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21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李春伟
截止时间:5月20日10时
一个月前,上海浦东图书馆内的一家咖啡馆推出“待用咖啡”,倡导爱心市民为那些囊中羞涩又有需要的陌生人“随手多买一杯咖啡”。不过,这种“待用慈善”在上海显得有些“水土不服”,“待用咖啡”的认捐和领用情况均不理想。
在这家名为“契咖啡”的咖啡馆,每位顾客最多认捐5杯咖啡,咖啡店自己每日认捐4杯,收银处挂着写有“待用咖啡”的小木牌,认领人只需直接拿起小木牌交给收银员,不必说任何话。
待用咖啡的意大利语是caffesospeso,据说该传统起源于意大利南部城市那不勒斯的咖啡馆,在那里,人们可以提前多买一两杯咖啡,给其他可能比较贫困的咖啡爱好者享用。在上海,一位74岁的读者对媒体记者说,他无法确认这些捐赠咖啡会真正给到有需要的人,没有人监督,“咖啡馆说什么就是什么”。据了解,在国外流浪汉是待用咖啡的主要受众。而在“契咖啡”,将受惠群体定义为来图书馆看书、手头又不太宽裕的学生。
著名学者葛剑雄教授在采访中表示,“待用咖啡”的困局实则是一场社会信任的困局。在推动文明的进程中,信任壁垒的打破有个过程,它受到种种质疑是在情理之中。有报道称,目前全国已有逾20个省近30余家餐厅或单位加入到“待用慈善”行列中,“待用盒饭”、“待用饮用水”、“待用豆浆”、“待用衣服”等随手公益形式层出不穷。
你愿意认捐一杯“待用咖啡”吗?“待用咖啡”的慈善模式适合在中国推广吗?《公益时报》与搜狐公益近日联手推出的“益调查”——“‘待用咖啡’遇冷,你怎么看?”显示,过半网友对“待用咖啡”未来在中国的发展信心不足。
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从5月17日11时许开始至5月20日10时结束,共有1349位网友参与调查。结果显示,高达56.35%的网友对“待用咖啡”未来在中国的发展信心不足。具体说来,33.59%的网友认为“一方面社会缺乏信任,没有此类项目植根的土壤,有人捐都未必有人敢领,另一方面,不少人可能没有大大方方接受其他人善意的传统”,22.76%的网友表示“说不好,将咖啡换成包子、热茶或牛奶等可以再试一试”。
同时,过半网友表示不愿参与“待用咖啡”这样的随手认捐活动,45.75%的网友愿意。
针对“待用咖啡”遇冷的主因,53.3%的网友认为“大部分中国人没喝咖啡的习惯”,21.58%的网友认为“商家的透明度做得不好,不足以让‘准认捐者’信赖”,14.02%的网友认为“去领用该免费咖啡应该会让人感觉挺没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