织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封面报道

第11版
社会组织

第12版
社会组织

第13版
企业公民

第14版
国际·趋势

第15版
国际·观点

第16版
国际·案例

新闻内容
2012年05月22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美国文科男的中国梦
——访问“易社计划”创始人本杰明·拉迪克

    “易社计划”创始人本杰明·拉迪克(Benjamin Rudick)

    2012年度易社学者们在斯坦福大学草坪前的合影  何鑫/摄

    ■ 本报特约记者 陈七妹

    美国青年要为中国培养社会企业家,看起来是个不那么“靠谱儿”的梦想。但是经过本杰明3年来的努力,渐渐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看到结果。虽然大部分人还不理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在看过易社风格简单、更新缓慢的网站后,很多人对那段描述“易社是一个超过1万美金的全额奖学金赴美交流项目,致力于打造一个中国顶尖社会企业创业者的社区”表示不解:这个组织到底是干什么的?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关于“易社”的介绍中,最吸引眼球的就是一张中国年轻人跟克林顿的合影。2009年,23岁的美国青年本杰明创立“易社”项目时,就是想改变中国年轻人的思想,让他们去美国学习如何改变世界。这事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都是个疯狂的想法。

    “影响并改中国的年轻人”

    2008年,本杰明·拉迪克毕业于美国的威廉姆斯大学。这所私立大学是美国最有名的贵族学院之一,以昂贵的学费和开放的教育而著名。在那里,本科生只学习三类课程:人文学科、社会学和科学。2011年《福布斯》杂志连续两年把它评委美国最佳大学,位于哈佛、耶鲁之前。

    本杰明从英语专业毕业,却想做生意——在美国卖太阳能热水器。当时他知道太阳能家用产品在中国市场广阔、产品成熟,但这种清洁能源在美国却不受欢迎时,便想开拓美国市场。

    毕业后,他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中国,去工厂考察了一圈。那时候他一句中文不会讲,也不了解中国情况,唯一的办法是在母校的校友论坛里找人帮忙。

    威廉姆斯学校有个非常好的传统,学校论坛里有历来毕业的校友资料,每个身在世界各地的校友都愿意在同学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本杰明意外发现,校友中正好有一位叫威廉姆·舍恩菲尔德的房地产商人在香港,资产差不多有40亿美元。

    于是他们坐在一起吃了顿饭,在这第一次两个多小时的晚餐中,威廉姆提到,他想做慈善,却没有好点子,但他愿意用自己的商业经验去帮助别人。“你推广一个清洁的能源,去代替不环保的能源,这件事本身永远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你需要改变人们的想法,这才是聪明的方式。”他说。

    本杰明出身于医生家庭,从小就看到父母亲收治没钱的病患,并且一直在童子军里做志愿者看护癌症患者。那时候他就有想要救人、帮人的念头,当时的理想是做医生。

    13岁的时候他第一次做成一笔生意,开发了一种交易游戏货币的软件,挣了一万五千美元。从那时候开始,他就觉得自己有能力做商人。

    威廉姆的话给了本杰明触动,“我是一个聪明人,为什么不能用商业的方法创造奇迹,让更多有潜力的项目变成大公司,帮它们都获得成功,来改变世界呢?”

    第二天威廉姆要离开香港,他们在出租车上进行了第二次会面。短短45分钟的交谈结束之后,威廉姆决定给这个小伙子支持,让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本杰明的点子是:影响并改变中国的年轻人。他有自信,威廉姆也相信他,用本杰明的话说,这一切都是直觉。

    但这只是一个创想,如何做?本杰明脑中一片空白。

    “易社计划”的“不走寻常路”

    恰逢其时,2010年克林顿全球倡议大学峰会即将在美国德州举行,本杰明的第一个决定是挑选中国大学生前去参会。

    两个月的准备时间里,他最多时候一天需要看500份中国学生的申请信,最后11个人成为“易社计划”第一批的入选者。

    “易社”这个名字的英文是“ESCEL”,听起来像微软的办公处理软件excel,本杰明笑着说,这个名字是他女朋友起的,“就是因为觉得很酷!”

