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社会治理 > 正文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党建为脉 以“乡”聚人 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近年来,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通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网格为切入点,进一步优化网格设置,围绕群众的“急难愁盼”,实现以党建引领赋能基层网格,推动工作下沉到网格、治理服务聚焦到网格、风险隐患问题解决在网格,实现了基层治理工作的提质增效。

  党建引领聚合力走好基层善治之路

  优化完善网格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整合各类网格,建立1个一级镇级总网格,将14个村(社区)划分为14个二级网格,98个村(居)民小组划分为98个三级网格,按“十户联防”方式建立四级网格“微网格”,实现网格内基础信息采集、政策法律宣传、社情民意收集等事务,得到及时分析、研判、处置、记录、上报。

  筑牢基层“红色堡垒”。始终将党的领导贯穿于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全过程、各环节,设立党建引领“多网合一”工作领导小组,构建“镇党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小组)”的党组织体系,结合平安乡镇、村(社区)创建、无毒示范乡镇创建等工作,定期召开会议,动员镇村组多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

  选优配强“领头雁”。选优配强党(总)支部书记,将一批谋发展、善治理、能干事的干部选入村“两委”班子。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探索“支部+理事会”村民自治模式,成立村民理事会,吸纳老党员、青年骨干和村民代表等群体组成理事会,搭建起“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理事会+农户”乡村治理平台。

  党建引领优服务施好基层共治之策

  科级领导将责任包保在网格上。乌龙镇科级领导每月不少于1次到包保网格对政策法规宣传、基础信息采集、风险隐患排查等工作进行调度,通过“院坝会”“田间会”在一线掌握社情民意、推动中心工作、化解矛盾纠纷。

  基层调解室将便捷嵌在网格里。以“老马调解室”为着力点,着力在14个村(社区)打造组织规范、制度规范、工作规范、场所规范的“金牌调解室”,专兼职调解员轮流坐班服务,邀请辖区内德高望重的乡贤参与,实现矛盾化解在源头、问题处理在一线。同时,抽调镇综治办、司法所、相关站所干部组建“流动调解室”,深入村组、田间地头,将调解现场搬到百姓家门口,做到哪里有纠纷就“流动”到哪里,哪里需要调解就“流动”到哪里。

  群防群治将风险化解在网格中。整合“一村一警一调解员”群防群治力量,以村党总支为网区,组建志愿巡逻队,聘用1名专职网格员,统一受理交办各类矛盾纠纷;以村民小组为网结,选配1至2名网格信息员,及时掌握村组的矛盾纠纷、外来人员、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情况;以户为网点,每10至20户配备1名网格长,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清查,尽可能将各类隐患问题处置在第一时间,解决在萌芽阶段。

  党建引领强机制绘就基层精治之卷

  优化“普法宣传”措施。以“法治进乡村·进社区”为主题,结合各重要节点,根据各村(社区)具体情况开展法治宣讲、警示教育、以案释法活动。建成法治文化广场,增添法治宣传教育新阵地。开展“巡回法庭”“模拟法庭”、节假日赶集日普法、流动巡回宣传等普法活动,为群众送上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普法“套餐”。

  完善“村规民约”事项。以“党建+建言”为抓手,带动村民重新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建立奖惩机制,与积分制挂钩,以家庭为单位建立积分账户,实行“正向加分、负向减分”管理,加强了村规民约的可操作性。

  推行“一会一课一排查”制度。乌龙镇党委协调各层级普法工作力量,每季度到联系的村委会召开一次问题分析研判会,研究解决长期未解决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每季度至少开展1轮排查评估,按村民小组—村委会—镇级工作队3个层级逐级开展排查评估工作,确定低、中、高风险户,落实包保稳控责任人,做到及时调整风险等级、优化工作措施。 (据云南网)

网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