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报记者 吴燕辛 2011年,她有133天都是为了基金会的公益项目在各地奔波考察、走访、洽谈。她不爱接受采访,也不喜欢在人前摆出领导的架子。 她说,春节前她给基金会的每位工作人员留了作业,就是回家跟给父母讲讲,在基金会工作的这一年里自己有哪些成长和收获,还要给父母准备一个小礼物或者红包。 作为一家老牌基金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她的带领下,相信基金会将继续脚踏实地的稳步前行。 三个半小时的飞行,四个小时的汽车,2月24日,在中国残联副主席、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汤小泉的带领下,“集善工程”项目督导组来到了广西百色,对凌云县特殊教育学校改扩建工程进行最后的验收工作。 汤小泉告诉记者:“这次基金会财务法律部的部长、副部长和项目主管来参加凌云县特殊教育学校改扩建工程落成仪式,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来监督这个项目,看看基金会投入的这100万是否落到了实处。” 与地方携手 改扩建特教学校 凌云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是百色市所辖县。2010年5月,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下基层调研组在广西调研时得知凌云县特殊教育学校面临师资短缺、校舍老化等困难。基金会理事会研究决定,为凌云县特殊教育学校改扩建工程专项资助100万元并请自治区予以配套财政支持。 2010年底,国家下拨资金401万元,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从“集善工程”项目中出资100万元,凌云县自筹30.82万元,推倒旧房,建新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楼、食堂各一栋。改扩建工程于2011年12月底竣工,学校原占地面积为1200平方米,校舍原建筑面积为960平方米,现建筑面积为3916平方米,可满足12个班160名残疾学生的学习、康复训练和生活要求,学校教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凌云县特殊教育学校改扩建工程是“集善工程”助学行动的项目之一,中国残联副主席、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汤小泉告诉记者,做好公益项目是基金会的核心工作。为打造一个过得硬、叫得响的品牌,理事会研究确定了基金会的理念为“集善”,涵义是“集合人道爱心,善待天下生命”;品牌是“集善工程”,意为“集天下之善心,谋残疾人之福祉”,邓朴方会长对此予以充分肯定,并专门为“集善工程”题词。 品牌叫得响,项目要落实。围绕此品牌设立了集善嘉年华、启明、助听、助行、助学、助困、信息无障碍等七大行动,下设近百个公益项目。 在品牌项目的带动下,2011年全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募款总额达到三亿三千四百八十三万余元。 加强监管 方可高效透明 对于2011年慈善领域出现的“郭美美”、“卢美美”等一系列事件,汤小泉认为,这些事件虽然对公益领域有一些影响,但是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反思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模式,反思基金会在发展中可能存在的不足,还有哪些该发布的信息没有发布,还有哪些地方做得还不到位。“虽然我们跟各地的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并不是上下级的关系,但是,大家都叫‘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任何一家出了问题,我们都脱不了干系。”汤小泉说,“因此,在2011年我们提出了管理指导意见,即《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行为规范》,要求大家都自律。” “同时,我们还发现一直以来在工作中更重视募款,对于善款使用的监督做得还不够。”汤小泉说,“为加强对项目的监管力度,增强基金会公信力,提升公益项目执行的品质和力度,促进残疾人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理事会除了设立监事会负责项目的监督管理工作,还在财务法律部增设岗位和人员,专门成立公益项目监管小组,制定并出台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项目监管工作实施方案》。通过程序监管、效果评估、廉政监督等三个环节对所有的公益项目实施立项评估、事中监管、事后评价等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2011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基金会相关工作人员赴江西九江检查2010年集善嘉年华活动“集善之家”项目执行情况;12月5日至6日,赴山西太原、临汾监管明门轮椅项目执行情况;12月7日至9日,赴广西凌云县监管资助凌云县特殊教育学校新建教学楼项目进展情况…… “虽然我们不可能每个项目都抽查到,但是重要项目肯定都要监管到位。以部门自查自管和我们抽查主管相结合。”汤小泉说,“公益项目监管小组也会对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程序不规范、忽视使用培训细节等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我们必须要让捐款人的善款切实有效地被使用,还得让捐款人知道每一分钱花到了哪里。” 为8300万残疾人 争取更多福利 作为中国残联副主席,汤小泉一心扑在为残疾人谋求福利上;作为人大代表,她的所有建议都是为了残疾人能够生活的更美好。 汤小泉说,残疾人是最困难的群体,残疾人最需要关怀,所以让他们坚强起来并且有尊严地活着,就要尊重他们、爱他们,让他们感到温暖。因此,我们的项目设计首先必须考虑残疾人的需求,其次是为捐赠方量身定做他们所希望的、能够支付得起的和充分反映他们意愿的项目,把捐赠方和受赠方联结起来,搭建受助方和捐赠方的平台。要是做得到位,就能使这个平台的作用最大化,从项目的金额、项目的效果到受益人群的受益程度、捐赠者的满意程度,都一定是最好的。 为了保证公益项目科学、高效地执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进一步规范项目执行、运作流程,汤小泉介绍说,在项目运作上,每个项目都要提交《项目建议书》,报理事长办公会审议。基金会与捐赠方、受赠方共同组成项目执行小组和项目监管小组。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监管小组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审查。项目执行完成后,执行小组还要提交《项目报告书》。 “集善工程”七大行动 ■集善嘉年华 一项旨在募集专项主题善款的公益演出和慈善活动,以“助无助者”为目标,自2004年起每年举办一届。7年来,共募集善款2亿多元。 ■信息无障碍论坛 自2004年起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互联网协会共同主办的一年一届活动,已成功制定信息无障碍标准、开展网页无障碍行动、启动“网络牵手信息助残”行动。 ■启明行动 2006年6月发起的公益项目,目标是:力争用5年时间,让已入档全国贫困白内障盲人重见光明。目前已为11个省市的数万名贫困白内障盲人免费实施了复明手术。 ■助听行动 2005年,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捐赠人工耳蜗启动“听力重建 启聪行动”项目,截至2008年已捐赠总价值约1.28亿元的人工耳蜗985套,惠及全国29个省市区的近千名聋儿。自2006年起,基金会与瑞声达听力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执行为期3年的助听器捐赠计划,3年共向听障人士捐赠助听器11250台,价值2450万元。 ■助行行动 宗旨是关注贫困肢体残疾人的生活状态与健康状况,广泛动员国内外社会资源,募集资金和物资,帮助他们重新走出家门,回归社会。 ■助学行动 2002年发起“扶残助学春雨行动”大型公益行动。宗旨是向社会募集资金,重点用于资助中西部地区贫困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助困行动及人才培养 我国有5000多万残疾人和7000多万老年人需要康复服务,每年因车祸、疾病等原因致残的残疾人有100多万,预计到2015年康复人才需求量约为35万,但全国专业康复人才仅5000人,从事康复专业的工作人员仅2万人,因此加快康复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