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8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张木兰
外围介入
2013年6月7日,一场由基金会中心网和招商银行北京分行共同举办的基金会行业交流会在招行会议室进行。中国扶贫基金会、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等30多家基金会代表来到现场。他们被主办方设置的“如何规划闲置资金?如何既保证募集资金的流动性又保证资金的增值性?如何实现资金的安全保管、实时清算、公开透明?”等议题所吸引。
但事实上,拿到会议资料后,代表们很快明白这就是一场招行理财产品的推介会。招商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介绍称:北京分行为合作的40余家基金会开发了专属的存款类产品和理财产品,既能保证公益资产的绝对安全性、较高的流动性,又能根据基金会的偏好提高收益。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公益慈善类基金会的数量和资产规模快速增长:2009年,全国基金会净资产共有370亿元;2010年,全国基金会资产合计已达到547亿元,较上一年增长32%。其中,公募基金会资产占总量的61%,非公募基金会资产占总量的39%。
截至2011年底,我国基金会数量已经超过2500个,与2005年相比,6年间基金会的数量翻了一倍多,平均年增长率高达20%。全国2500多家基金会的总资产已经超过600亿元。2010年,基金会参与投资活动的投资资产总量为172亿元。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金融机构及相关服务类机构开始按捺不住,试图介入。招商银行只是其中一家。2013年4月末,一场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中国财经大学基金会研究中心、清华大学NGO研究所联合主办,北京恒久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久财富)承办的“中国公益基金保值增值高峰论坛”召开,论坛就基金会资产管理的制度与环境、国内外公益基金资产管理模式与经验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恒久财富是一家财富管理机构,在成立之初,部分管理者就将目标客户锁定在基金会领域。其副总经理马海燕明确表示:“我们这次论坛邀请慈善学术带头人与金融行业精英,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慈善基金(会)管理日渐庞大的公益资产,帮助他们解决保值甚至稳定增值的课题。”
马海燕告诉本报记者,恒久财富为基金会提供的服务主要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帮助基金会完善资产管理制度;第二步是制度完善后,再提出全面的资产配置方案;第三步才是推荐产品。
目前,与恒久财富达成合作关系的基金会有10余家,正在推进过程中的基金会有近40家。
安全与制度
“我们不会一上来就配产品,因为实际上大多数基金会面临的问题都还停留在第一步,没有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和明确的流程。这样的基金会没有办法做投资。所以对于基金会来讲,最重要的资产管理是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先保证资金安全。”马海燕表示。
2012年初,深圳壹基金与招商银行签署托管协议,招商银行作为首家公益慈善基金的独立第三方托管人正式参与到公益基金的运作环节。根据协议,招商银行托管壹基金,将每年象征性收取1元托管费。
“简言之就是壹基金所有的钱都在银行的托管账户上,壹基金自己动不了。与之前最大的不同是在操作层面上,如果有支出,那么需要在壹基金内部将所有的财务流程都走完,再将指令反馈给招商银行,招商银行托管部的工作人员对全部的文件和指令进行复合,复合结束满足流程手续才能走账。”壹基金传播部总监姚遥告诉本报记者该举措的最直接好处就是保证资产安全。
“银行对于风险的把控肯定比基金会专业,并且这种流程也避免了挪用现象的出现。”姚遥补充,除了确保安全外,对于基金会来讲,托管模式还会倒逼基金会工作系统的规范化。
“因为每一笔钱都必须按照要求和流程走,对于整个制度的挑战特别大。银行不是你给他一张发票就会放款的,他会往前追,从最初预算开始,到立项,进行比对,还要合同,合同背后的资质审核文件、调查结果、取款、放款文件,一系列所有的东西,手续必须齐全,少一样都不行。”姚遥说。
在6月7日的交流会上,壹基金财务总监和招行工作人员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托管模式,但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回应。“是个好东西,但是不是已经成熟到推广的程度还有待观察。”姚遥认为各家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应该具体分析。机构的财务和整个工作机制必须应付得了,否则一时很难适应。
