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社会组织 > 正文

西宁市民政局全力保障困难群众温暖过冬

  据西宁市民政局官网消息,为保障青海省西宁市困难群众温暖过冬,西宁市民政局党组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工作部署要求,以切实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精准帮扶、关爱服务工作机制,全力做好困难群众救助保障工作,努力实现救助“无盲区”。

  主动发现,知民意察民需

  救助服务上门。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要求,建立民政部门、乡镇(街道)定期入户巡访探访机制,对“两低”“五失一偏”等重点人员全面走访摸排,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并按照家庭条件良好、重点监测、定期关注、人在户不在、户在可联系、户在无法联系六种类型建立工作台账,织密全链条摸排网络。入冬以来,全市摸排1.9万人次,建立4766户重点监测动态管理台账。

  前置救助关口。建立完善“线上预警+线下响应+资源链接+结果跟踪”全链条工作机制,加强与公安、医保、残联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与数据比对,依托省级低收入人口预警信息平台汇总各类低收入人口信息数据,做到重点信息每月一比对,常规信息平台全对接,及时掌握低收入人口家庭状况、刚性支出、困难情形等变化情况,实现低收入人口的常态监测、快速预警、及时救助。入冬以来,核对1.52万户3.93万人。

  靶向匹配政策。依托低收入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系统和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及时进行数据比对和跟进监测,根据家庭困难情况将困难群众划分支出型、急难型、基础型三个类别和特困低保对象、低保边缘人口、临时遇困和已脱贫致贫返贫风险高群体四个圈层,灵活匹配救助政策,新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低保边缘家庭2320人。

  兜底保障,解民忧暖民心

  畅通绿色通道。为更好地解决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问题,切实发挥好临时救助兜底、保底作用,建立健全快速响应、个案会商的“救急难”工作机制,召开困难群众议事协调会议,通过“一事一议”方式救助帮扶5户因病、因灾遇困家庭,发放救助资金4.3万元,及时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增强救助时效。完善“急诊”救助响应机制,对急难型临时救助,实行“小金额先行救助”“事后补充说明”的12小时答复24小时快速救助机制;对支出型救助,采取“分级审批、分阶段救助”等方式实施。缩短办理时限,按照“7、5、1”个工作日的分级办理制度,全面实现临时救助短、平、快。截至目前,为583人实施急难救助并发放急难救助金252.12万元。

  优化工作流程。充分发挥临时救助作用,有效保障突遇不测、因病因灾陷入生存困境的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持续优化申办流程,积极实施“先行救助”“先救后补”,提高救助时效性。今年以来已为1.64万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资金3948.55万元。

  寒冬送暖,纾民困惠民生

  “雪中送炭”暖民心。通过前期主动摸排、数据核实、资金审核,及时启动冬季取暖救助资金发放工作,按照城市保障对象每户每年1000元、农村保障对象每年每户800元的标准,为2.95万户城乡困难家庭发放冬季取暖救助资金2545.66万元,确保城乡困难群众温暖过冬。“

  “街面巡查”全覆盖。自10月15日“寒冬送温暖”行动开展以来,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成立8个巡查小组,扩大桥梁涵洞、废弃建筑、地下通道等重点区域巡查范围,开展昼夜巡查,全力做好街面巡查主动救助工作。目前全市共开展街面巡查1114次,劝导503人次,发放各类御寒物资255份。做好公安、卫健、城管、县区与救助机构之间的沟通协调,切实做到信息互通,实时掌握救助动态,确保“发现一例、救助一例”。积极动员引导热心群众、公交出租司机、园林环卫工人等社会力量参与街面劝导,积极提供救助线索,拓宽救助服务覆盖面。

  “温馨服务”传温情。做好站内服务工作,储备充足物资,确保救助物资调得出、用得上。抓好救助区内供暖调试、救助车辆保障、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按照“一碗热饭、一身新衣、一个热水澡、一头干净发、一次心理干预”的“五个一”温馨服务标准,提供站内救助服务122人次,并对有特殊需求的受助人员开展法律援助、心理抚慰、情感慰藉等服务,切实保障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坚决避免出现冲击社会道德底线事件发生。(据西宁市民政局官网)

网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