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新闻
   第07版:新闻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10版:社会创新
   第11版:视觉
   第12版:社会组织
   第13版:社会组织
   第14版:国际·趋势
   第15版:国际·新闻
   第16版:国际·案例
大学生,你服务学习了没?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要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新闻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社会创新

第11版
视觉

第12版
社会组织

第13版
社会组织

第14版
国际·趋势

第15版
国际·新闻

第16版
国际·案例

新闻内容
2012年05月15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大学生,你服务学习了没?

    去年夏天,香港理工大学30名学生在内蒙古乡村进行了为期8天的服务学习,这是他们的大学必修课

    学生们在服务学习期间与当地村民交流

    ■ 本报特约记者 李妍琦 马静仪

    内蒙古大学生扎布嘎去年夏天与香港理工大学志愿者们一起在故乡内蒙古进行了为期8天的农村实践生活。前不久,她来到了香港理工大学,与在实践活动中结识的几十位伙伴重逢了。

    香港理工大学是香港唯一一所将“服务学习”作为大学必修科目的学校,上文述及的内蒙古之行就是这项必修科目的内容之一。据记者调查,目前内地还没有将“服务学习”或类似的科目当作必修课程的学校。

    “香港学子在学习的同时

    回馈社会”

    2011年8月,香港理工大学30名学生抵达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在本地志愿者热情接待下,开始了他们8天的内蒙古之旅。短暂的8天时间,呼和浩特市和香港理工大学的志愿者一起前往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三间房村进行3天的实地考察。志愿者们成立了6个绿地图制作小组,通过切身的观察和走访,共同创造一份反映真实生活和生态的图景。

    扎布嘎是内蒙古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新闻系大四学生,她热心公益活动,去年看到学校公告栏有通知要招募志愿者,她在服务具体内容都不清楚的情况下就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当时全市100多学生报名,经过面试最后只有6名成为志愿者。”

    扎布嘎回忆着,脸上还带着仿佛刚刚得知自己面试通过的喜悦。

    随后她踏上“2011年香港青年乡村服务计划——内蒙古之旅”的路程。参加这个计划的还有来自香港理工大学的学生,在出发之前,他们就已经在网上交流,讨论乡村服务计划的内容和调研话题。尽管与来自香港的志愿者说着不同的语言,但扎布嘎觉得“完全没有沟通的障碍”,因为他们都有同样的目标。

    扎布嘎认为通过这个计划,她和香港学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学到了不少他们所特有的优点。“香港的同学很多都参加过各种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服务,他们很细心,考虑问题会换位思考,而且不受条件限制,非常活跃。学校也很支持他们的行动,他们自信而充满活力。我很羡慕他们有这样的科目,在付出中学习,然后回馈社会。”

    “实地考察带来书本之外

    的感性冲击”

    郭美霞是香港理工大学电子计算系四年级学生。作为2011年乡村服务内蒙古之旅的一名志愿者,郭美霞说:“毫不夸张地讲,近一年来,内蒙古的点滴都还在我的脑海里面不时浮现。书本之外的感性冲击,只能靠实地考察生活来体会。以前我没到过内地的农村,在我印象里面它是灰色的。现在,我的脑海里面都是蓝天绿草。去年的服务经验让我获益良多。”

    当时郭美霞她要亲身下乡探访村民,以便更了解农民的需要,她为农村人淳朴的笑容感动、为当地志愿者无私的服务之心所感动。此外,郭美霞还和随团的当地大学生义工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当地大学生执着、勤恳的态度,让她学习了不少。参与服务学习的课程,不管到哪里做义工,郭美霞都很用心。她对这些来自书本之外的冲击感慨良多,以前知道的东西,惟有实地去参与了,才会收获更深刻的理解。“对于社会,我们有着很多好奇,很多不了解,只有实地的参与才能更好地解答和寻求到自己的答案。”

    大学生社会服务的实质是

    双向学习

    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阮曾媛琪这样介绍他们开设服务学习必修课的背景:“从2004年起,香港理工大学就开始致力于推进学生的“全人教育”(“全人教育”是一种既重视社会价值,又重视人的价值的教育新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为了让学生在校期间有更多时间实践服务社会,促进学生能够‘专业’服务社会,从2012年起,香港理工大学实施新四年制本科课程,并设立3个学分的‘服务学习’课程,教授学生在社会服务中的服务态度、如何服务等知识。目前,学校7000多师生已经为超过50万的服务对象提供了服务。”

    而这项课程的初衷是为了:“学生可以通过社区服务来支持内地农村建设,通过行动研究来检视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反思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相对于香港理工大学将“服务学习”归入必修课程,内地目前还没有大学院校采取类似的方式来规范和要求学生参与社会服务。

    以深圳为例,据调查,目前深圳大学学生主要以支教的形式服务农村,不定期开展募捐衣物等活动。现在深大有校义工联助学分会“萤火虫计划”、经济学院”蒲公英计划”等几支支教队伍,由学生自己组织,联系河源、梅州等地区进行支教服务。

    还有一些大学采取和公益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选择合适项目,让相关专业的学生参与到社会服务当中。好人好事公益教育发展中心总干事范志明告诉记者:好人好事启动了“青年领袖训练计划”并已和国内几个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成为他们的社会实践基地。

    听到香港理工大学有“服务学习”的必修课,深圳大学校报编辑、深圳大学大三学生周子珈表示,学生们目前还完全不懂得自己更适合参与什么服务、需要通过怎样的服务过程来增加自己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也没有人能告诉学生们如何更加专业地来服务。深圳是一座很有爱心的城市,志愿服务的参与也有很多途径。身边同学都或多或少有过志愿服务的经历,但如果能像香港一样有系统的教育和指导就更好了。

    国务院参事、友成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博士认为:“我从不怀疑有社会目标和行动精神的青年能够改变世界。一段服务学习之旅可以让学生深刻体验农村,挖掘可以发挥自己的知识去改变的地方。年轻人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要用正确的方式去让他们懂得社会责任,并且主动为社会发展提供帮助。”

    本版报道由公益时报与深圳晶报联合呈现

    名词解释

    服务学习是行动中的教育,是一种经验教育的模式,有别于课外活动形式的义工服务,是服务学习与学术课程紧密结合。透过有计划安排的社区服务活动与结构化设计的反思过程,完成被服务者的目标需求,并促进服务者的学习与发展。反思(Reflection)与互惠(Reciprocity)是服务学习的两个中心要素。在美国,服务学习经过十年的推广,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中小学及大学普遍开展起来。在香港,服务学习于2000年后,也开始由单纯的课外活动逐渐转变为基本学习体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