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核心提示】 陈逢干坚持认为做人做事要“义在利先”,做中国企业家的慈善脊梁。 他并不是中国最富有的企业家,但可以捐出善款1.5亿元,还有很多无法用钱计算的付出。他连续六年入选中国十大慈善家,也是唯一一位连续六年荣获中国十大慈善家称号的企业家。他,就是宁夏石嘴山市大榆树沟煤炭产销有限公司董事长、着名慈善家陈逢干。 陈逢干有“两重身份”:一个是事业有成的商人,人们眼中有钱的“煤老板”,产业涉及能源、化工、制造、医药等多个领域;一个是热心公益的慈善家,宁夏最大的非公募基金会“宁夏陈逢干大学助学基金会”的创立者,首开地方性民营企业创办基金会的先河。 在浙江天台山,家乡人这样评价陈逢干,“他不是最有钱的人,而是最有爱心的人。”在西部宁夏,陈逢干被封为“宁夏首善”. 吃百家饭,帮千万人 童年的艰苦经历为陈逢干埋下了慈善的种子。他暗下决心:自己长大后一定要去帮助别人。年轻的时候有力气,邻居补墙陈逢干就捋起袖子去帮忙;手头有百来块钱了,就拿出来给村里人修个避雨的小房子。 有了点钱后,陈逢干就开始以各种方式回报社会,捐钱修桥修路、资助贫困学生、建幼儿园、造敬老院。 几十年过去了,陈逢干也记不得自己为家乡捐赠了多少钱。 陈逢干说:“中国有句老话叫‘知恩图报',以前自己家穷要饭,全靠乡亲们施舍,现在先富起来了,理当回报家乡,回报社会。吃过百家饭长大的我,就应该帮助千万人。” 从东拼西凑的100元起家,到如今坐拥上亿元资产,陈逢干的生活仍然保持着简朴和低调。有人有了钱就买房买车、买珠宝首饰,陈逢干却只在老家和石嘴山有住所,出差大多数时间都选择住酒店,身上也没有什么奢侈品。 陈逢干说:“宁夏是我的第二故乡。”他捐助的善款在宁夏投入的比例最高,他说:“最困难的时候到了宁夏,是宁夏给了我成功的机会。” 力争中国企业家的慈善脊梁 2005年,“宁夏陈逢干大学生助学基金会”成立,这也让陈逢干真正地将慈善作为事业来经营。基金会每年都要投入300万元用于资助宁夏当年考入区内外高等院校品学兼优的城乡低保家庭的贫困学生,到目前已经帮助4500名贫困家庭的优秀大学生顺利入学。 2007年,为了给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晚年生活,陈逢干投资1500万元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建起了8200平方米的老年公寓和3000平方米的办公楼,成立了全区第一家高规模、上档次的“大武口敬老院”. 2009年,他又牵手宁夏教育厅分别在大武口区和青铜峡市兴建了年产100万套校服的福利工厂,以工厂创造的利润来保障基金会的正常运作;同年,他向中国肝病防治基金会捐款300万元,用于全国肝病防治事业。 有了一颗感恩的心,才能以德报怨;明白肩上的重任,才能义无反顾地发展企业,回报社会。陈逢干就是这样在慈善的道路上一直坚守着的企业家,他以“进取之心,感恩之心,慈善之心,豁达之心”成为新时期企业家的典型代表。 “做慈善不是有钱人的专利,钱多钱少也不是衡量标准,贵在精神,重在参与。”这简单而又朴素的话语,既是陈逢干对慈善的诠释,也是他几十年如一日诚心向善的写照。这位苦过、难过,却不愿看到别人再苦、再难的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企业家的爱与责任。(王烨) 【慈善档案】 20多年来,陈逢干持之以恒地用善行回馈社会。有人称赞他的仁心善举,他淡然处之。从浙江天台到西北宁夏,陈逢干算不上是最有钱的企业家,但堪称最有爱心的慈善家。他以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与众不同的人生观,走出了一条让千万人都敬佩的道路,用慈善事业谱写了自己最灿烂的人生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