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烟火”里的慈善 让慈善走进百姓日常生活
近日,家住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解放路14号的王大姨,为厚安社区竖起了大拇指,表扬社区“把楼外破损的落水管修好了,家里再也不漏水了,解决了他们多年以来的烦心事,为你们点赞”。王大姨的称赞是对厚安社区工作最真挚的肯定,也让厚安社区慈善基金的乐居厚安——公共设施维修项目在社区里落地开花。
烟台市芝罘区东山街道办事处厚安社区作为典型的老旧小区,面临着无物业管理和公共维修基金短缺的双重挑战,但社区并没有因此退缩,而是积极寻找解决之道。2024年4月,厚安社区通过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在街道率先成立社区慈善基金。这一举措不仅为社区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更激发了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和归属感。通过慈善基金的支持,社区能够更加精准地识别并解决居民最关心、最迫切的急难愁盼问题,如楼栋漏雨、落水管损坏、楼道灯不亮、台阶和路面破损等,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却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这是烟台市推进社区基金、发展社区慈善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和山东半岛中心城市的烟台,积极推进慈善从“小众化”向“大众化”转变,以“全民慈善·共享善治”为理念,以社区为主阵地,积极强化慈善氛围营造,努力让慈善走进群众生活。
深耕社区慈善让慈善更有“烟火气”
社区是群众寻求帮助、开展慈善活动、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场域和根基所在,国家治理的根基也在社区,社区和谐稳定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烟台市将慈善服务的触角向基层延伸,支持社区创建慈善基金,探索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社区慈善发展路径,打造以社区慈善基金为主轴,以公益慈善项目为载体,集聚带动社区、社区慈善组织、爱心商户、居民等多方发力的社区慈善生态。
培育服务主体,壮大社区慈善“主力军”。烟台出台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场地支持、培育孵化、人员培训等服务,已培育社区社会组织1.6万个。各级通过多形式的公益创投活动,引导其在融入社区慈善上超前服务、主动作为。目前,社区社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社社联合”,已开展社区慈善活动2600余场次,涌现出“六”网守护、“共筑同心”“莲心陪诊”“合家懿站”等社区慈善品牌。
设立社区基金,为社区和谐发展提供“源动力”。丰富的慈善资源是社区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鼓励社区、镇街开展社区慈善项目,设立社区慈善基金,烟台市先后出台《社区基金建设发展指导意见》《社区基金建设指引》《助力社区基金建设实施方案》,对基金发起设立、使用管理、运营监管等进行指导,12个区市也先后出台社区基金建设实施方案,各级慈善总会按照基金规模给予一定资金的支持。社区基金从2022年的15支发展到现在的330多支,募集资金从120多万元扩充到现在的1200万元,开展“老街坊”“守护天使”“小塔阅读”“幸福责任田”等纾困扶弱、便民利民项目140多个、受益群众18万多人次,让居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社区群众也由旁观者向主人翁转变。
创建慈善社区,打造社区慈善事业“样板区”。按照试点先行、梯次渐进原则,在中心城区筛选部分社区、街道作为慈善社区、慈善镇街进行试点,通过孵化社区慈善组织、设立社区慈善基金、建立社区慈善超市、丰富社区慈善文化等方式,着力构建人人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慈善共同体。
挖掘传统文化让慈善更加“全域化”
文化是重要的软实力,对凝聚社会力量、推动公众参与和资源募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烟台公益慈善文化资源丰富,自1861年开埠以来,各类慈善发展兴盛,在民国时期就有“胶东慈业,远胜他处”的说法。烟台市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较强感召力和渗透力的作用,通过将慈善文化元素与城市环境、社区建设相融合,努力让慈善可感、可知,不断提升公众的精神文化内涵,让群众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慈善氛围。
打造慈善空间让文化“火起来”。鼓励将公益慈善元素融入广场、公园、景点、街区、商超等场域,创设灵活多样的、具有慈善文化弘扬、项目推广、服务开展等功能的慈善地标(空间),让慈善文化以特色化、多样化的形式在城乡空间、角落里绵延。目前,已设立市文化中心广场、芝罘区塔山小院、招远市慈善公园等20多处慈善空间,开展慈善文化宣传和服务180多场次。
开展全域慈善宣传让氛围“浓起来”。加强慈善文化建设,畅通参与渠道,激励公众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形成“人人知善、人人向善、人人乐善”的良好氛围。联合多部门开展慈善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六进”活动,已开展学法宣法、公益慈善活动300多场次,捐赠图书2万册。此外,不断扩大公益慈善的表达方式,利用慈善融合性、灵活性强的特点,探索“慈善+N”模式,拓展打造“慈善+体育”“慈善+文娱”“慈善+医疗”等模式,推动慈善与科教文卫、工青妇等其他社会领域深度融合。今年来先后参与市区两级马拉松比赛、健步走活动等体育赛事,推出“温情保障·险时有助”“慈暖夕阳·医路同行”等项目,推动慈善逐步走入大众。
创新慈善宣传载体让文化“活起来”。挖掘“盛宣怀”“广仁堂”“向善街”等烟台慈善文化符号,规划建设集展示、传播、捐赠、体验及服务于一体的“慈善文化馆”,建成后将成为慈善文化的展示窗口、教育课堂和交流平台。通过创作《与善同行爱飞扬》《慈善义工圆舞曲》等慈善歌曲,拍摄公益微电影、公益宣传片,举办慈善晚会、慈善义演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征集并发布烟台慈善品牌LOGO、慈善宣传标语、慈善故事,启动慈善CityWalk路线,设立并发布首届“烟台慈善榜”褒扬爱心企业、个人和优秀慈善项目,不断提升慈善影响力和感召力。
健全机制保障为慈善筑牢“压舱石”
明确目标扬帆起航。2022年起,烟台市在全省率先提出“建设公益慈善城市”并连续三年纳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8月市政府办公室出台《关于推动新时代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打造“品重烟台·慈善之城”,配套制发加快慈善文化建设营造慈善氛围、开展慈善文化“六进”活动、慈善项目提质行动等文件,系统化推动公益慈善城市建设。
协同发力共同护航。建立“党委领导、政府推动、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慈善工作机制,明确民政、组织、宣传、社工、工会、发改、教育、公安等29个部门单位职责任务,形成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依托智库助力远航。加强与驻烟高校合作,先后与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慈善培训基地,开展政策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合作。已联合驻烟高校在社区设立“社区学院”“社区大学”“校社共同体”等进行结对共建、双向赋能,开展“赋能工作坊”“熟人社区”“社区共治合伙人”等项目为社区赋能。去年以来,依托驻烟高校已培训慈善工作人员4600人次,赋能社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伍、社区居民等3.2万人次,有效助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
(作者为山东省烟台市民政局慈善事业促进科科长 王佩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