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社会工作学院揭牌成立
3月10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与内蒙古大学在呼和浩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正式揭牌成立“内蒙古社会工作学院”。这一举措标志着内蒙古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上迈出关键一步。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内蒙古大学负责人及相关部门、高校代表、师生等200余人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仪式现场,双方代表签署协议并为学院揭牌,同时宣布了学院领导班子及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名单,并向首批聘任专家颁发聘书。根据协议,学院将依托内蒙古大学学科资源和科研优势,采取“部校共建”模式,聚焦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在理论研究、人才培养、智库建设等领域深度合作,推动资源共享与协同育人。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成红亮在致辞中表示,成立社会工作学院是自治区党委立足社会治理现代化需求作出的重要决策,旨在为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社会工作学院的成立被赋予三重使命:一是打造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二是构建本土化理论研究体系,三是建设高端智库服务社会治理。成红亮指出,当前内蒙古正处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关键阶段,社会结构深刻变革对社会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学院将通过“三个行动”——理论研究、能力提升、人才培养,以及“十项重点工作”,包括共建智库、深化调研、加强学术交流、建设实习基地等,形成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路径。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学院将创新开展面向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党务工作者的学历教育,以学历提升拓宽职业发展通道。
在理论研究方面,学院将重点攻关边疆民族地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兴领域社会治理等课题,探索社会工作规律。成红亮强调,要充分发挥内蒙古大学的学术优势,建立政校社协同机制,针对社会工作痛点难点开展科研攻关。同时,学院将搭建常态化对话平台,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提升社会工作者在基层治理、群众服务等领域的实务能力。
根据规划,双方将联合优化社会工作专业就业环境,通过定向培养、实习实践、岗位对接等方式,推动人才供给与基层需求精准匹配。目前,自治区已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信息库,未来将依托学院平台深化产教融合,培育扎根基层、服务边疆的专业力量。现场参会的社区工作者代表表示,学院的成立为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期待通过系统化学习提升服务群众能力。
随着“内蒙古社会工作学院”的正式运行,自治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进入新阶段。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探索新路径,更将为全国社会工作教育体系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据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