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报告分析 > 正文

《全国两会慈善类建言观察报告(2023)》发布

2023/11/30 09:12公益时报 王勇

  近日,《全国两会慈善类建言观察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对外发布。报告以170件2023年全国两会慈善类建言(以下简称“2023年建言”)、139位建言人和26472 篇(次)传播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2023年建言的主题、议题、主体与社会影响进行了分析与调研,对建言人的身份特征和建言所处舆论情况进行梳理,观察社会组织与社会力量的角色定位与角色担当以及社会舆论关注点。

  报告显示,2023年建言数量与2022年基本持平,但与慈善公益组织及行业发展的建言数量减少38%以上。部分建言仍能紧扣行业发展痛点和难点问题,一方面与代表委员的专业素养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与慈善组织和代表、委员的紧密合作有关。

  报告显示,养老服务、妇女儿童权益、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领域的建言数量显著增多。越来越多的代表、委员认识到社会组织的独特作用和价值,建议重视公益资源,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专项救助、专业服务、志愿服务以及资金筹集等方面的作用,建议给予政策引导和扶持。

2023年建言主题分布

  报告显示,完善税收等激励政策仍是建言重点。为企业等社会群体参与公益慈善提供更多路径选择和权益保障成为多位代表、委员的共同呼声,有代表、委员还关注到人才队伍建设、行业发展、公益服务等专业领域。

  报告显示,建言人身份非常多元,来自政府部门、高校、律所、制造业、金融界、医疗系统、文艺界、工程院、科学院、佛教界的代表、委员均有提交2023年建言。其中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及社会团体和其他成员组织最为积极。这与建言人的身份、职业、关注领域紧密相关,不少建言人本身就是慈善公益管理部门、慈善公益行业从业者或研究慈善公益的学者。

2023年建言人行业分布

  整体来看,2023年建言传播声量较低,行业主动倡导发声也较少。报告认为,这与慈善公益行业议题专业性较强,与公众关联度较低有关,也与社会组织未主动策划相关议题倡导有关。

  报告对社会组织参与建言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社会组织应提升相关议题的专业性,积极与代表、委员合作;第二,建言工作要有整体规划,应尽可能一事一案,集中解决主要问题,最终推动建言的落实;第三,整合行业内的资源和经验,对行业焦点问题形成倡导合力;第四,构建多层次的传播渠道和丰富的传播方式,发挥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议程的正向影响,吸引更多力量携手解决问题。

网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