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要闻 > 正文

两会声音 | 事关未成年人保护,多位代表发声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引导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健康发展;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报告引发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讨论。围绕上述相关领域,多位代表/委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意见,小编进行了梳理,一起来看——

  全国人大代表、前篮球运动员 姚明:

  动员未成年人开展息屏24小时行动

  姚明表示,要关注手机等电子产品给青少年带来的压力和挑战。今年全国两会,姚明带来了《关于动员未成年人开展息屏24小时行动的建议》,希望在我国本土实践的基础上,借鉴相关工作经验,动员未成年人开展息屏24小时行动,让更多青少年走向运动场,贴近大自然,走进真正的社交场景,成长为身心和意志品格都健康的下一代。(据北京日报客户端)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伯礼:

  建议建立校园安全专员制度

  今年全国两会,张伯礼重点关注校园霸凌及建立分级追责机制。在当前恶性校园霸凌案件中,部分施暴者因年龄问题免于刑事处罚并引发争议。张伯礼建议,调整刑事责任年龄适用范围,将故意伤害致人重伤刑责年龄降至12岁。同时,他建议建立校园安全专员制度,依托全国联网的霸凌事件上报系统,强制要求48小时内录入处置进展,并将专员履职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考核体系,对瞒报漏报实行一票否决机制。(据经济观察报)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武汉市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校党总支书记 马丹:

  加快建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门矫治学校

  马丹认为,目前我国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惩治主要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对于一些有违法犯罪倾向但不够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缺乏有效的教育和矫正手段。这些未成年人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干预和教育,容易再次犯罪。今年全国两会,她提交了多份与治理未成年人犯罪密切相关的建议,包括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加快建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门矫治学校等,让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和涉罪未成年人能得到有效教育和矫正。(据中国教育报)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党委书记 张大冬:

  建议制定“未成年人惩戒法”

  张大冬表示,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目前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心智普遍早熟,低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呈上升趋势。他建议制定“未成年人惩戒法”,作为对刑法相关规定的补充,旨在专门对已涉嫌犯罪但无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改造,通过立法形式对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实现分级处置,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目标。同时,他还建议通过立法强化监护人责任追究机制,明确家长必须承担赔偿孩子违法犯罪给被害人带来的各方面经济损失,并将其履行情况纳入个人征信系统。(据中国新闻周刊)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原始人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行政人力资源部行政专员 黄美媚:

  “六大保护”协同发力防治未成年人犯罪

  黄美媚认为,防治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协同发力,一起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防线筑得更牢。她建议,研究制定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细则,细化监护责任履行办法,引导规范家长尽职尽责。不断推动压实家庭监护责任和学校管理教育责任,并进一步推动网络游戏及不良信息治理。督促相关监管部门依法履职,促推网络游戏运营商健全完善游戏防沉迷机制,从技术上加强身份识别、完善动态监控。(据检察日报)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眉山市青神中学副校长 王晓梅:

  多措并举织牢未成年人保护网

  作为一名青少年教育工作者,王晓梅一直密切关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和法治教育。她表示,未成年人保护不仅是学校、家庭的责任,更需要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职能部门深化交流、联动合作,多措并举织牢未成年人保护网。王晓梅建议,法院要继续深入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司法案例,传递出公平公正的法治强音,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据人民法院报)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路桥街道实验小学教师 尚海红:

  吸引更多专业人才投身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

  尚海红认为,司法社工是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重要力量,有了专业人才,工作才能更扎实。她呼吁进一步强化司法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拓展司法社工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吸引更多专业人才投身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加强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的资金保障;强化对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工作的监督与评估。(据检察日报)

网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