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社会工作 > 正文

精彩观点一文速览|全国医务社会工作影响力传播与品牌建设学术会议

  9月28日,全国医务社会工作影响力传播与品牌建设学术会议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红纽扣医务社工项目湖北站启动仪式在武汉儿童医院召开。此次活动由《公益时报》社、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湖北省医院协会、武汉医院协会、湖北省儿童医疗中心/武汉儿童医院共同主办。(详见——《红纽扣医务社工项目湖北站启动 第一批试点医院公布》)

  武汉儿童医院院长周爱芬出席并主持开幕式,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付旻,《公益时报》社社长赵冠军,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二级巡视员江中三,湖北省委社会工作部二级巡视员朱红,中国红十字会原副会长、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名誉会长王海京分别致辞。

  会议现场为“为爱系上红纽扣——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红纽扣医务社工项目湖北站”启幕,并进行了第一批试点医院的签约仪式。为了更深入和全面地了解全国医务社会工作的现状,现场还启动了《全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编写工作。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周冰作了题为《医务社会工作在实现健康中国战略中的使命与担当》的演讲。他指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因此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统筹解决关系健康的重大和长远问题。医务社会工作可以在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发展健康产业等三方面大有作为,以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为整体目标,从供给侧与需求侧发力,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与时俱进,在健康服务新业态发展中有所作为。

  现场,围绕“益见未来——健康中国战略下的医院人文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主题,与会嘉宾进行了一场高端对话,从医院人文建设、文化品牌以及医务社工与公益服务三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以期共同推动医院管理与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

  在同济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闫明的主持下,会议进入嘉宾主题演讲议程。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克霞作了题为《以高质量医务社会工作丰富医院品牌内涵》的主题演讲。她指出,医务社会工作行业致力于为人民群众提供具有高度人文关怀的健康医疗服务,对于改善社会治理,促进人类健康福祉有着重要价值,肩负着专业的使命。王克霞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为例介绍了医务社会工作的创新实践,她认为,提升人民就医体验,致力于提升民众的健康素养是医务社会工作的责任,因此,医务社会工作者也具有多维职业角色:是专业职业者,也是沟通者、文化传播者、教育者,更是领导者,倡导者、合作者,部分医务社工还应是学者。此外,医务社会工作者通过服务实践助力提升患者就医体验,通过“人境共优”促进就医软硬环境改善,为丰富医院品牌内涵不断贡献价值。

  学术主持人闫明指出,清华长庚医院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让我们深入了解了医务社工与医院建设一体化发展,医务社工的学术、学科实践如何体系化开展工作,以及以高质量医务社工品牌推进医院品牌建设等诸多有借鉴价值的内容。

  随后的主题演讲由武汉儿童医院副院长刘建军担任学术主持人,他表示将与与会同仁继续探讨医务社会工作在健康中国战略下的融合新模式与新实践,以及公益视角下的影响力传播策略与能力建设——这对推动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秘书长兼健康中国部主任李权林作题为《健康中国,社工先行》的演讲。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健康中国建设已上升至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和重大战略任务,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建设健康中国、推进乡村振兴、践行社会公益等诸多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李权林介绍了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健康中国建设服务平台围绕健康中国建设“五大基石”和15项行动拟推进的几项重要工作。他坚定表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卫生健康人特别是广大社工人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国人民的参与支持下,健康中国建设目标一定会如期实现。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众权益保障处处长姚秀军作题为《北京医务社会工作的品牌建设与服务成效》的演讲。他表示,医务社会工作“大有作为、大有可为”,行业发展具有多重现实必要性。自2020年以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紧密结合首都卫生健康工作实际,构建医务社会工作体系、医务社会工作发展模式、加强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下一步,北京医务社会工作建设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医务社工发展新路径;注重创新驱动,构建医务社工发展体系;更加注重提质增效,推动医务社工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宣传引导,提升医务社工的社会认知度。

  湖北省委社会工作部五处副处长姚韦伟作题为《适应新形势 明确新要求 加强新时期医务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演讲。姚韦伟分享了机构改革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他表示,湖北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呈现出工作站位高、发展基础好、服务需求旺和行业增速快的特点,不仅在抗疫关键时刻彰显了担当作为,也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一步,将加强部门协作,完善医务社会工作政策制度;深化与慈善组织合作,提升医务社工专业能力;凝聚部门、行业和高校力量,加强医务社会工作领域标准化建设;激发创新活力,打造湖北医务社会工作服务品牌。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社会工作部主任傅丽丽作题为《跨学科合作的健康社会工作服务探索与研究》的演讲。她分享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功能定位及面临医疗之外的心理社会需求的发展现状,医院社工部通过院内跨学科合作和院外跨领域合作,提供综合性的健康社会工作服务,以满足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需求——该合作模式突破了传统学科分工的界限,将健康、社会、心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社会资源整合在一起,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支持。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工作学系副教授付芳作题为《医务社会工作影响力传播的构想与策略》的演讲。她认为,基于医务社会工作面临的诸多现状和挑战,可将服务覆盖率、患者满意度、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社会认知度、政策和法规支持等可列为医务社会工作影响力的体现和关键指标,对此制定应对传播策略,对于实现医务社会工作服务在全市医疗机构的全覆盖,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使专业人才数量和质量满足需求,获得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同有着重要意义。