    就这样,23岁,一个人的疯狂,影响了中国的年轻人。

    到2012年,“易社计划”已经能从3000份申请者中筛选出30位杰出的社会企业家,并且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培养。用本杰明自己的话说:“我跟和我一样大的年轻人一起工作,我们就想创造一个伟大的事情,它要是新的,不同的,别人没做过的!”

    由于“易社计划”这种鲜明的个人特征,在执行和方向上都显现出一种“不走寻常路”的离散感。

    “易社计划”没有明确公布出挑选标准,这是遭到不少人质疑的一点。但本杰明的解释是:“我们就要不拘一格,要差异化,要打破框架”。他甚至告诉我,他就是要挑选那些最酷、最聪明的人。继续追问这个词的所指,他形容说:具有科学家的气质,但是也做艺术家能做的事情。

    现在“易社计划”的具体的执行者陈海沙是美国芝加哥大学休学的大学生,黄效也刚刚从大学毕业。这两个年轻人几乎操办了所有的事务。

    从2012年开始,“易社计划”突破了校园范围,申请者遍布国内社会企业行业的各个领域,本杰明提到这种转变时说:“学生容易找到,他们对我们的要求也低,即便他们自己的项目不成功,他们也会很开心;但是成熟的社会企业家不同,他们需要更多资源,更有价值的培训,对我们的要求也更高,这件事变得越来越有难度。”

    于是他力邀齐放网创始人陈国权加入“易社计划”的领导团队,甚至主动放弃了“老板”的职位。本杰明说起这事非常严肃:“我不在乎自己的级别高低,我真心觉得易社就是我的孩子,谁来做老板不重要,只要它发展了就是我的成功。”

    一个人的“疯狂”

    本杰明作为“易社计划”美国访学团的领队,无论哈佛、耶鲁,每到一个学校,从联络教授到维持课堂秩序他都亲力亲为,虽然他始终穿T恤牛仔裤,但是始终会板着面孔。

    他在工作场合的认真和较劲令人印象深刻,而他自己或许也深知这一点,往往会在介绍完嘉宾之后讲一两句笑话,然后出其不意地“哈哈”大笑两声作为收尾。

    现在他的希望就是每年选出二十到三十个优秀的中国社会企业项目,帮助它们成长,“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就太令人兴奋了。”

    如果有人说“我就是要让中国变得更好”,你可能会觉得这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但本杰明不觉得这件事只存在于口头和理想之上。“我们可以通过投资能赚钱的商业项目,在做好事的同时获得成功。我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否则我直接去做房地产生意了,但我们必须赚钱,因为这件事如果想做的更好,它就得需要那么多钱。”本杰明这样说。

    在普通人看来,有钱之后做善事是人之常情,对于这种观点,本杰明的说法很简单:“我开始只想做太阳能热水器,但是有机会可以做对世界好的事情,为什么不投身其中呢?财富对我而言,是能让我去做我想做的事情,并且让事情成功。”

    在旧金山,记者见到当初曾经跟本杰明一起来中国的青年,他至今还觉得本杰明有点“疯狂”。

    (作者系新社会网创始人、2012年易社学者)

    名词解释

    “易社计划”,是一个专门培养中国社会企业家的公益项目,是一个超过1万美金的全额奖学金赴美交流项目。“易社计划”每年都会选出30位项目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的易社学者,并提供价值超过1万美金的全额赞助前往中美两国进行交流培训,包括在美国一流大学进行社会企业家培训、提供一对一的导师辅导、建立社会创新社交网络,为中国社会企业家提供包括投资在内的各种资源。易社,致力于打造一个中国顶尖社会企业创业者的社区,一个终身的创业者同伴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