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报告分析 > 正文

逾八成公益机构今年无“数字化”安排,互联网传播策略培训需求最大

2022/05/18 13:41公益时报 马兴帆

  2022年,深圳市图鸥公益事业发展中心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知识管理研究所共同发起中国公益组织互联网使用与传播能力第八次调研。近日,《中国公益组织互联网使用与传播能力第八次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对问卷收集到的1001家机构数据进行了汇总分析。

  报告指出,公益机构对投入数字化预算热情不高,超过四分之三没有预算或预算不超过总预算的3%。大部分(81.82%)机构没有计划在2022年应用/部署/开发新的信息系统或者数字化业务。

  近四成领导者工作经验超10年

  报告收集的样本分布于全国,其中来自江西的机构数量最多,然后是山东、河南,来自青海、内蒙古、西藏的机构最少。此次调查对象并非都是社会组织。报告显示,已经在民政系统注册的社会组织占比为94.60%,剩余还有工商注册、机构挂靠、虚拟组织等。经统计,72.03%属于民间自发,20.18%系基金会或社会组织发起,剩余为政府、企业发起等,占比较少。

  从2021年度收入来看,超过六成机构的收入低于50万元,仅有15.86%达到50万元至100万元区间,16.36%达到100万元至500万元区间,3.11%超过500万元。在团队方面,过半机构的全职工作人员不超过三人,三成机构为4-10人,仅14.29%的机构能有10人以上的团队。

  值得注意的是,超过七成的机构有10人以上的核心志愿者队伍,且公益机构领导者从事本领域的经验也较为丰富。数据显示,39.56%的机构领导者有超过10年的经验,35.27%有6到10年的经验,18.48%有3到5年的经验。

  互联网传播策略培训需求最大

  报告对公益机构的技术培训需求进行了调查。填写问卷时,公益机构需要选择“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非常不重要”进行程度评估,评估情形包括“基本使用培训(例如QQ/微信操作、操作系统使用、办公软件使用等)”“应用软件使用培训(例如图片处理、视频制作等)”“互联网传播策略培训(例如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运营等)”“网站开发服务”“管理系统、移动应用开发服务”“计算机、移动终端设备捐赠”六方面。

  结果显示,超过八成的机构认为“互联网传播策略培训(例如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运营等)”是非常重要或重要的,这部分的比例也是最高的。从第一次调研(2009年)至今,“提供互联网传播策略支持”一直是最大的需求。

  其次是认为“应用软件使用培训(例如图片处理、视频制作等)”“基本使用培训(例如QQ/微信操作、操作系统使用、办公软件使用等)”是非常重要或重要的,比例均超过80%。

  相比之下,“网站开发服务”“管理系统、移动应用开发服务”最低,比例在60%左右。

  这说明,公益机构对涉及网站、APP生态的开发需求相对较低,对培训需求主要集中在互联网平台的实操技能等方面。

  9.69%的公益机构通过外包获得支持

  2021年,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陈一丹在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上表示,公益数字化已成为行业明确的目标和使命。那么,公益机构对数字化规划的看法和计划是怎样的?

  报告显示,公益机构对投入数字化预算热情不高,超过四分之三是机构没有预算或预算不超过总预算的3%。其中,没有预算的机构比例高达39.36%;投入在3%以下的机构也达到36.06%;只有接近半数(45.25%)的公益机构具备数字化规划。

  此外,大部分(81.82%)机构没有计划在2022年应用/部署/开发新的信息系统或者数字化业务。制约因素或许涉及认识程度:35.76%的机构表示不清楚如何开发;31.87%倾向直接采购成熟产品;20.38%倾向寻找外包团队开发;近两成选择了自建团队进行开发或自行使用无代码/低代码开发。

  由此可见,这些概念对公益机构来说依然较为模糊,机构更倾向于通过采购或外包的形式,进行信息系统/数字化业务方面的开发。

  报告显示,目前超过八成公益机构依靠自有专职人员、兼职人员、志愿者、外包获得互联网技术支持,其中依靠外包的机构有9.69%;依靠自有专职人员、兼职人员、志愿者的机构分别为34.87%、29.37%、24.68%。同时,近一半(48.45%)机构成员经常或有时接受互联网技术/传播的培训,仅16.58%的机构成员没有接受过互联网技术/传播培训。这表明,公益机构需要依靠自身工作人员技术能力的程度依然较高。

  报告认为,公益机构的互联网传播能力与全职人员规模、机构收入规模有一定相关度,总体来说是人数越多、收入越高,能力越强;有专职技术人员,也会更强。

  微信、抖音是主要传播平台

大部分机构认为包括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运营培训在内的互联网传播策略培训非常重要

  涉及传播领域,这些公益机构的表现如何?

