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报记者 张雪弢 1962年3月15日,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在美国国会发表了《关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总统特别咨文》,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消费者的“四项权利”,即:有权获得安全保障;有权获得正确资料;有权自由决定选择;有权提出消费意见。这四项权利逐渐为世界各国消费者组织所公认,并作为最基本的工作目标。 不论是获得安全保障,还是获得正确资料,消费者都面临着维权路上的各种挑战。 2011年,从央视3·15晚会上爆出双汇“瘦肉精”事件,到之后肯德基、味千、达芬奇等企业卷入各种“门”,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但维权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一路平坦。那么,大家是怎么看待目前消费者的维权状态的?2011年中发生的关乎消费者权益的大事,网友们又最关注哪件?《公益时报》与搜狐公益联手推出“益调查”结果显示,在2011年发生的那些事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中,网友们最关注“地沟油、回锅油”事件。而参与调查的网友中,72.54%的网友认为消费者完全处于弱势,几乎无法维权。 调查结果: 《公益时报》与搜狐公益联手推出“益调查”,本次调查从3月8日17时至3月11日20时,共有386位网友参与调查。 根据“益调查”结果显示,在2011年发生的那些事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中,超过半数网友表示最关注“地沟油、回锅油”事件。17.88%的网友表示最关注“奶业标准低于国际标准之争”,16.33%更关注双汇“瘦肉精”事件,而味千骨汤拉面“勾兑门”、苏泊尔“质量门”、达芬奇家具“造假门”等事件则获得投票相对较少。 那么,大众眼中目前消费者维权的现状是怎样的呢?72.54%的网友认为,完全处于弱势地位,几乎无法维权。26.17%的网友表示途径少、周期长、困难大。而认为“途径多、维权便捷、相对容易”的网友仅有4票。 而从网友们的留言中,维权困难便可见一斑。 网友“上海柳浪闻莺”感慨:我一点也不奇怪,因为我每天也会收到能报出我名字、住址、手机号码到保险、房屋中介、银行服务、培训机构、旅行社的推销电话。消保委说在众多投诉中,几乎没有投诉电话推销侵权的案例。没有投诉不等于没有侵权,为什么没投诉?维权难众所周知,更不用说举证困难的电话推销侵犯消费者隐私权的特殊案子了。 的确,每一年到了3月15日这一天,消费者的权益总是被提到最重要的位置。现实是:怎样才能让3·15效应长久,而不只停留在维权日呢? 70.99%的网友认为,应该对侵犯消费者权益行为严惩,这样才能增强消费者维权积极性。有部分网友表示,要重视消费者维权机构的建设,简化维权流程。参与调查的网友中,有28人认为,应该培养并扶持社会组织参与消费者维权。 网友“空谷幽兰”说,非得等到3·15那一天才不得不保护消费者权益?为何总有那么多的“口号”那么多的“形式主义”?就不能把这些东西深入到骨子里,体现在日常的一点一滴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