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群众办实事 广州慈善身影不缺席
广州市社区公益微创投资助了各类公益项目在社区落地(图为在京溪街开展的微创投资助项目活动现场照片)
白云区启动“童爱白云·筑梦未来”白云区困境儿童多元梦想课堂计划
■ 苏小星
今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从民生微项目到群众微心愿,广州各个地方掀起了一场场爱心行动,涵盖科教文卫、济困、扶老、救助、助残、恤病、优抚、救灾等多个领域。
如今,广州社会各界正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12字要求,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结合工作实际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而一系列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自然少不了公益慈善的身影。据悉,今年,广州将继续实施创建“慈善之城”提升计划,协助开展广东省扶贫济困日活动,举办慈善惠民系列活动,实施“党建强,慈善红”计划,助推慈善组织党建品牌打造,实现慈善组织党建有新提升;建立社区慈善协调机制、联动机制,培育社区慈善主体,开展社区慈善活动,落实社区慈善惠民实效;开展寻找慈善家庭活动,推进慈善空间设立,宣传慈善文化。
微创投大效果
惠及群众逾10万人
面对读写困难的孩子,学校教师如何与他们相处和教学;老城区里人老房子老,如何解决旧楼安全隐患;面对生活重重困难的困境人士,如何提升抗逆力……
过去,这些问题很难被人关注,即便关注了,也难以撬动社会爱心资源聚焦于这些细微的问题上。不过,今年,广州市慈善会党支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实施了“创善·微创投”——广州市社区公益微创投。
该项目通过创投形式,资助了70个公益项目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可持续性发展,项目覆盖广州11个区,惠及服务超过10万人,其中直接服务7346人次,间接服务105373人次,合计开展主题探访、社区宣传、社区活动、小组服务等活动530次。
有的项目通过试点探索形成服务方案,服务特殊孩子;有的项目通过党建引领激活社区活力,撬动社区多方一同为旧楼改造;还有的形成了网上公益课程,更好地服务困境群体。
值得关注的是,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新一轮“创善·微创投”项目即将启动,将撬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助力社区治理,聚焦困难群众的兜底需求,积极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征集方式及渠道、联动企业资源支持等方面加大力度。
2020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鼓励大型商业广场、图书馆、连锁门店、游客中心等设置慈善空间,在小小空间,彰显慈善之城的温暖和爱心,从慈善论坛、爱心快闪呼吁“人人慈善”,到食物银行、公益学堂工作坊,让慈善变得触手可及。
今年,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广州市慈善会携手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大力推进慈善空间设立,至今已开设近20个慈善空间。其中,从化图书馆设立慈善空间后,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设计打造的慈善课程搭乘着从化图书馆运行了20年,由中巴改装而成,每次可以装载2500册图书的流动图书车走进从化区13所小学,结合学校德育教育,为孩子们带来更多元、更生动、更贴近生活的慈善课程。
而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从化图书馆、广州市亚商善行公益促进会工作人员、志愿者及13所乡村学校的老师们更是共同成立了慈善教育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发挥为民服务精神,分享、传播慈善知识,推动学生从学习者逐渐转变为传播者、行动者,影响更多人关注和参与慈善,形成浓厚的人人慈善乡村氛围。
