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6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王会贤
“行善”APP的用户终端界面
将跑步、骑行等运动与公益结合在一起并不新鲜,很多朋友参加过“为爱奔跑”、“为爱行走”等活动,但是这里要说的“走路的公益”不是指把大家叫去公园或郊区参加集体活动的这一种,而是在手机上安装一个应用软件,之后,你日常上下班、约会、逛街的过程中所走的每一步,都会被附加上公益的价值,成为可以置换捐款的行动。
公益“触手可及”
由爱盟公益开发的这款“行善”APP今年6月份已推出安卓版,苹果版也在8月初上线。
对于用户来说,这是一个公益活动的手机支付和查询平台。手机是我们时刻不离身的物件,开启“行善”软件后,可以让它在后台运行,每天还是一样的走路去上班,再打开手机时,就可以将计步数值捐出去了。日均7%左右的耗电量,对于反正每天都充电的安卓、苹果用户来说,也不是大问题。以前人们也许觉得公益有门槛,捐赠无门,不知如何参与,现在会发现,公益就在自己手掌上,一点都不远。
记者在试用时发现,“行善”APP对震动的反应很灵敏,不走路时,在手中轻轻摇动手机也能计步。计步数满1000后会有提醒,用户可以在可选公益项目里挑一个进行捐赠,捐赠完成后会获得10个行动力。支持此公益项目的企业,每收到1000步的正能量,就捐出1元,直到预定额度捐满为止。
一千步的价值是多少?这原本就没有衡量的标准。爱盟的负责人郭鹏告诉《公益时报》记者,1000步的正能量兑换1元,这个兑换额是固定的,以避免企业和公益机构设置上的麻烦。日常生活中,人们每天行走约在2000至6000步,喜欢散步等运动的人会更多一点,这样平均一天基本可以捐赠3块钱。
对于公众来说,这是一种最贴近生活的公益方式,人每天都在揣着手机走路,“行善”只是给最平常不过的“走路”添加了附加值,这种附加值由企业买单。郭鹏说,线下的公益活动,所涉及的只是现场参与的人,我们作为网络运营机构,想得更多的是通过手机、互联网应用等,将这种公益活动变得更容易和方便一些。手机应用程序的方式,参与和传播起来更便捷,人群分布更广,效果持续性也更强,更接近人人公益的理想。
多方互动的公益平台
“行善”的使用者可以分为公益组织、爱心企业和个人。在这个平台上,公众以走路的方式参与,爱心企业提供资金,公益机构展示项目,公开进度和细节。5月,“大爱清尘”成为这个平台上接受捐赠的第一个项目,“免费午餐”、“同心互惠”、“爱心衣橱”、“幸福厨房”等多个项目也先后加入。
“行善”的这种捐赠方式,具有公募或非公募资格的机构均可参加,公益机构与企业之间达成捐赠协议,公益机构与爱盟需要签署项目协议,爱盟与企业则签订推广方案。这个过程中爱盟不会收取费用。郭鹏说,公益机构可以将“行善”APP作为一种捐赠方式去与企业沟通,双方商定捐款数额。这种方式对爱心企业也是一种宣传回报。用户则可以清楚地查看到其中项目的筹款情况和自己的参与度,并可以定期收到项目执行的反馈,从而得知自己所捐助项目的落地和进展情况。
相比于企业直接捐款给公益组织,“行善”的方式为企业增加了宣传效应,也更便于公众亲自参与和监督公益活动,让公众加入了公益机构与企业的循环圈,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和公开透明的问题。
“行善”不只是一个工具,也是一个社区平台。在待开发的“帅客”板块,用户在这里可以发起或查看身边的一些公益或其他兴趣活动,参与、分享图片、评论活动都可以获得一定数值的正能量,这些正能量也可以捐赠出去。郭鹏介绍,为了鼓励公众参与,后期会增加用户奖励,由爱心企业提供奖品,回馈用户。用户每次捐赠完成后获得的行动力数值,就可以兑换一定奖励。
除了走路做公益,“行善”APP还开通了直接捐款通道,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转账直接向公益项目或机构捐款,捐款通过中国建设银行提供的免费端口转给相应账户。当然,只有具备公募资格的机构可以接受这种方式下的捐赠。
虽然这款APP的使用人群定位更多是在喜欢散步、旅行等活动的人,但倡导积极健康、人人公益的生活态度也是其题中之义,便捷的亲身体验可以增加人们对公益的了解,会有更多人为了公益而爱上运动也说不定。当然,懒人也有懒招,有网友提议,把手机放在开动的洗衣机上试试呢。
(本报记者 王会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