“基金会的财务制度甚至整个工作制度都普遍存在问题。公益资产管理不单关系到财务,还关系到基金会的方方面面。”马海燕认为良好的公益资产管理体系不仅有益于基金会内部自身建设,推动项目高效有力的开展,还能有助于基金会外部透明度打造,影响力的提升。
除了保证资产安全外,在投资的过程中,投资制度的建立同样重要。
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刘洲鸿介绍,南都公益基金会专门就投资的问题建立了投资制度。同时理事会考虑到投资的专业性,还成立了投资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由5到8人组成,可以是基金会理事,也可以是外部的投资专家。
对于委员会的成员资格,投资制度上做了非常严格的规定,包括有五年以上投资经验,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声誉,具有公司董事的资格,品行端庄等等。
这套制度的建立除了让投资收益更有保证外,还有效解决了理事会决策和投资专业性之间的矛盾。“法律规定基金会的投资由理事会来决策,但是一旦决策失败,理事会还有承担责任。投资是专业性很强的东西,一些理事不懂又怕出问题担责任,就选择弃权,投资就很难做。但有了投资管理委员会,就有了专业的队伍,理事们在判断上更容易。”刘洲鸿解释。
2012年,南都公益基金会投资收益为420余万元。
增值的诉求
事实上,在资产安全可控的前提下,伴随着金融、证券等市场的逐步规范,与南都公益基金会类似开始不满足于保值需求的基金会越来越多,试图进入资本市场,实现增值的目标。
在过去十几年中,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通过多种资本运作,将4000万注册资产增值至十几亿元,仅2009年一年,其投资收益就为2.12亿元,占全年收入的98.6%。
2013年3月3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六届三次常务理事会召开。与会常务理事审议通过了2012年度工作报告和基金管理工作报告。在其中可以发现:2012年,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共接收捐赠19635万元,总支出约为16376万元。在基金的保值增值方面,实现投资收益达850万元。
2013年4月25日,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一届六次理事会召开。会议审议并研究讨论了《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理事会议事规则(草案)》、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2010-2014年度收入与支出计划预算(草案)、基金会原始基金可否参与银行理财业务及招商银行机构理财产品信息(对公)等草案方案。
该基金会综合发展部李钱钱告诉本报记者,关于最后一项的探讨最为激烈。“因为基金会之前从来没做过任何投资,资金一直只做银行定存。”由于银行定存利息较少,而基金会每年行政支出尤其是房租一块支出较多,所以当日理事会上理事杨文秀提出“购买基金会办公产地等固定资产以节约房租”的建议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可。
“基金会的非限定性资产很少,一般都是定向捐赠,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并不多,购买房产一来算是一种投资行为,二来也解决了基金会关于房租的支出问题。”李钱钱解释。
“很多人已经意识到基金会原始基金及非限定资产会在账上相当长时间地滞留,通货膨胀严重的背景下,资金光放在银行,意味着资金缩水和贬值,是对公益资产的不负责任。”对此,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刘洲鸿表示。
他认为,从基金会发展的本身来看,资产增值还有其他意义。“比如一些捐款人不愿意把捐款列支管理经费。如果基金会有投资收入,用起来就相对自由,同时可以弥补管理经费的不足,也可以有更多的钱用到机构本身的人才建设和培养上。”
南都公益基金会2007年5月11日正式成立,原始基金为1亿元人民币,来源于上海南都集团有限公司。截至2007年底,半年的时间,基金会投资收益1600万元,主要来源于股市;2008年股市大跌,基金会亏损严重,“一下子赔了好几千万,基金会的注册基金都不够了,集团弥补了亏损,因为要考虑年检,基金会帐号上的资金不能低于注册自有资金,集团又捐了5千万”;2009年,基金会调整投资对象,逐步减少短期投资中的股票,增加长期投资中的私募基金——共计投入1亿元,分期投入,每次投入25%,即2500万,投资期为4年,期间不分红。“同时我们还做一点信托,两笔总共5千万左右,回报率大概是10%。2011年以后,主要是做私募。”
除了经验分享外,刘洲鸿建议:“投资过程中要保证基金会资金的流动性,不能因为投资而影响公益支出。如果做长期投资的话,一定要考虑未来几年的公益支出从哪里来,尤其是非公募基金会,要考虑到投资回报不足支持公益支出的部分。南都的这一部分集团承诺会继续捐赠。”
马海燕补充,由于现有法律并没有对基金会的资产管理做具体的限制性制和指导性规定,所以基金会的自律很关键。
(本报记者 张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