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25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崔子研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之后,志愿者的概念就在中国广泛传播,志愿者行动也就此广泛开展。有数据说,中国志愿者人数已超过6000万。即使数据是真的,但实际的志愿行为有多少、效果如何,也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总的来说,我国内地的志愿服务和志愿精神与发达国家以及港台相比,有着巨大的差距,这倒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情况背景不同,不可盲目攀比,只能边学习边发展。就目前情况,倒可重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调动两类人群。当志愿者是需要时间和基本生活保障的,也就是俗话说的“有钱有闲”。符合这一条件的,一是大学生群体,一是退休人员群体。
大学生群体绝大多数没有家庭负担,处于被供养阶段,况且有假期,有课余时间。更为重要的是,一代一代的大学生,始终是时代发展的先锋和引领者,他们的行动既是自身志愿精神的养成,也是志愿精神向社会的有效推展。开展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应该是事半功倍的选择。
退休人员群体很多人是生活无忧的,也有时间。更为重要的是,有很多人有专业、特长,有经验、学问,他们余热的发挥将是一笔重要财富,他们在志愿行动中涵养身心、爱以助人,也是创造和谐社会的一道美丽风景线。给退休人员群体志愿行动创造条件、提供平台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提供两项保障。志愿行动不是没成本的,志愿者义务献出时间、精力,在正常情况下,就不能再让他们承担别的负担和风险了。因此,志愿行动的组织者、发起者,就要提供活动所需的资金保障和安全保障。政府购买志愿服务,公益组织开展志愿活动,都要落实这两项保障。现在一些公益组织和捐赠者更注重救助性、实物性的资助行为,动辄百万千万,其实只要认识到位,更多地支持志愿行动,其效果远远大于简单地给某人一些补贴或建座房子。
第三,重视两个领域。志愿行动可遍及各个领域、覆盖所有区域,但目前需要大量志愿服务的也许是城市老年人和农村小学教育、医疗。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发展,城市老年人空巢现象更加凸显,他们的困难很大程度是无人照应,志愿者需求强烈,应是志愿行动首选空间;农村发展涉及方方面面,但教育是人的发展,医疗是人的安全,扶教扶医理当首选。志愿行动在这两个领域肯定会大有作为。
资深公益人 独立撰稿人
崔子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