助力乡村振兴
关爱困境长者
在花都区炭步镇,七旬长者谭伯是文岗村的困难农户,平时靠低保救济生活,为帮补家庭生活开支,行动不便的他常年坚守田间劳作。田里种有特产文岗芋头、番薯、粉葛等农作物,每到成熟收割的季节,仅是靠亲戚、朋友帮忙售卖,销售渠道较为单一。努力,仿佛改变不了贫困的命运。
然而,党史学习教育下,社工携手村民将农田玩出了新花样,打造一整套乡村亲子体验活动,从割稻穗、打禾机,到拔花生、挖芋头,迎接了一批又一批来自城市的街坊,在党建引领下着力脱贫攻坚,参与活动的亲子自主积极向耕农认购芋头、花生,助力困难芋农耕农拓宽农作物销售渠道。包括谭伯在内不少村民因此有了乡村振兴的新盼头。
实际上,在更多乡村角落,广州社工更是发起了广州社工助力乡村振兴服务7项行动。全市依托社工服务机构和全市203个社工服务站,组织实施“农村贫困家庭帮扶”“农村留守老人照顾支援行动”“红棉公益消费扶贫助农”“农村困境儿童护蕾”“农村残障人士关爱”“点亮农村困境群体微心愿圆梦”“乡村社区治理赋能”等7项行动30余项细项,充分发挥“社工+慈善+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机制作用,凝聚社会力量,助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振兴参与格局,开创新时代广州社工参与乡村振兴新局面。
“腰痛的老毛病,缓解很多了!”海珠区沙园街,困境老人刘叔一直腰痛缠身,然而,一次专业的理疗服务对他而言近乎奢侈。他没想到的是,同社区的街坊兼志愿者陈伯在了解自己的病痛后,没多久,迎来了理疗服务专业志愿者,“很专业,还会根据自己的情况针对性地提供按摩、耳穴贴、照灯等服务”。
而在越秀区六榕街,低保长者何姨一直有呼吸道疾病,同样因为家庭条件,不舍得去理疗。然而,今年,一位专业理疗师义务上门服务,咨询病症后,便为其进行艾灸、拔火罐等,嘘寒问暖。这让何姨尤为感激,“不仅是理疗后身体暖,很舒服,而且很感谢有人关心自己。”
实际上,这些故事正在一个个街道上演。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广州市志愿者协会推出了“耆望成真·长者微心愿”服务,联合专业助老机构提供助浴、助洁、助安、助医、助餐专业助老志愿服务,联动各社工服务站、全市助老志愿服务组织,动员社区初老志愿者提供助行、助聊、助学、助乐的助老志愿服务,为市内1600名社区困境实现微心愿。
组建多元艺术课堂
办好民生微实事
尤克里里、非洲鼓、口风琴……这些不再是困境儿童奢侈的梦。在白云区,“童爱白云·筑梦未来”白云区困境儿童多元梦想课堂计划近日正式启动,困境儿童将有机会接受专业志愿者的训练,体验音乐的快乐。
据悉,推动困境儿童服务提质扩面,是白云区民政系统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的其中一项重要实践,旨在联动艺术发展工作者、热心困境儿童发展的社会组织和企业组建“多元梦想课堂”资源库,为辖内困境儿童提供线上和线下艺术课程。
启动仪式后,太和镇社工服务站为首批参与多元梦想课堂计划的困境儿童派送乐器,10多名困境儿童正式开始尤克里里学习的第一课。据介绍,多元梦想课堂计划将持续至10月,主要为白云区东、中、西部镇(街)的150名困境儿童,提供非洲鼓、口风琴、美术、摄影等60节以上的教学课程(含线上和线下),让参与活动的每位困境儿童掌握1-2种艺术才能。
一年前,从化区温泉镇沙岗村的黄叔迎来了一件喜事——40年来第一次在家里用上了卫生间。过去的40年里,他的屋子内一直没卫生间,需要上厕所就到离房子几十米远的一间简易瓦顶茅房里,后来,连茅房也无法使用,而在如愿行动挂上微心愿不久后,卫生间,建成了。
在过去一年间,由从化区民政局推动,从化区慈善会、从化区志愿者协会联合打造,通过基层社工和志愿者搜集困难群众的微心愿,发布在网络平台上,心愿价值在50元到3000元之间,由爱心人士捐款、捐物点亮心愿的如愿行动温暖了一位又一位困境人士的心。而在今年,如愿行动再次升级了。
“如愿行动”平台2.0版本将升级为“党史教育+如愿行动”平台,联动全区100个以上党支部,发动1000名以上党员,推动万众参与,为群众办1000件以上实事,点燃党建引领乡村多元共治的“红色引擎”。各级各行业党组织和党员将通过“如愿行动”众扶互助平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困难群众“微心愿”一个个实现,让党建聚焦在群众诉求上,为党建引领社会、服务社会、凝聚社会发挥了很好的聚合作用。(据善城广州)