  在互联网平台覆盖方面,大多数公益机构已经开设公众号,比例达到92.51%,其次是抖音(49.35%)、微博(36.56%)、微信视频号(33.07%)、官网(26.47%)、快手(11.19%)、B站(4.30%)、论坛(2.70%)等。

  在重要程度方面,微信公众号、微信和微信群、网络媒体是最被看重的三种传播渠道,其次是短视频(抖音、快手、视频号等)或视频直播、微信朋友圈、面对面传播等。

  实际应用过程中,微信公众号是最常用的社交媒体,使用比例达到88.21%,然后是微信社群(56.54%)、抖音号(40.96%)、微信视频号(25.27%)、微博(18.08%)、快手(6.09%)等,与上述情况也相符。

  另外,56.24%的公益机构通过互联网公开工作目标、使命宣言;49.25%的机构通过互联网发布年度工作报告、年度规划;50.65%的机构有固定的公共媒体合作伙伴;47.15%的机构定期使用社交媒体吸引捐赠人关注。

  报告指出,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一直是主要传播渠道。行业网络媒体、短视频(抖音、快手、视频号等)或视频直播增长幅度较大,而传统媒体比例下降。

  综合来看,微信、抖音是公益机构最重要的传播平台,且微信社群的使用比例甚至高过抖音、快手。这说明,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社群渠道对公益机构依然很重要。

  近年来备受重视的视频传播方面,67.13%的机构经常或有时发布视频作品;仅9.79%的机构从未发布视频作品;已有28.27%的机构经常或有时进行公益直播,超过七成的机构从不或很少进行公益直播。这反映出,公益机构在视频传播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系统化管理能力仍需加强

  报告显示,公益机构使用互联网工具开展信息搜集和数据分析工作已成为常态。

公益机构普遍在数据分析能力方面较弱

  例如,31.07%的机构经常或有时对微信数据进行分析(使用微信后台、新榜、西瓜运营等工具);28.57%的机构经常或有时对筹款数据(包括互联网募捐、月捐等形式)进行分析;27.77%的机构经常或有时对短视频平台数据进行分析(使用抖音、快手、视频号后台分析);21.28%的机构经常或有时对微博数据进行分析(使用微博后台、新榜、知微等工具)。

  再如,75.63%的机构会经常或有时通过搜索引擎搜索了解行业信息;仅6.99%的机构从不通过搜索引擎搜索行业信息;55.94%的机构经常或有时通过各类舆情工具收听、收集公众对组织的评价,该比例逐年上升。

  在办公方面,腾讯系、阿里系等的软件应用甚广,各类在线文档工具也相当受欢迎。

  76.42%的机构表示会使用多人网络会议工具。其中腾讯会议覆盖范围最广(81.08%),随后是微信群会议(63.43%),钉钉会议(43.16%)、企业微信(10.47%)、飞书(7.72%)等。对比此前数据,多人网络会议的使用比例从第六次调研的60.94%扩大到76.42%。

  63.24%的机构表示会使用在线文档。其中WPS文档覆盖范围最广(62.56%),随后是腾讯文档(50.08%),金山文档(34.12%)、石墨文档(23.24%)、飞书(8.54%)等。比例同样比往年增加。

  报告指出,公益机构在系统化管理方面还是偏向薄弱。

  仅39.76%的机构表示会使用项目管理工具。其中钉钉覆盖范围最广(61.07%),随后是灵析(42.98%)、企业微信(39.49%)、飞书(10.81%)、内部CRM或OA(5.03%)等。

  使用项目管理工具的机构逐年增多,但比例一直没有超过40%。在线日历的使用数据也较低,仅33.56%的机构表示经常或有时使用在线日历协调团队工作,大部分机构从不或很少使用在线日历。

  使用系统化工具对捐赠者、服务对象、志愿者、组织/员工进行管理的机构比例也均未超过半数,比例分别为28.27%、36.36%、48.35%、42.36%。

  这意味着,涉及数据繁杂的捐赠、志愿服务等方面工作,公益机构尚未通过成熟应用形成强大的管理和统筹能力。这在未来或仍有待加强。

网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