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数字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
   第06版:封面报道
   第07版:封面报道
   第08版:封面报道
   第09版:封面报道
   第10版:社会创新
   第11版:人物
   第12版:视觉
   第13版:视觉
   第14版:自述
   第15版:方法论
   第16版:国际
春节“顺风车”万人参与
NGO立法倡导探路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数字

第03版
要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新闻

第06版
封面报道

第07版
封面报道

第08版
封面报道

第09版
封面报道

第10版
社会创新

第11版
人物

第12版
视觉

第13版
视觉

第14版
自述

第15版
方法论

第16版
国际

新闻内容
2012年02月14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春节“顺风车”万人参与
常态化行驶需立法护航

    刚刚过去的春节,上万人搭乘“顺风车”回家过年,图为2012年春运期间湖南“爱心顺风车”活动

    ■ 本报记者 马怡冰/发自上海

    ■新闻回访

    今年春节,在上海工作的李智第一次自己开车回湖南老家过年,搭他车的还有5位同样在上海工作的湖南老乡。有趣的是,这5位免费的搭车者在这之前和李智素不相识,因为“春节回家顺风车”公益活动把他们聚到了一起并结伴回家。

    2012年春节前夕,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永和赵普、郎永淳、陈伟鸿、邓飞四位媒体人士在新浪微博上发起“春节回家顺风车”公益活动,倡议开车回家的车主通过微博发布空位信息,搭载同路人一起回家。

    在“春节回家顺风车”活动顺利闭幕之时,一群公益人士也正努力将这辆“春节专列”驶入日常生活。

    满载始发

    2011年1月16日中午,李智在微博上发出了第一条顺风车乘客招募帖。“本周四或五,上海到衡阳,途安2.0,可坐3乘客和1司机(3年驾龄以上);湖南老乡优先,微博加V用户优先。”

    这条微博发出不久便被大量转发,其中包括顺风车活动官方微博以及王永、邓飞等活动发起人。随之而来的询问和报名几乎让李智应接不暇。当天晚上23点48分,李智在微博上确认,空车位已全部被“领走”并公布了乘客的微博,出发时间和地点也同时公布。在短短12小时之内,又一辆顺风车“满载欲归”。

    在出发之前,李智在网络上建了一个聊天群,让同行者们能够互相认识热络一下。对于“遇人不淑”的可能性,李智坦言,在行车前后,他连乘客的身份证也没看,但通过看个人微博和电话沟通,他基本可以判断乘客是否靠谱。

    1月19日上午7点15分,李智发了一条微博“我们出上海了”。

    一路上,李智通过微博播报回家的路况和行进情况。1月20日凌晨零点10分,李智在微博上写道:“送完大家,我也到家了。”

    1月26日,李智又发出了从湖南回上海的顺风车乘客招募帖。这次的顺风车乘客是2位在湖南旅游买不到车票回程的上海游客。

    对于这7位搭顺风车的乘客,李智没有收取任何报酬,但他希望乘客们可以为“免费午餐”捐款。春节之后,李智果然收到了“乘客们”的捐款反馈,这令他颇感欣慰。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活动参与城市达15个,参与网友超过10000人。

    灰色地带

    活动发起人之一王永是湖南邵阳人,他的顺风车已经开了13年,搭载过1万多人次。通过这次活动,他希望更多人可以加入到顺风车的行列里来。

    王永曾在公开媒体发表过文章,表示春运动员拼车是一件“天时、地利、人和”的事。春运期间,铁路、道路交通压力甚大,这便是“天时”;“地利”是指微博,通过微博平台进行信息发布和招募;“人和”指庞大的互联网用户。

    “我觉得拼车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信任问题,另一个是安全问题。”王永坦言,无论是交通安全,还是彼此不信任带来的抢劫伤害,这些风险客观存在。在他长达13年的顺风车经历中也曾亲身遭遇过这样的险情。

    为了规避这些风险以及交通法律法规上的壁垒,王永找了律师事务所起草搭车协议,并为车主提供免费的保险。

    协议中明确了车主与搭乘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要求双方填写身份信息。“这样基本可以甄别是否靠谱。而且大家都有微博,看一下基本就能了解了。除此之外,还能通过电话等进行沟通,这样几个来回,遇到坏人的情况就很少了。”王永告诉《公益时报》记者,事实证明,协议对规避这些风险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长达一个半月的活动期间,投诉为零。

    京衡律师集团上海事务所翟呈群律师表示,“顺风车”公益活动中,车主和搭车人通过事先协商签订《搭车合同》,对“拼车”行为中的双方权利义务进行明确约定;一旦发生纠纷,有约定从约定,无约定从法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法律风险。

    在“春节回家顺风车”活动顺利闭幕之时,王永透露,他正致力于将“顺风车”驶入常态化。王永坦言,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他们首先要挑战的是一个制度壁垒,尤其是牵涉到“有偿拼车”。

    据了解,目前并没有法律、法规对“顺风车”与“黑车”非法营运的区别进行明确界定。翟呈群律师表示,虽然我国现有法律并未对“拼车”做出禁止性规定,但是按照《道路交通运输管理法》相关规定,“拼车”并发送资费给付的行为属于营业性道路运输范围,由于私家车没有道路运输许可证,因此“拼车”收费就属于非法营运。

    期待立法正名

    “我个人赞同有偿拼车,但收费仅限于道路成本,比如过路费和油钱,我认为这不叫黑车。”虽然“顺风车”活动属于公益性质,不牵涉金钱,但对于依旧处于法律真空地带的“非营利目的的有偿拼车”,王永如是说。

    为了让“顺风车”活动吸引更多人参加,并使其可以常态化,王永计划推出“公益里程”的概念。据介绍,“公益里程”类似于“时间银行”,顺风车跑了多少公里都将记录在车主的“公益里程”上,“公益里程”的作用是像信用卡积分一样换取相应的物品,例如电话卡、油卡等。王永透露,目前他们正在为此积极联系,已经有企业愿意与他们合作提供赞助。

    与此同时,他们邀请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北京市交通委、团市委、环保局等有关机构共同商讨,为“顺风车”行驶出谋划策。

    要让“顺风车”能够长久并合理合法地行驶下去,翟呈群律师建议,交通部应出台相应的条款加以明晰责任认定,例如规定“如果是合理分担旅途费用的,则不认定为非法营运并进行处罚”,为“顺风车”正名。

    作为“顺风车”的积极拥护者和实践者,王永表示,这正是他们下一步要做的,呼吁有关部门正视社会的实际需求。顺风车环保节能、有效缓解交通压力,他希望法律可以对友善的拼车行为进行保护,法律应该鼓励人们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