  深圳市儿童医院社工部主任吴文湄作题为《服务为本,倡导驱动——深儿医务社工的发展路径与品牌管理策略》的演讲。她表示,自2013年至2024年,经历十余年发展的深圳儿童医院社工部,随着组织和服务架构、制度规范的不断完善,逐渐形成“服务为本,倡导驱动”的深圳儿童医院医务社工的发展路径与品牌管理策略。她分享了医院社工部通过医疗救助、志愿服务、Vcare关爱空间项目服务和爱医吧医务人员关爱服务以及多层次倡导驱动,以提高医院品牌影响力的探索与实践。

  9月29日,会议开启“探索实践”主题演讲板块,学术主持人为武汉儿童医院副院长刘智胜。他表示将与与会同仁重点关注医务社会工作在全媒体时代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如何加强新时期医务社工人才队伍的建设——这些议题对于理解和应对当前医务社会工作领域的新形势至关重要。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总干事关冬生作题为《中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策略的若干思考》的演讲。以医务社会工作的现代实践为基础,他指出当前仍存在制度建设的系统性薄弱、人才队伍使用的职业化程度不高、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不够等短板。站上新起点,迎接新阶段,关冬生从发展变革、职业建构、专业立位、标准建设、内驱发展、国际接轨等六个方面谈了发展策略和22条具体建议: 首先是当前的机构改革为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带来了从上而下的机遇,应抓紧出台相配套的政策,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完善职业发展的各项制度设计,建立高质、稳定的人才队伍;推动精专化发展,实行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做好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社工+慈善+志愿服务的融合,探索市场化方式,加强发展的内驱动力;最后,应发挥大湾区的联动优势,并主动建立领衔的国际交流平台,贡献医务社会工作的中国经验,树立中国形象。

  湖北省肿瘤医院纪委书记、湖北省医院社会医院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委员肖燕作题为《健康中国战略下医务社会工作本土模式的探索与人才培养》的演讲。她介绍了健康中国战略的国家政策背景下,湖北省肿瘤医院以“社工+医务人员+志愿者”三位一体联动模式为基础开展的本土医务社会工作探索实践。肖燕表示,实践具有符合湖北本土省情、关注患者非医疗层面问题的解决、推动“全人”、“全周期”医学模式的发展等特点,也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缓解医护职业压力、促进院内部门协作、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以及助力医院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实践成效。接下来将继续通过多项实践举措,持续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医务社会工作管理模式。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社会工作部副主任沈美萍作题为《公立儿童医院医务社工的浙江实践与发展》的演讲。她介绍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70余年的历史沿革与院社会工作部的发展历程,在相关工作领域,医院开展了儿童医疗辅导(Child Life)等一系列涵盖社会工作、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取得了多项实际产出和良好的社会效果。在院社会工作的开展上,沈美萍重点分享了院社工部“政校医社”医务社工服务体系,以该模式为基础,积极链接社会资源开展相关项目,并取得多项理论研究成果、积极赋能行业的有益探索。

  作为学术主持人的中南医院党委办公室主任徐红云认为,与会嘉宾的分享“干货满满”:有国家层面分享,有湖北省本土实践经验,还有浙江儿童医院的实践与探索,这些经验都为行业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王彦蓉作题为《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国际经验与本土机遇》的演讲。以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为先导,王彦蓉主要介绍了健康社会工作发展的国际经验和本土机遇。谈及健康社会工作发展的本土机遇,她分享了智慧医疗与智慧健康管理模型,指出,该模型对于促进工作模式的创新、优化参与主体的管理、补充提供相关服务和提升管理过程的循证性具备优势。此外,医务社会工作循证实践有助于医学领域乃至健康领域服务经验的共享;循证实践有助于医务社会工作专业获得不同学科及社会认可。

  武汉医院协会医院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肖翠萍作题为《医务社工,武汉儿童医院公益人文的实践者与探索者》的演讲。她指出,目前,武汉儿童医院已经形成“专职医务社工+医务社工助理+志愿者+社工实习生+心理医生”多方联动的五位一体服务模式,以此为基础为患者提供多形式的社会心理支持服务。以“医路生花”安宁疗护、“医路同行”慢病管理、“医路前行”医护关怀等品牌建设项目和一系列公益慈善项目为抓手,着力打造湖北省医务社工示范基地,做好医院医务社会工作推进和人才队伍建设发展,为患儿送去更完善的关怀和跟踪服务,提供更高质量和更具温情的医疗过程,让医患关系更加紧密和谐的积极实践。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宣传部、社工部部长王保中作题为《在河北创建首家社工服务站的探索与实践》的演讲。他介绍,近年来河北医大一院坚持先心病救治,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于2013年设立了全国首个“医务社工实践基地”,在全省医疗机构率先建立社会工作部,并设立志愿者“时间银行”,为爱心人士和志愿者搭建起了奉献爱心的专业平台。接下来将继续深度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汇聚更多医护人员、医务社工、爱心人士和志愿者,形成特色和品牌,让医院更具人文关怀气息,更好地服务患者及家人。

  学术主持人徐红云表示,社会工作是“一群有爱的人做的一件非常有意义工作”,与会同仁全方位展示了各自在医务社工方面的探索和实践,“用心用力用情”把这件事情做好,希望未来医务社会工作事业更加理论化、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大家合力将资源更好地汇聚,以期推动医务社会工作事业更高质量发展。

网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