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接治367例精神病人,缓解家庭危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 本报记者 于佳莉 干净整洁的病房内,河南郑州市民肖女士正在耐心劝慰躺在床上的女儿小敏(化名)。 “好孩子,吃点东西喝点水吧,你已经快一天都没吃没喝了。”眼泪,在她的眼中若隐若现。 “让我想完这个事情……”小敏对妈妈的眼泪视而不见,一双大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床边的桌角,冷冷地说。 “来,让我们来。”两位白衣护士出现了,在她们的耐心劝慰下,终于给小敏喂进了一杯水。 “我女儿得了强迫症,天天不吃不喝,要不是八院的医生护士,要不是住进这慈善惠民病房受到了资助,我们娘俩真的就支撑不下去了。”肖女士的眼泪夺眶而出。 肖女士口中的“慈善惠民病房”是2011年由郑州慈善总会发起、首期投入50万元在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设立的慈善项目。 慈善惠民病房惠及贫困家庭 走入“慈善惠民病房”,这是一栋单独的病房楼,高两层,共有60张病床。从外表看,这个病房和其他病房没有什么区别——屋里是纯白色的干净的床单,护士正在耐心地和病人交流或者帮助他们做辅助运动,一楼有公用的洗澡间和食堂。然而,不同于其他的病房,这里居住的,都是家庭贫困的精神病患者,如果他们的住院费低于5000元,将完全可以免费住院治疗。 “在我们这个慈善惠民病房内,每个受助对象在住院治疗后,出院时低保病人、自费病人的住院费用按照个人应付部分的85%予以救助,其中最高可以获得5000元的救助金额,一年为一个救助周期。”河南郑州市八院院长霍顺利介绍说。 “慈善惠民病房”主要面对的是郑州市贫困精神病患者群体。郑州慈善总会此次设立的慈善救助基金,惠及的人群主要包括三大类,即具有市户籍的低保及低收入家庭的精神病患者,有明显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精神病患者,同时,还将救治长期被关在家的精神病患者。而这样的慈善惠民病房在全国也是首家。 据霍顺利介绍,慈善救助项目自2011年1月1日实施以来,全年共接治贫困精神病人367人次,已康复出院309人次,救助金额112.47万元,医院减免54.7万元。 郑州市民政局副局长、郑州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万民表示,精神病人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其后果一是危害自己;二是殃及家庭;三是祸及他人;四是危及社会。“这个项目不仅仅是治疗精神病人,更重要的是对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据统计,367名受助患者中有242人存在肇事肇祸行为,其中自伤8人次,伤人179人次,毁物201人次,纵火3人次,自杀未遂18人次。经过慈善救助,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后,目前无1例危害家庭和社会的恶性事件发生,极大地缓解了患者的家庭危机,减少了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 建立完整的救助和监督体制 为了保证项目的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该项目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救助体制。“从病人开始住院治疗开始,我们会给他们建立完善的病例档案,在病人出院之后,我们还有防治科对病人进行电话回访,看看病人病情如何,是不是需要帮助。”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防治科科长杨勇超说。 在资金透明方面,项目也采取了严格的财务监督体系。在杨勇超的桌子上摞着11本“郑州市贫困精神病人慈善救助资料汇编”,里面详细记录着每一名接受项目救助的贫困精神病人慈善救助申请表、低保证、收费清单、住院病案等原始资料。 据了解,该项目自实施以来,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广大受益者的感谢,全年共收到感谢信50封、锦旗2面,慈善项目荣膺2011年首届“郑州慈善大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 开创新的救助模式 慈善病房虽然救治了大量贫困病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惠民医疗服务仍有很多实际问题急需得到解决。 由于精神疾病属于慢性病,很多受助的病人在出院后,还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然而,这些药费对于很多贫困家庭根本无法承受。于是,他们往往只好放弃继续服药。 “放弃服药的最坏结果,就是会造成病情复发,而精神病患者,最忌讳的就是病情的复发,因为,这往往会进一步加重病情,而且会造成前次治疗的前功尽弃。”杨勇超表示。 据调查,郑州市的各类精神疾病病人数达10万左右,且大部分分布在农村,大多为贫困家庭的精神病人。如何保证慈善项目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我们的慈善病房,还需要大力引进社会捐助,利用社会资金,才能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更多的医疗救助。”郑州市民政局副局长、郑州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万民表示。 业内相关人士表示,慈善病房在全国开创了一种新的救助模式,尤其是通过对弱势群体的重点救助,最终惠及到全社会。不仅让精神病患者摆脱疾病的痛苦,也让患者家庭看到了希望,创造了很大的社会价值,是一项真正得民心,解民困,见实效的善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