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志愿服务 > 正文

“五一”假期深圳北站先锋服务队持续“在线”

先锋服务队队员雨中护送旅客

  受伤的乘客在深圳北站先锋服务队的帮助下顺利进入车站;年迈的长者在车站和家人走散,深圳北站先锋服务队伸出援手;外籍旅客不知如何购票,深圳北站先锋服务队挺身而出,主动为其答疑解惑……

  “五一”假期期间,作为全市客运量最大的特大型综合铁路枢纽,深圳北站又迎来一轮出行高峰。为不断提升旅客出行体验,深圳北站先锋服务队暖心服务持续“在线”,一幕幕旅客和深圳北站先锋服务队之间“你有需求、我有回应”的“双向奔赴”不断发生。

  特殊群体的“助手”

  年迈老人的“儿女”

  记者获悉,“五一”假期期间,深圳北站先锋服务队以“党员带头、干部带动、社会力量参与”的运作模式,每日安排处级干部、“雏鹰战训团”干部、机关党员、青年团员、志愿者五支力量参与服务,日均调度300余人。依托定格化服务机制,北站先锋服务队根据深圳北站及周边场所分布,划分5个重点服务单元格、28个服务岗位,建立值日队长-副队长-服务单元格格长-服务岗位班长四级管理服务机制,通过定岗定格定责,帮助队员快速沉入一线,高效开展志愿服务。

  他们是特殊群体的“助手”。一个石墩,普通人随意抬脚便可跨过,但对残障人士来说却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王女士出行当天,深圳北站附近下起了雨,给坐着轮椅的她带来了不便。正当她坐在轮椅上不知所措时,北站先锋服务队队员及时发现王女士遇到了困难,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一起将轮椅抬过石墩,并一路护送王女士到达地铁口。王女士眼含热泪地说:“感谢深圳志愿者!”

  他们是年迈长者的“儿女”。在深圳北站东广场,两位老人因丢失身份证,向志愿者咨询办理临时身份证的相关事宜。志愿者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陪同老人到窗口办理,但发现纸质版临时身份证仅限当天使用,而老人没有智能手机,又无法通过12306App生成二维码,于是志愿者便带两位老人前往铁路派出所咨询,派出所窗口民警为老人提供了解决方案。

  为旅客解难题

  收到七旬老人感谢信

  他们是外国旅客的“翻译”。两位第一次来到北站、找不到进站路线的外国友人在深圳东广场找到志愿者,表示他们想要从深圳北站乘车前往上海。在志愿者的热情帮助下,两位外国友人顺利进站,并多次对志愿者表达感谢。

  他们是高烧婴儿的“温情守护者”。一名8个月大的婴儿发烧超过39摄氏度,婴儿的父母到“暖心健康站”爱心家园求助,龙华区人民医院驻点医护人员为婴儿服用退烧药,志愿者与医护人员全程陪伴,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观察,婴儿的体温下降。得知年轻夫妇将要前往福建省,中间需要4个多小时的车程,医护人员还向两名监护人仔细交代有关注意事项。

  他们是奉献精神的“发扬传承者”。深圳北站“暖心服务队”中有一个群体,他们有爱心、有热情、有活力,他们是学生志愿者。来自红山中学高二年级的一名志愿者告诉记者,他早上7点从松岗坐车来到北站,五一假期已连续3天参与志愿服务。“以前我很‘社恐’,但通过这次志愿服务,我在学到了很多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与人交流的能力,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这名学生说道。

  “这位志愿者亲自带我到东广场铁路顺丰邮寄点,帮我处理了快递业务,真的非常感谢。我今年71岁,使用手机不熟练,她帮我解决了困难,我真诚地向她道谢!谢谢全体工作人员。”这是一封来自71岁高龄老人的感谢信。4月30日,老人从美国旧金山到香港西九龙,再转车到深圳北站,坐了近30个小时的交通工具,老人的身体已有些不适,但还需在北站寄快递去广州。北站先锋服务队队员了解情况后,迅速帮他解决了困难,收获了老人的真挚谢意。

  记者获悉,自北站先锋服务队成立以来,共收到群众手写的感谢信40余封。

  雨中一把伞

  温暖“志愿红”

  “五一”假期首日,深圳北站迎来旅客出行高峰。当天上午9点半左右,小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来,很多旅客未准备雨具,被风雨吹得措手不及,只能冒着风雨,小跑冲入进站口。

  随着雨势逐渐增大,过往旅客被大雨困在雨棚之下。先锋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一边开展劝导、维持秩序,一边从“爱心雨伞借还处”将提前准备好的一次性雨衣和鞋套免费分发给有需要的旅客,有需要的旅客纷纷前来取用,解决了雨天出行的燃眉之急。

  看到不少旅客拖着沉重的行李箱,用手遮雨,快步奔跑在进站口与电梯间,几位志愿者主动撑起伞,来回穿梭于电梯与进站口之间,为旅客撑起一片“爱心天地”。大雨之中,志愿者们循环往复护送着旅客,雨水打湿了他们的脸颊与头发,浸湿了他们的鞋子与裤腿,但是他们全然不顾。“下雨天路面有些滑,出站时看到有志愿者在帮忙,心里突然就有了底,这是我撑过的‘最大的伞’。”市民张阿姨乐呵呵地说。

  这一幕是深圳北站先锋服务队志愿者们提供志愿服务的一个缩影,无论晴天雨天,“红马甲”与“橙马甲”都会坚守在深圳北站,提供乘车指引和重点旅客帮扶等服务,用实际行动全面展现了他们的活力和担当,以青春之名书写志愿新篇章。

  志愿服务“母子档”

  文明实践有传承

  “孩子,那位旅客好像有困难,我们过去询问一下她需不需要帮助。”5月2日上午,正在西广场负一楼网约车点位值守的志愿者发现一名旅客面露难色,正在落客区艰难挪步,便叫上身旁和她一起参与志愿服务的10岁儿子上前询问。

  经了解,这位旅客腿部受伤打了石膏,这次乘车正是为了回老家就医,她好不容易独自一人辗转来到车站,面对站台前的楼梯,她还是犯了难。这对志愿者母子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为其提供帮助,妈妈搀扶着女子乘坐电梯,儿子则拖着旅客的行李箱和背包紧随其后。一路上,志愿者反复跟受伤旅客轻声嘱咐:“不要急,我们慢慢走,时间来得及。”

  就这样,母子二人耐心护送旅客通过安检到达B12检票口,此时距离发车时间还有30分钟,志愿者从候车大厅问询处借来一把轮椅,将女子搀扶上轮椅,并把她的行李放到身边,又找到车站工作人员,与他详细说明该女子情况,顺利完成交接,这才带着儿子回到自己的志愿岗位上继续为有需要的旅客提供帮助。“真是谢谢你们,我感受到你们对我的关爱!遇见了你们,我这一路都会觉得很暖心。”临别之际,女子对志愿者母子感激地说道。

  为旅客指引道路、搬运行李、解答有关问题……经过学习和实践,这位少年志愿者对服务内容更加熟悉了。“有时遇到一些不了解的问题,会赶紧问妈妈或旁边的哥哥姐姐。”就读五年级的少年志愿者告诉记者,在妈妈的陪同下,经过假期的志愿服务,自己得到了许多锻炼,听到大家说的每一声“谢谢”和给出的点赞时,他都有种发自内心的快乐。

  据悉,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全区累计招募志愿者2940余人次,在深圳北站U站、爱心家园、东西广场、进出站口、售票处、候车大厅等29个服务岗位,为旅客提供各项暖心服务,服务时间达10290小时。

  (据《宝安日报》)

网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