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社会组织 > 正文

2021中国公益年会 | 北京大医公益基金会创始人、名誉会长胡大一:社会组织有发挥作用的巨大空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经济要发展,健康要上去,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要大力发展健康事业,要做身体健康的民族。

  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共建共享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基本路径。乡村振兴的关键是群众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通过试点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建立医联体和医共体、分级诊疗、专科联盟、远程医疗、促进医师多点执业等多种举措,充分运用“互联网+医疗健康”、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集团化、品牌化发展,更好地满足群众医疗服务需求,有效缓解了基层群众“看病难”等问题,取得了可喜成就。

  然而,我国幅员辽阔、农村人口众多,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资源利用不充分,部分患者面临“就医难”等问题,社会组织仍有发挥作用的巨大空间。

  北京大医公益基金会成立于2017年,基金会致力于推动和促进我国城乡医疗服务均等化和优势医疗资源的下沉,完善和共建共享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2019年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当前中国经济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医疗健康服务也受到严重冲击,限流和封闭减少了医院非COVID-19患者的就诊人数。针对慢病管理面临的现实问题,2020年基金会及时调整了工作计划,针对基层医生和慢病人群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慢病筛查、基层医生培训等项目。同时,采取线上交流等方式,提高对基层医生的指导。

  按照疫情管理规定,基金会出台了疫情期间公益项目实施管理细则,确保项目实施符合属地防疫管控要求以及相关人员防护安全,使得各公益项目得以顺利落实和按计划完成,得到了捐赠单位和受益人的好评。

  疫情发生以来,基金会共募集善款8000余万元,开展项目30余个,覆盖基层医生1.5万余人,基层医疗机构4800余个,受益群众近200万人次,体现了社会组织的责任与担当。

  其中,“健康中国—糖尿病及并发症筛查能力提升“公益项目主要针对的是基层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高危人群,项目主要在全国各地市、县、区级医疗机构实施。该项目从提升基层医务工作者筛查能力入手,通过进一步培训基层医生临床诊疗水平和定期组织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形成糖尿病防控的上下联防联治体系,推动全国基层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项目共筛查糖尿病患者15万人次,糖尿病高危人群30万人次。

  “共造健康质优人生”公益项目针对的是消化道肿瘤术后造口的患者,项目主要在全国肿瘤专科医院、部分三级综合医院的普外科、结直肠外科、胃肠外科、消化外科、肿瘤科、妇科、肝胆外科、重症医学科、泌尿外科等科室开展。

  造口病人由于原有的排泄方式被改变,无法自主控制排泄活动,加之产生的异味、疼痛以及睡眠障碍等问题导致病人出现病耻感、自卑、抑郁等负性情绪,给病人日常生活、身体、心理及社会交往等方面造成较大影响,严重影响病人术后生活质量。项目计划用两年时间,覆盖全国近200家医院,旨在帮助护士通过标准化的护理工作流程,对“造口患者”开展3个月至6个月的造口护理过程跟踪管理和健康教育指导,最终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项目预期获益的造口患者将超过4万人。

  社会组织是社会公益事业的主要载体,北京大医公益基金会秉承“用心关爱生命,人人享有健康”的初心,将通过推动市场、政府和社会的衔接,带动更多具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为实现优质医疗服务均等化,共建共享健康服务新模式作出贡献。

  本文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医公益基金会创始人、名誉会长胡大一在2021中国公益年会上的演讲,不代表《公益时报》平台观点。

网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